袁乐永
-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及相关指标的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定量检测及抗丙型肝炎病毒(anti-HCV)检测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以及HCV感染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anti-HCV阳性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健康人标本分别为40和84例,检测样本血浆中HCV-RNA,血清anti-HCV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并结合临床诊断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anti-HCV阳性患者中,HCV-RNA阳性率为66.7%,hs-CRP、apoAl、apoB、TG、TC、LP(a)、HDL-C、LDL-C、ALT、AST和TBIL的含量与正常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HVC和HCV-RNA的联合检测,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如与生化等指标同时检测,将会对临床更有意义。
- 袁乐永李艳徐万洲陈进吴泽刚
- 关键词:抗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RNA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
-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ssay for Rapid Diagnosi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in Sputum samples
- 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FISH assa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TBC in clinical isolates and sputum samples...
- 袁乐永柯尊琼马俊刘乐李艳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效果的关系,为临床抗HCV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79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进行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标准方案进行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CV-RNA定量检测,采用基因测序检测进行HCV基因分型。治疗后评价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17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HCV 1b型占79.3%,HCV 2a型占8.4%,HCV 3b型占5.0%,HCV 6a型占2.2%,HCV 1b、2a混合型占1.1%,其他型占4.0%。HCV 2a型患者获得SVR率明显高于HCV 1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6,P=0.026)。结论该院HCV基因型主要为HCV 1b和HCV 2a型,HCV 1b型患者对标准治疗方案的疗效较2a型差。
- 乔斌汪明袁乐永李艳
- 关键词:基因型利巴韦林干扰素
- 一种3D打印用熔融混色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熔融混色装置,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支撑柱、颜料储放箱、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搅拌机构、第一电动阀门机构、引流管、颜料混合箱、加热腔、加热管、第二旋转电机、第二搅拌装...
- 左雅敏伍庆彭兴春袁乐永郑祖萍李琛李锡花黄正亮
- 文献传递
- 临床三种常规粪便隐血实验的方法学评估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对匹拉米洞法、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法(单克隆抗体法)和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联合免疫法)进行性能评估。方法通过300例临床样本和不同的动物血红蛋白(Hb)、维生素C(Vit C)进行检测,从灵敏度、干扰性实验、反应时间等检测指标来反映三种方法的检验效能。结果匹拉米洞法、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检测Hb最低浓度分别为2.5μg/ml、0.1μg/ml、0.1μg/ml,联合免疫法检测Tf的最低浓度为0.05μg/ml。匹拉米洞法可以和人以及不同动物的血红蛋白反应,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只对人的血红蛋白反应;Vit C不会对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产生影响,一定的Vit C会使匹拉米洞法产生假阴性结果。三种方法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7 s、26 s、24 s。匹拉米洞法检测上消化道隐血组、下消化道隐血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5.1%、73.7%、10.8%;单克隆抗体法分别为74.4%、94.7%、2.5%;联合免疫法分别为90.2%、100%、6.7%。结论匹拉米洞法、单克隆抗体法、联合免疫法对不同部位的消化道隐血的检测相辅相成,各具特点。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消化道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勇文李从荣李艳袁乐永
- 关键词:粪便隐血联合免疫单克隆抗体
- IL-6基因-174C/G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 IL-6基因 SNP-174 C/G 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NKI、CBM、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搜集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经筛选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病例组(结核病患者)1138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311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型G等位基因者结核病发病率高于突变型C等位基因者( OR=0.77,95%CI:0.64~0.91,P<0.05);野生型纯合子基因型(GG)者结核病发病率高于杂合子基因型(CG)者(OR=0.72,95%CI:0.57~0.90,P<0.05);在显性遗传模式中CC+CG基因型者结核病发病率低于GG基因型者(OR=0.71,95%CI:0.57~0.88,P<0.05)。对纳入研究以种族为分层因素进行分析,亚洲人群G等位基因者、野生纯合子基因型( GG)者及显性遗传模式GG基因型者结核病发病率高于C等位基因者、杂合子基因型( CG)者及CC+CG基因型者。经Begg′s与Egger′s检验,纳入的所有研究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IL-6基因-174C/G多态性中的等位基因G可能与结核病易感性风险增高相关,这种情况可能只存在于亚洲人群中。
- 袁乐永刘乐李艳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结核病META分析INTERLEUKIN
- 瑞舒伐他汀协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协同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方法:住院ACS患者14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6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n=35)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n=43);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n=50)。所有ACS患者从入院当日开始行常规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ACS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及IL-18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水平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前ACS各组血清hs-CRP、TNF-α及IL-1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ACS各组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治疗ACS。
- 袁乐永李艳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瑞舒伐他汀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8
- 克氏综合征患者核型及血清性激素检测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克氏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为临床诊断克氏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收集45例克氏综合征患者及50例健康男性对照,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克氏综合征患者组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分别为(27.1±6.9)IU/L和(21.6±7.9)IU/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克氏综合征组睾酮(13.5±6.9)m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泌乳素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性激素测定对克氏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患者存在明显的"两高一低"现象,即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升高,睾酮降低,可以用来提示克氏综合征并最终通过核型分析进行确诊。
- 汪明李锋李雯袁乐永乔斌熊格姜树鹏李艳
- 关键词:克氏综合征性激素染色体核型分析
- 十堰地区健康人群骨代谢标志物参考范围的建立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建立十堰地区健康人群骨代谢相关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1NP)和人N端中段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N-MID-OT)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体检的年龄范围在30~79岁的健康体检人员215名,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所有人员均经骨密度仪测量,按诊断标准排除骨质疏松症等相关疾病。采集清晨空腹血清,使用罗氏电化学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tP1NP、β-crossLaps、N-MID-OT水平。结果 tP1NP有随年龄增高而浓度递增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女性在50~59岁组明显增高,与30~39及40~49岁组比较,P<0.01。从年龄因素上分析,这可能与女性的绝经期有关。而β-crossLaps在男、女血清中的含量也是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只是与最低年龄组比较,男性血清浓度的升高趋于平缓,而女性在50~59岁组开始增幅明显,P<0.05;N-MID-OT在男女组中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这与性激素的减少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按性别将年龄进行分组,设立了相应的参考区间。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3项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参考区间与试剂厂家提供的有差异,建议各实验室建立各自的参考区间。
- 袁乐永张吉才谭莹韩正阳魏建浩陈鑫邹琴
- 关键词:骨钙素电化学
- 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天麻素近红外光谱特异性识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组织领域的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天麻素近红外光谱特异性识别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利用近红外z光谱技术测定含天麻素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近红外光谱,应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对所测光谱进行处理,并依据处理后得到的光谱数据和所...
- 左雅敏伍庆袁乐永李琛徐臣利彭兴春邓雪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