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鑫森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切除
  • 8篇肝癌
  • 7篇切除术
  • 6篇原发性
  • 6篇肝切除
  • 5篇胆囊
  • 5篇胆囊癌
  • 5篇预后
  • 5篇肝切除术
  • 4篇原发性肝癌
  • 4篇手术
  • 4篇细胞
  • 4篇肝移植
  • 3篇肿瘤
  • 3篇肝细胞
  • 2篇预后因素
  • 2篇手术方式
  • 2篇术后
  • 2篇中晚期
  • 2篇中晚期胆囊癌

机构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16篇许鑫森
  • 14篇刘昌
  • 7篇王瑞涛
  • 6篇宋燕州
  • 4篇曲凯
  • 4篇吕毅
  • 4篇张灵强
  • 3篇魏吉超
  • 3篇万永
  • 3篇张晓刚
  • 3篇陈伟
  • 2篇于良
  • 2篇王志鑫
  • 2篇常虎林
  • 2篇刘学民
  • 2篇周磊
  • 1篇张靖垚
  • 1篇姚英民
  • 1篇张月浪
  • 1篇李红霞

传媒

  • 3篇中华肝脏外科...
  • 3篇2012年全...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器官移植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施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再对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肝硬化、ALT、AST、ALP、GGT、AFP、肝炎、肿瘤肝叶分布、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数目、卫星病灶、包膜状况、局部肝被膜受侵犯、脉管癌栓、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进行分析.术后每3个月于门诊复查血清AFP和肝脏B超,每6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对复发可疑患者进一步行腹部CT扫描和(或)DSA检查以证实.如有必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到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以月为单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93% (13/164),胆管细胞癌为15.00%(9/60),混合型肝癌为8.33% (1/12);21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部位:肝十二指肠韧带10例,肝蒂6例,胰腺后4例,多个部位转移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ALP、肝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 =3.386,4.064,2.857,22.988,4.0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33,1.592,2.032,4.086,95%可信区间:1.008 -2.331,1.019 -2.489
王瑞涛李建波张灵强许鑫森刘昌王林仵正姚英民
关键词:肝肿瘤淋巴转移预后
术前血小板计数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胆囊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在术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整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术后随访.根据ROC曲线确定的血小板计数临界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术前血小板计数组和低术前血小板计数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小板计数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结合ROC曲线确定的最理想的术前血小板计数的临界值为189.5×109/L,临床特征和术前血小板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T分级、N分级、M分级以及血小板计数分层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是独立的预后相关的高危因素,术前血小板计数大于189.5×109/L的胆囊癌患者往往术后生存时间更短.结论术前血小板计数和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密切相关,高术前血小板计数较低术前血小板计数预后更差.术前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参考指标.
万永张灵强张晓刚许鑫森王志鑫
关键词:胆囊癌血小板计数预后因素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在治疗肝细胞癌(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5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组(Glisson组)和Pringle法肝切除术组(Pringle组),每组27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Glisson组采用游离、阻断Glisson蒂后行肝切除术,Pringle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后行肝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患者接受随访,并进行生存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Glisson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5±57)ml,明显少于Pringle组的(248±87)ml(t=-5.62,P<0.05)。Glisson组患者术后1 d的TB为(23±5)μmol/L,明显低于Pringle组的(34±5)μmol/L(t=-8.08,P<0.05)。Glisson组术后发生出血2例、感染2例,Pringle组术后发生出血3例、感染1例、胆漏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0%、39%,Pringle组相应为82%、55%、41%;Glisson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43%、34%,Pringle组相应为82%、47%、41%。两组累积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0.011;P>0.05)。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具有出血量少、肝损伤轻等优点,是治疗肝癌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许鑫森陈伟张灵强张晓刚刘学民于良吕毅刘昌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功能试验再灌注损伤
肝胆疾病生物标本库的建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肝胆系统疾病血液及组织标本库,为肝胆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以原发性肝癌、胆囊癌及胆囊结石为主要诊断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标本,留取血浆、血清及组织标本,制作石蜡包块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鉴定,并定期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及基因组DNA以进行标本质量控制。结果:以原发性肝癌为主要诊断者血液标本388例,组织标本67例,以胆囊癌为主要诊断者血液及组织标本78例,术后均进行病理诊断,其中胆囊癌47例,胆管癌31例。此外,本研究也收集胆结石患者的血液标本1154例。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肝胆疾病标本采集流程有效可行,临床资料收集完备,能够为今后肝胆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提供较好的标本资源。
李红霞苗润晨孟凡迪许鑫森张灵强刘昌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胆囊癌血液标本库
肿瘤直径与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与肝细胞癌(肝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癌的172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39例,女33例;年龄≤55岁98例,>55岁74例。绘制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和肿瘤直径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肿瘤直径界值为5.75 cm。根据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小肝癌组(肿瘤直径<5.75 cm,85例)和大肝癌组(肿瘤直径≥5.75 cm,87例)。分析肿瘤直径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累积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将临床病理学参数纳入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肿瘤直径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采用χ2检验,生存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肿瘤直径与患者术前AFP、肿瘤数目、TNM分期有关(χ2=13.272,9.378,7.311;P<0.05)。大肝癌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中位复发时间9个月;小肝癌组相应为39、37个月。大肝癌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5%、36.0%、22.9%,小肝癌组相应为89.5%、76.3%、72.5%,大肝癌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小肝癌组(χ2=33.644,P<0.05)。大肝癌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4.7%、25.5%、21.9%,小肝癌组相应为84.8%、67.8%、66.3%,大肝癌组的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小肝癌组(χ2=38.908,P<0.05)。术前Plt≥155×109/L、肿瘤直径>5.75 cm和TNM分期晚期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88,3.066,2.029;P<0.05)。结论肿瘤直径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5.75 cm患者预后差。
周延岩许鑫森王志鑫苗润晨陈伟万永吕毅刘昌
关键词:肝切除术预后
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分析
目的 评价肝移植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不同肝癌肝移植标准对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02年至2010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患者60例的临床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影响患者术后...
宋燕州王瑞涛许鑫森魏吉超刘昌
关键词: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
肝脏分段与切除术的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充分了解肝内血管解剖对于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Cantlie于1898年第一次描述了肝脏的功能解剖,
许鑫森王瑞涛刘昌
关键词:肝脏切除术肝脏分段血管解剖解剖性
miR-375调控肝癌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本论文探讨线粒体相关miRNA对于肝癌代谢的影响.方法 肝癌组织标本芯片数据分析,筛选肝癌样本中表达水平显著异常且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miRNAs.筛选出miR-375后,分别将miR-375mimics及anti...
许鑫森曲凯刘昌
84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疗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8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胆囊癌临床特点、肿瘤分级、分期、肿瘤组织的转移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胆囊癌患者早期以腹痛、黄疸、发热、腹部包块等症状为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腺癌72例,鳞癌3例,鳞腺癌6例,未分化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Nevin分期及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转移情况、治疗方法与胆囊癌的预后明显相关。结论胆囊癌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胆囊癌的首选方法,根据肿瘤的分期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宋燕州王瑞涛许鑫森刘昌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预后
年龄因素对肝癌肝切除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年龄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低龄组(≤53岁)的肝脏储备情况较高龄组患者(>53岁)好,但是低龄组也存在更多的肿瘤侵袭因素。在经过117个月追踪随访之后,87人确认死亡。低龄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5.43%,而高龄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48.31%(P=0.0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此外,172例随访病人中有76例在术后出现了肿瘤复发。多因素分析发现对于低龄组患者和高龄组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的复发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但是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未见明显关系。
苗润晨许鑫森陈伟周延岩万永吕毅刘昌
关键词:年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预后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