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应齐

作品数:63 被引量:432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气候
  • 10篇热带
  • 10篇臭氧
  • 8篇副热带
  • 8篇副热带高压
  • 7篇灾害
  • 7篇降水
  • 6篇臭氧层
  • 5篇气候变化
  • 5篇干旱
  • 4篇东太平洋
  • 4篇对流层
  • 4篇流层
  • 4篇海温
  • 4篇非线性
  • 4篇赤道
  • 3篇动力学系统
  • 3篇对流层顶
  • 3篇遥相关
  • 3篇遥相关结构

机构

  • 61篇云南大学
  • 12篇云南省气象局
  • 10篇武汉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气象局
  • 4篇武汉区域气候...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作者

  • 62篇谢应齐
  • 17篇曹杰
  • 17篇王卫国
  • 14篇严华生
  • 10篇王万里
  • 7篇郭世昌
  • 7篇吴涧
  • 6篇陈新梅
  • 6篇陶云
  • 5篇王颢樾
  • 4篇樊雯璇
  • 4篇尤卫红
  • 3篇邱金桓
  • 3篇刘耀林
  • 3篇孙绩华
  • 3篇袁敏
  • 3篇陈兴芳
  • 3篇杨子生
  • 2篇晏红明
  • 2篇蒋维楣

传媒

  • 17篇云南大学学报...
  • 8篇热带气象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大气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十五届中国...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10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分布函数与相对干湿的一种理论标准被引量:1
2014年
在振荡系统平衡点两边对称范围内,L分布函数能用最大振幅来描绘振荡发生的概率及分布,在此引入绝对降水量概念后,利用L分布稳定区特性、距离平衡0点远近及发生概率,对干湿振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干湿指数振荡系统的最大正振幅为+1,最大负振幅为-1,均方根为1/3,0点两边正负1/3范围内的发生概率是70%,其间可认为干湿接近准平衡态,-1/3~-1区间发生概率15%,为重度干燥状态;1/3~1区间发生概率15%,是重度湿润状态。当标准化干湿指数大小等于均方根或+1/3时,此时径流量刚好等于1/3降水量,蒸发量等于2/3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量的1.5倍。最后,用L分布函数将干湿振荡系统划分为干湿6级或干湿12级。
王万里谢应齐
中国近百年夏季雨量场及雨带类型恢复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文章将气象要素场转化为秩序统计量场,用EOF迭代方案进行气象要素场的恢复研究.利用全国42个站点1951~1995年夏季(6~8月)雨量场资料对1901~1950年夏季雨量场进行了恢复,并在此基础上用Bayes判别法对雨带类型进行了恢复.检验表明,所恢复的资料是可靠的.
陈兴芳严华生周传喜曹杰谢应齐
对流层-平流层之间过渡层中臭氧含量及其加热率的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1958~2001年共44年的ECMWF资料及参数化方法,计算了对流层顶上、下3km气层间的臭氧含量及其吸收太阳辐射加热率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臭氧分布的空间梯度从赤道指向两极,而加热率则是分别由高纬和低纬指向副热带,这样的经向梯度可能是驱动对流层顶结构变化的一种重要因素;两者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显著,但其对应关系并不完全一致,1月和4月的空间结构与7月和10月的相反,随季节调整具有突变现象;东亚及青藏高原是季节变化相对稳定的区域.(2)在热带对流层顶控制区加热率与臭氧含量呈正相关,而极地对流层顶控制区各季节有所不同,还与太阳赤纬变化相关联;各纬度间加热率季节变化的位相和变率都存在差异,但南半球相对较为一致,最大距平为±2×10-4K.d-1,北半球则较复杂,最大正距平为4×10-4K.d-1;两半球的季节周期位相趋于相反.(3)除赤道外,臭氧距平的季节变化位相超前于加热率距平2~3月,并且发生在季节变化的调整期;最大距平出现在南极的8月大于0.4DU,3~4月则小于-0.2DU,而北极为±0.2DU.(4)臭氧含量和加热率的年际与年代际演变关系对应一致,并具有多尺度的结构特征;但两半球及赤道的时空演变差异明显,30°S~30°N间副热带控制区的加热率变幅剧烈,最大距平为±2.5×10-4K.d-1,高纬和两极的变幅在不同演变期各不相同;臭氧的变幅结构与之相反,北极的最大距平分别大于0.25DU和小于-0.35DU.(5)20世纪70年代以前及70年代中期,两半球的正负距平具有相反的演变结构,而90年代是负距平演变最剧烈的时期.
王卫国袁敏王颢樾孙绩华谢应齐樊雯璇陈新梅
关键词:对流层顶臭氧加热率
昆明近300年的旱涝变化规律被引量:10
1998年
应用昆明近300年历史旱涝指数和近百年降雨观测资料,研究了旱涝历史气候演变、气候周期变化和年际变化的规律,探讨了厄尔尼诺、太阳黑子、大气环流因子对旱涝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昆明旱涝气候变化主要存在40年和11年的周期,40年变化周期受厄尔尼诺变化周期影响,11年变化周期受太阳黑子变化周期影响,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是昆明旱涝周期变化的两大影响因子。(2)昆明降雨年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因子存在很大的关系,其中南方涛动和西风带W.C.E型环流型不同配置产生的综合影响是昆明降雨年际变化的主要天气气候成因。
严华生谢应齐赵筱青曹杰周传喜罗兰仙
关键词:旱涝灾害气候变化
地气系统角动量守恒对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移的可能影响——近50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年代际变化及机制
两圈层角动量守恒使副高纬度与角动量发生相互约束,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度不变时,大气相对角动量增加(减少),固体地球角动量就增加(减少),副高移向低纬(高纬);纬向西风不变时,固体地球自转变快(慢),副高位置偏北(南)。经向...
王万里王祖武王学雷杜良敏谢应齐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地气系统角动量守恒气候变化
全球穿越对流层顶质量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07年
利用1958—2001年44年的ECMWF再分析值资料,采用Euler算法的Wei诊断模型,计算估计了全球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cross-tropopause flux,即CTF),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CTF的空间分布呈纬向型,且基本与全球经向环流相配合,其中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通量形势较复杂,南半球通量交换的空间变化较均匀,北半球有多峰结构的空间变化,东亚在全球的CTF中有重要作用。(2)南北半球热带对流层顶纬向平均向上的净通量极值分别在5°S为0.873×10-4kg.m-2.s-1和10°N为0.155×10-3kg.m-2.s-1;极地对流层顶向上和向下的通量极值对应在62.5°S为0.510×10-3kg.m-2.s-1,75°S是-0.365×10-3kg.m-2.s-1,55°N为0.257×10-3kg.m-2.s-1,75°N是-0.234×10-3kg.m-2.s-1,两极向上的通量极值在87.5°S为0.355×10-3kg.m-2.s-1,90°N为0.300×10-3kg.m-2.s-1;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净通量极值在35°S是-0.416×10-3kg.m-2.s-1,35°N为-0.333×10-3kg.m-2.s-1。(3)全球的净通量变化出现非对称性的季节波动,南半球和北半球净通量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全球极地对流层顶控制区域的半球年平均质量交换量为-3.55×108Tg.a-1。(4)全球平均的CTF有显著的QBO特征,南北半球的年代际变化明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出现了质量通量振幅的异常突变现象。
王卫国樊雯璇金建德孙绩华谢应齐袁敏王颢樾刘晓璐
关键词:对流层顶年际变化
关于干旱指标的研究被引量:33
1993年
本文分析了至今还没有一个可被普遍接受的干旱定义的原因,指出其统一定义的难度与复杂性。还说明了制定干旱指标应该考虑的几个原则,并列举了目前常见的三类十七种干旱指标,比较和评价了它们的优劣.
谢应齐
关键词: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演变物理机制的研究
<正> 2 截谱模式中基函数的选取2.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和偏南年的选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江淮流域夏季风降水之间关系的大量研究(黄荣辉等,1988、1992、1994、2001)表明:当夏季菲律宾附近对流活...
曹杰黄荣辉谢应齐陶云
文献传递
中国近百年雨量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6
1998年
研究了近百年南方涛动年指数、北半球西风带大气环流W.C.E环流型年频数对中国大范围年降水量及旱涝的影响,探讨了大气环流因子影响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影响的复杂性、非线性及南北环流不同配置多因子相互作用造成的综合影响特征,发现:(1)SOI、W.C.E环流因子对中国降雨的影响不是局地的,而是大范围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对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影响越显著;(2)并不是单个环流因子的变化就可完全解释清楚雨量的变化,多个环流因子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南北环流因子的不同配置结果对雨量产生的综合影响要重要得多。(3)环流因子对雨量的影响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严华生陈兴芳谢应齐曹杰周传喜
关键词:大气环流因子降雨降水量
L分布累积概率表
分布函数表是分布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具,知道分布函数事实上就能计算任意区间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分布函数表省略了这一计算过程,把计算简变成查阅,由任意两点所查得的分布值相减进而求出两点(a,b)间的概率,即P(a...
王万里谢应齐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