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晓斌
- 作品数:27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益气活血汤结合西药治疗青光眼术后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营养视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益气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其眼压、视力及视野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治疗后,观察组眼压(31.58±3.67)mmHg和视力(4.86±0.2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视敏度(16.98±3.12)dB显著高于对照组(14.36±4.16)dB,缺损异度(35.14±4.26)dB显著低于对照组(42.56±3.67)dB;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0%)与对照组(24.00%)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青光眼术后采用常规西药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可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视野疗效较好,安全性可靠。
- 解晓斌李占峰唐由之
- 马凡氏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白内障手术
- 目的: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在眼部往往导致晶体半脱位,继而引发继发性青光眼.采用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前房重建)术以期解除眼压波动眼压升高的原发因素.?方法:病例汇报一例.患者赵某,29 岁,男.术前检查...
- 解晓斌
- 关键词:马凡氏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眼压失控
- 圈套器冲洗皮质法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圈套器冲洗皮质法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0例380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娩核后应用圈套器向前房及囊袋注水冲洗皮质,少量残余硬皮质应用圈套器托出切口外。结果:皮质冲洗干净,无1例使用圈套器冲洗皮质时致后囊破裂,对角膜内皮无明显损伤,术后第1d所有患者全部复明,脱盲率100%,脱残率达到90.0%,术后第3d脱残率达到93.2%。结论:应用圈套器冲洗皮质法安全、高效,特别是基层医院手术显微镜欠清晰及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者尤为适宜。
- 谢立科尹连荣孟宁李亚静王劲松解晓斌胡英
- 关键词:圈套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光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光损伤小鼠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玻璃体腔注射, 观察光照后不同时期视网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点,探讨 BDNF在视网膜光损伤...
- 解晓斌王丽聪张薇任佩贤
- 文献传递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光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 本实验通过对视网膜光损伤小鼠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玻璃体腔注射,观察光照后不同时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特点,探讨BDNF在光损伤防护中所起的作用...
- 解晓斌
- 关键词:视网膜光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文献传递
- 两种基于MRI测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间隙截面积方法的可重复性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一种优化的基于MRI测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间隙截面积的方法(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可重复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针对目前利用MRI检测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间隙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2016年3月至10月招募健康志愿者10名(20只眼),对眼球后3、9、15mm的垂直视神经截面进行两次MRI扫描,间隔时间1周,每次扫描分别用新方法和已报道方法获得图像,所得图像由两名经过培训的眼科医师进行后处理。优质图像获取率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球后不同位置的组间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分别计算两种方法两测量者间的类内相关系数(ICC)比较操作者间的重复性,计算测量者A两方法前后两次扫描所得结果的ICC比较时间重复性。结果纳入的10名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43.8±13.1)岁,男女比1:1,新方法在球后3、9、15mm的优质图像的获取率(100%,83%,78%)明显高于传统方法(80%,78%,70%),在球后3mill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将10名(20只眼)新方法和传统方法所得的不同位置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间隙截面积进行比较,发现新方法所得结果[[7.2±1.8)、(6.1±1.8)、(5.9±1.4)mm。]比传统方法所得结果f(9.0±2.9)、(7.6±2.4)、(7.1±1.6)mm。1小,在球后9mm(F=4.30,P=0.048)和15mm(F=5.67,P=0.026)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方法3个位置两次扫描间的ICC(0.879,0.857,0.857)高于传统方法(0.741,0.762,0.639);新方法两测量者问的ICC(0.864,0.890,0.894)高于传统方法(0.785,0.609,0.753)。结论优化的基于MRI测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间隙截面积的方法可以获得视神经的垂直截面,优质图像获取率高,测量视神经垂直截面的可重复性优于传统方法。
- 陈伟伟解晓斌左真涛李婷张珣谢媛鲜军舫王宁利
- 关键词: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磁共振成像
-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结合24 h眼压曲线探析青风内障证治
- 2025年
-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是在顾植山教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下,结合六经辨证、六脉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象态辨证、运气辨证等多种辨证方式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开阖枢理论是对人体三阴三阳之气升降出入状态的概括,从开阖枢角度,青风内障的病机可概括为开机不利、阖机不利、枢机不利。开机不利,当辨太阳或太阴开机不利;阖机不利,当辨厥阴阖之太过、厥阴阖之不足或阳明阖之太过、阳明阖之不足;枢机不利,当辨少阴枢机不利或少阳枢机不利。此外,导师解晓斌主任医师将24 h眼压曲线与“六经病欲解时”相结合,以眼压峰值的时间节点对应“六经病欲解时”的病变之经来辨时定经。临证以开阖枢理论结合24 h眼压曲线为指导,采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通过辨时定经、辨证定经来明确青风内障所主之经,指导青风内障的临床诊治。
- 孙文英杨薇张丽霞陈曦张丰李雪菲师宜鹏解晓斌
- 关键词:青风内障开阖枢六经病欲解时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以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病因病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专业组并确诊为POAG的患者116例,其中高眼压型POAG患者62例;正常眼压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患者54例。收集116例患者的体型特征、舌苔、脉象等中医体质辨识要点,根据"体质九分法"对不同类型POAG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并探讨发病机制。结果高眼压型POAG患者62例:其中比例最高前四位的体质分别为:血瘀体质患者16例,气郁体质患者14例,湿热体质患者9例,痰湿体质患者9例;正常眼压青光眼患者54例:其中比例最高前四位的体质分别为:气虚体质17例,阴虚15例,血瘀8例,阳虚5例。结论POAG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发病的倾向性及疾病的易感性不同。
- 于静桑景荭王怀洲邱礼新杨迪亚解晓斌王宁利
-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体质学说
- 眼珠突高源流考略
- 2023年
- 眼珠突高即突眼症,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的病证,属眼部常见疾病。自战国时期首次提出“目纵”,元明清时期拓展为“鹘眼凝睛”“状若鱼胞”以来,突眼症的中医病名持续丰富与发展。随着历代医家对突眼症认识的不断深入,其病程被分为慢性与急性,病因病机也被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以风、火、毒为主,病位与五脏、气分、三焦相关;虚证以五脏虚极,精亏气衰为主,病位与五脏、太阴相关。治疗方面,多采用针药并用、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笔者通过梳理中医古籍中突眼症的病名及症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期理清其学术脉络,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突眼症提供诊疗思路。
- 孙文英师宜鹏张丰谢立科解晓斌
- 关键词:突眼症病因病机治法源流古籍
- 参苓白术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脾虚气弱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同时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30只眼)用参苓白术散合桃红四物汤联合氪激光治疗,对照组30例(30只眼)单纯行氪激光治疗。2组观察期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93.24±40.33)μm,对照组为(331.24±90.33)μm,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桃红四物汤能有效改善脾虚气弱型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功能,是治疗脾虚气弱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张燕冯俊解晓斌潘哲王玮
-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桃红四物汤激光糖尿病黄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