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蕾

作品数:37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细胞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3篇外周
  • 13篇骨髓
  • 11篇干细胞
  • 10篇染色
  • 9篇体外
  • 9篇染色体
  • 9篇急性
  • 8篇多发
  • 8篇多发性
  • 8篇多发性骨髓瘤
  • 8篇造血
  • 8篇外周血
  • 8篇老年
  • 8篇骨髓瘤
  • 8篇核型
  • 6篇遗传学
  • 6篇造血干

机构

  • 37篇北京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黄河医院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37篇裴蕾
  • 29篇常乃柏
  • 22篇刘辉
  • 20篇李江涛
  • 18篇顾惜春
  • 18篇邢宝利
  • 16篇魏建平
  • 11篇宁尚勇
  • 10篇施红
  • 10篇许小东
  • 8篇范芸
  • 7篇朱玲
  • 6篇张野坪
  • 6篇冯茹
  • 5篇许晓东
  • 5篇田园
  • 5篇赵声明
  • 4篇杨晓云
  • 4篇赵夷年
  • 3篇程玮

传媒

  • 11篇临床血液学杂...
  • 7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 1篇第三届全国血...
  • 1篇第13届全国...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生异常综合征45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与WHO分型及临床转归的关系。 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45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追踪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 结果: 4...
刘辉常乃柏裴蕾邢宝利许小东魏建平李江涛顾惜春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细胞遗传学WHO分型
文献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1例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遗传学特征,评价添加细胞因子及延长培养时间对MM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影响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RB1与P53基因缺失的意义.方法 采用骨髓24h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81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28例患者同时采用添加IL-6(终浓度10 μg/L)和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终浓度40 μg/L)的6d培养法后的G显带核型分析,31例患者采用间期FISH方法检测RB1与P53基因缺失.结果 81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有足够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象,其中31例(41.3%)检出异常克隆.在31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患者中,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12.9%),单纯染色体结构异常11例(35.5%),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同时存在16例(51.6%).28例患者同时采用两种培养方法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骨髓24h短期培养法异常克隆检出率为25.0%,添加细胞因子的6d延期培养法异常克隆检出率为51.9% (P =0.026).31例患者间期FISH结果显示RB1基因缺失10例(32.3%),P53基因缺失11例(35.5%),5例患者RBI和P53基因均缺失.结论 MM染色体核型异常半数以上为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同时存在,显带技术是遗传学检测的基础,添加细胞因子的长期培养法可提高显带技术的异常克隆检出率,间期FISH是一种检测MM患者骨髓瘤细胞基因缺失的敏感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江涛常乃柏刘辉裴蕾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显带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Cy)联合足叶乙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干细胞动员效果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MM患者给予Cy联合VP-16化疗加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Cy 1 000-1 200 mg/(m2·d)×2 d,VP-16 500 mg/d×2 d,白细胞(WBC)<1.0×109/L后给G-CSF 300μg/d×6-9 d。当WBC>4.0×109/L,血小板>50×109/L后采集APBSC。采用2种预处理方案,马法兰200 mg/m2或140 mg/m2联合VP-16 1 000 mg及司莫司汀200 mg。结果:动员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为6.23(4.27-12.78)×108/kg;CD34+细胞为4.75(1.69-23.15)×106/kg;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集落为84.5(5.4-300.4)个/104细胞。APB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9.5 d。在8例患者中,6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中位生存期46(23-5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12(0-39)个月。结论:Cy联合VP-16加G-CSF作为动员方案,能够采集足够量的APBSC;APBCST治疗MM安全有效。
刘辉常乃柏顾惜春魏建平施红裴蕾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预处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发病的年龄分布、治疗反应及影响因素等。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2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的住院及门诊资料。结果Ⅱ'P103例中,随访时间为2个月~15年,男:女=35:68;I〉60岁发病患者34.O%(35/103);所有患者中,激素敏感型为57.3%(59/103),多以完全或部分反应健康存活;脾切除6例,栓塞1例,栓塞者无效,随访到的5例切脾者4例血小板一直正常;免疫抑制剂中,环孢素A效果较好,联合激素时其有效率为81.3%(26/32)。发展为干燥综合征2例,红斑狼疮1例,淋巴瘤1例。103例中死亡7例,仅1例为脑出血(30岁),其余2例死于脑血栓/梗死,2例死于非血液肿瘤,1例死于肾病,1例死于淋巴瘤。ITP患者中难治率为17.2%(10/58)。结论ITP发病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临床表现各异。致命性出血少,联合免疫治疗宜个体化。
范芸常乃柏邢宝利李元明裴蕾李江涛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药物疗法
急性髓性白血病178例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78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78例患者中,171例有足够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象.171例患者异常克隆检出率74.9%.其中27例患者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继发AML,其异常克隆榆出率为92.6%,在其余144例原发AML中异常克隆检出率为71.5%,MDS继发AML异常克隆检出率明显高于原发AML患者.17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核型占24.0%,预后中等核型占46.8%,预后不良核型占29.2%.在预后良好核型中以t(15;17)为多;在预后中等核型中以正常核型为主;在预后不良核型中以复杂异常核型为主,复杂核型的异常克隆中常含有-5/5q-、-7/7q-等具有不良预后的异常克隆.老年组75例患者中,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及预后不良核型分别为16.0%、48.0%及36.O%,年轻组96例患者中分别为30.2%、45.8%及24.0%.老年患者预后良好核型比例低于年轻患者.MDS继发AML患者预后不良核型比例及单体核型比例均高于原发AML患者(P值均〈0.001).结论 t(15;17)、正常核型、复杂核型分别是AML最常见的预后良好核型、预后巾等核型及预后不良核型.MDS继发的AML及老年AML患者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
刘辉常乃柏裴蕾宁尚勇李江涛邢宝利许小东
关键词:核型分析细胞遗传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老年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转归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的转归.方法 对我院14例MGUS患者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GUS临床特征及转归时间,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浓度变化.结果 MGUS无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表现,从MGUS到MM转归时间为4~20年,平均10年;MM主要为IgA型和IgG型,其中IgA型6例,IgG型6例,轻链型2例;MGUS患者免疫球蛋白浓度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呈折线型上升者占少数.结论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有向MM发展的可能,对于MGUS患者需密切观察,避免漏诊和误诊.
王海飞常乃柏王伟良施红邢宝利宁尚勇裴蕾许晓东
关键词: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多发性骨髓瘤
四种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性能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脐带血 CD+ 34 细胞、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性能差异。方法 :分别利用正常人及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黏附贴壁法收集单核细胞 ,在 GM- CSF、IL- 4及 TNF- α细胞因子组合下诱导树突状细胞 ;脐带血细胞则利用 MACS系统分离纯化 CD+ 34 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 ,培养体系为 FL+SCF+GM- CSF+IL- 4 +TNF- α;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培养条件同CD+ 34 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细胞的表型 ,电镜分析细胞形态。结果 :利用 4种不同来源的前体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下可分别诱导出 DC细胞 ,细胞 CDla,CD80 ,HL A- DR的表达较诱导分化前明显上调。细胞形态学表明 4种细胞来源的 DC均有较典型的 DC细胞形态 ,并均可刺激同种异体 T细胞的增生。结论 :利用健康人或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成功诱导出树突状细胞 ,利用脐血 CD+ 34 细胞及部分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也可体外诱生出树突状细胞 。
王小沛冯凯朱玲裴蕾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诱导分化CD34^+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HCL-V)的临床及形态学特征探讨提高对诊断HCL-V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HCL-V的临床及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间断发热2周入院,入院前曾在我院急诊科用希刻劳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相差显微镜、电镜、骨髓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HCL-V。结论:明确诊断HCL-V仅依赖于骨髓细胞形态学较为困难,必须结合患者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检查,才能明确诊断,进而得到及早治疗。
邢宝利刘新正王伟良张野坪范芸裴蕾常乃柏
关键词:白血病毛细胞性形态学
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加惠尔血动员自体外周造血祖血细胞
目的:观察中剂量环磷酰胺(CTX)为主的联合化疗加惠尔血重组人粒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自体外周祖细胞(APBSC)的动员。方法:对32例淋巴瘤、白血病及卵巢癌等血液疾病,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祖细胞,在动员后,白细...
顾惜春常乃柏魏建平施红朱玲裴蕾赵声明
文献传递
转JAK2基因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与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转基因JAK2介导的脐血干祖细胞长期扩增调控的可行性和转基因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MGI-F2JAK2,内含有JAK2基因的功能催化区和2个与小分子靶向基因合成药物(AP20187)结合的位点蛋白(F36v,F2)。应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纯化分离脐血CD34+细胞,用含JAK2的逆转录病毒上清转染脐血CD34+细胞。转染后的CD34+细胞在IMDM培养体系中,将细胞分为AP20187组;FL组;TPO组;AP20187+FL+TPO(AFT)组。对扩增后的细胞定期检测基因转移后GFP动态变化、细胞免疫标记、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裸鼠致瘤实验。结果:分选的CD34+细胞纯度>91%,基因转移率为49.32%±6.21%;只有AP20187+FL+TPO组可以使转基因的脐血CD34+细胞大量增殖,扩增至第8周时细胞数达109,CD34+细胞GFP的阳性率由基线水平逐渐上升并于第8周时达到90%以上;细胞表型为CD33+、CD61+、Gly-A+部分阳性;CD38+、HLA-DR+强阳性;CD2、CD7、CD19接近阴性。扩增的CD34+细胞可分别形成BFU-E、CFU-GM、CFU-Mix并以CFU-GM集落为主。扩增后CD34+细胞检测染色体核型正常,裸鼠实验无致瘤特性。结论:转染JAK2基因的人脐血CD34+细胞协同FL和TPO细胞因子可以体外长期扩增脐血干祖细胞,对今后研究细胞信号转导、造血调控以及开展干细胞和基因治疗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赵声明顾惜春常乃柏许晓东裴蕾
关键词:基因疗法CD34^+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