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俊举

作品数:44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地震
  • 21篇地震动
  • 17篇断层
  • 16篇近断层
  • 11篇速度脉冲
  • 10篇断层地震
  • 10篇近断层地震
  • 10篇近断层地震动
  • 9篇汶川地震
  • 5篇结构地震
  • 4篇地震工程
  • 4篇剪切波速
  • 4篇反应谱
  • 4篇方向性
  • 4篇波速
  • 4篇M
  • 3篇地震响应
  • 3篇强地震
  • 3篇强地震动
  • 3篇强震

机构

  • 4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3篇北京工业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工...
  • 3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44篇谢俊举
  • 29篇温增平
  • 17篇李小军
  • 6篇高孟潭
  • 3篇陈波
  • 3篇胡聿贤
  • 3篇解全才
  • 2篇任叶飞
  • 2篇何少林
  • 2篇李亚琦
  • 2篇李亚崎
  • 2篇徐超
  • 2篇李宗超
  • 2篇孙吉泽
  • 2篇张旭
  • 2篇傅磊
  • 1篇王志才
  • 1篇卞真付
  • 1篇姚新强
  • 1篇陈文彬

传媒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5篇地震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工程力学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5篇2024
  • 8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MS8.0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特征
2011年
详细研究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时空分布特征,对揭示这次地震灾害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峰值、持时、不同周期的反应谱加速度值)的空间分布及其衰减特征,分析了断层距、
谢俊举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反应谱持时速度脉冲
近断层速度大脉冲对反应谱的放大作用被引量:23
2017年
收集我国近年发生的汶川地震、鲁甸地震和美国NGA(Next Generation Attenuation)数据库选取的175次地震事件3661组强震动记录,考虑脉冲方向的不确定性,基于小波方法定量识别出165条典型速度脉冲记录,利用小波提取出速度脉冲记录中的长周期脉冲信号,通过对比分析原始脉冲记录和提取出长周期脉冲后的残余记录的反应谱特征,研究发现速度大脉冲在其特征周期T_p附近对反应谱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一种窄带效应。基于偏差参数定量揭示了大脉冲在不同周期段对反应谱的放大作用,放大曲线变现为以脉冲特征周期T_p为中心的单峰曲线,在周期T_p处放大倍数最大可达3.5倍,往两侧逐渐变弱,主要影响周期范围为0.5T_p^2T_p。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别给出了脉冲放大系数Af和脉冲周期T_p的经验模型,探讨了地震震级、场地剪切波速对放大系数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随震级增大,脉冲放大作用影响的周期范围变宽,放大系数曲线的峰值周期向长周期方向移动;随场地剪切波速增大,脉冲放大作用的影响范围和峰值均向短周期移动,相比震级而言,场地剪切波速对放大系数曲线的影响较小。该文脉冲放大作用的经验结果可用于给定地震环境下(如震级、场地剪切波速)近断层场地速度大脉冲作用下对反应谱的修正。
谢俊举李小军温增平
关键词:近断层速度脉冲反应谱
考虑重力影响的侧移谱计算方法
<正>随着地震记录的不断积累,人们对地震动工程特性的认识逐渐加深。早在上世纪50年代,G.W.Housner将反应谱概念引入抗震设计。反应谱已成为描述地震动频谱特性及分析结构地震反应的重要手段。然而,1989年Loma ...
谢俊举温增平李亚崎
文献传递
2008年汶川地震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特征被引量:42
2010年
选取分布在北川映秀中央断裂两侧断层距120 km以内的40个强震动台站的记录,对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及谱比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有显著的上盘效应,经验衰减模型的结果表明,在距地表破裂3~60 km的范围内,龙门山发震断层上盘一侧竖向与水平向的加速度峰值要比衰减模型得到的平均值大30%~40%.上盘的加速度峰值残差大部分是正值,而断层下盘残差大部分为负;水平地震动的东西分量幅值总体要大于南北分量,东西分量衰减相对较慢.(2)地震动长周期成分较弱,加速度反应谱值随周期增大而迅速减小,在周期1.0 s时,即使在靠近中央断裂的最大加速度反应谱值也只有0.5 g;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谱比值(竖向/水平向)沿龙门山断层周围的分布,在较长周期(T=0.2 s,0.5 s,1.0 s)与短周期(T=0.05 s,0.1 s)有明显的不同.(3)近断层竖向地震动显著,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在(竖向/水平向)可达1.4.在龙门山发震断层的上盘,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整体上比下盘要大,竖向地震动尤为剧烈.部分近断层记录的地震动谱比值(竖向/水平向)在短周期(<0.1 s)甚至超过1.5,统计分析还表明谱比值在短周期段(<0.1 s)随断层距的增大而减小.
谢俊举温增平高孟潭胡聿贤何少林
关键词:地震动汶川地震上盘效应
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了具有不同自振特性的建筑结构在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及非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层间变形分布,揭示了近断层速度脉冲对工程结构地震响应的特殊影响.从汶川MS8.0地震近断层强震记录中选取两组典型速度脉冲型记录和非脉冲型记录,根据确定的目标地震动强度水平,利用时域叠加小波函数法对选择的强震记录进行调整,使之与目标地震动水平对应的加速度反应谱保持一致,以此作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取具有不同自振特征的3层、11层和20层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计算在速度脉冲型与非速度脉冲型记录作用下这些结构层间变形分布.研究表明,速度脉冲型记录与非速度脉冲型记录作用下结构层间变形有明显差异,且与结构自振特征有关.就低层结构的层间变形而言,非速度脉冲型记录的影响较速度脉冲型记录的影响大.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加,高阶振型的影响更加明显.与非速度脉冲型记录相比,速度脉冲型记录的结构层间位移反应中值及离散程度较大.速度脉冲型记录更容易激发高层结构的高阶振型,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反应.非速度脉冲型记录对中低层结构层间变形影响较大.因此,在开展近断层结构地震影响评价时,应考虑近断层速度脉冲的影响.
陈波谢俊举温增平
关键词:速度脉冲近断层层间变形
2018年台湾花莲M_(w)6.4地震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差异被引量:3
2021年
定量研究了2018台湾花莲地震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特性,及其与震源破裂机制、断层距离和空间方位的关系,探讨了NGA-West2方向性模型对本次地震方向性的适用性,并给出工程建设中需考虑地震动方向性差异的断层距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花莲地震近断层地震动随观测方向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大加速度反应可以达到最小反应的6.4倍;地震动的方向性差异随周期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在T>1.0 s的长周期段更为显著。不同方向上的强度最大值与中值之比的统计均值与NGA-West2方向性模型预测值较吻合;断层距30 km以内地震动具有明显方向性,在断层距5 km范围内的米伦断层附近地震动卓越方向最靠近垂直断层方向;在周期T=0.2 s,0.5 s,1.0 s的较短周期段,地震动卓越方向所在方向较为随机;在周期T=3.0 s,5.0 s,7.5 s的较长周期段,地震动的卓越方向与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高度吻合。建议在断层距约30 km范围的近断层区域内,工程建设中需考虑地震动方向性差异的影响,特别是在断层距约10 km范围内应确保工程结构的薄弱位置尽量避开地震动卓越方向。
赵晓芬温增平谢俊举解全才刘奕君
关键词:近断层
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
<正>选取断层距小于200 km的64组强震记录数据,基于小波方法分析汶川地震近断层速度脉冲的地震动特性,同时将汶川地震的速度脉冲与集集地震和Northridge地震进行对比,利用NGA数据库24次地震事件中的3 615...
谢俊举温增平李小军黄隽彦
文献传递
基于小波方法分析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被引量:44
2012年
选取断层距小于200km的64组强震记录数据,基于小波方法分析汶川地震近断层速度脉冲的地震动特性,并将此次地震中获取到的速度脉冲周期和幅值参数与Chi-Chi地震和Northridge地震进行了比较,统计分析地震震级、距离对速度脉冲的周期和幅值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1)汶川地震近断层速度脉冲具有周期长、幅值小的特点.速度脉冲周期主要分布在6~14s之间,其中51MZQ台沿平行断层的分量脉冲周期最大为14.2s,速度脉冲幅值与Chi-Chi地震和Northridge地震相比明显偏小.(2)速度脉冲记录出现在沿着地震断层破裂传播的方向上,且与地表断裂的距离都在30km以内,这些长周期速度脉冲的形成可能主要由破裂传播的向前方向性效应引起.(3)速度脉冲的周期随矩震级呈对数线性增大,且随断层距增大有减小趋势.在矩震级小于Mw7.5时,观测到的地震动脉冲幅值为50~150cm/s之间,与100cm/s的典型断层滑动速率非常接近;而震级大于Mw7.5时,断层距10km范围内脉冲的幅值已经超过100cm/s,个别记录的脉冲幅值甚至达到200cm/s,远超过前人给出的饱和值,这可能与大的永久形变或该处土层介质条件有关.
谢俊举温增平李小军李亚琦吕红山黄隽彦
关键词:地震动速度脉冲汶川地震小波近断层
考虑重力P-△效应影响的层间位移谱计算方法
<正>基于重力剪切梁模型研究竖向重力P-△效应对连续梁层间变形的影响,利用Bessel级数给出了重力作用影响下剪切梁的自由振动的解析解,提出了一种可考虑重力效应影响的层问位移谱计算方法,将加州理工大学Iwan教授的纯剪切...
谢俊举温增平胡聿贤
文献传递
熊本M_W7.0地震近场地表与井下地震动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选取日本熊本M_W7.0地震断层距小于200 km的82个近场Ki K-net台站记录到的三分量记录数据进行基线校正后,获得近场地面运动水平向的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及周期为0.2,1,2,3,5和10 s的加速度反应谱数据,并与美国NGA-West2的地震动预测模型相比较,研究熊本地震地表和井下地震动峰值及反应谱的衰减特征,通过比较Ki K-net台站地表与井下记录结果,探讨浅层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井下观测结果,NGA-West2的地震动模型对PGA和短周期0.2 s的反应谱的预测值与井下观测值相比整体偏高,而PGV和较长周期地震动(如1,2和3 s的反应谱)的预测值与井下观测值较为吻合;(2)地表观测记录的PGA,PGV和周期为0.2—3 s的反应谱残差整体上随v S30对数值的增大呈线性减小的趋势,而周期为5 s和10 s的长周期部分,其场地效应的影响很小;(3)相对于井下记录,地表记录的地震动PGA,PGV和周期为0.2,1和2 s的反应谱有明显的放大,这种放大作用随浅层场地剪切波速的增大而减小;周期为3,5和10 s时长周期地震动的放大效应很小。
罗诚谢俊举温增平
关键词:强地震动近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