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燕
-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浓度的变化,了解IL-18、IL-6、IFN-γ与HIE的关系。方法收集98例HIE患儿(轻度40例,中度32例,重度26例)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2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并对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治疗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HIE病情分度越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增加越明显(P<0.05);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IE患儿治疗后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IL-18、IL-6、IFN-γ可能参与HIE发病过程,血清IL-18、IL-8、IFN-γ水平可作为HIE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 郭佳王桂田林莉谢飞燕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白介素-18白介素-6干扰素-Γ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miR-2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miR-21水平,探讨VMC患儿miR-21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及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VMC患儿47例(急性期27例,恢复期20例)及30名健康儿童的血清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miR-21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 Tn I浓度,并对VMC患儿血清miR-21水平与血清c Tn I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VMC患儿血清miR-21表达水平、c Tn I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VMC患儿及健康儿童(P<0.01),急性期VMC患儿血清miR-21表达水平与血清c Tn I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5),恢复期VMC患儿血清miR-21表达水平与血清c Tn I浓度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 VMC患儿血清中miR-21水平升高,且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miR-21可能在VMC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郭佳王桂田林莉谢飞燕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MIR-21心肌肌钙蛋白
-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对1型糖尿病患儿饮食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对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护理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饮食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饮食依从性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感情、社会、角色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可提高儿童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减少血糖的波动,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谢飞燕
- 关键词:饮食依从性
- 早期肠外营养对小于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早期肠外营养对小于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的影响,为小于胎龄早产儿制定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67例我院住院的小于胎龄早产儿进行头围和体重的监测,并将其按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重分组,观察早期全肠外营养对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患儿的影响;统计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肠外营养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①33~35周组和<1.5kg组患儿头围和体重增长最大,住院时间短,<33周组和>2.0kg组患儿头围和体重增长最小,住院时间较长;②早期"全合一"肠外营养从外周静脉24h均匀输入,未见有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结论积极地早期应用肠外营养,防治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
- 谢飞燕杨玉丽周国兵谭晓倩冯亚芳卢美娟林莉徐星
- 关键词: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肠外营养
- 住院早产儿血压的变化及相关围生期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NICU中早产儿血压的变化及其主要围生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95例早产儿患者分别按胎龄和出生体重分为3组。用PHILIPS IntellivueMP30心电监护仪,每日测量血压3次,连续测量3d,取平均值。将影响早产儿血压的围生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早产儿收缩压随着胎龄的增加有逐渐增高趋势;胎龄和收缩压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35),和舒张压无显著相关性;②早产儿收缩压随着体重的增加有逐渐增高趋势;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收缩压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19,P=0.032),和舒张压均无显著相关性;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早产儿血压的围生期因素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体重、胎龄、脑病、感染和出血。结论早产儿收缩压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均有显著相关性,围生期的不良因素对早产儿的血压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 谢飞燕
- 关键词:早产儿血压
- 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和研究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秋季腹泻患儿108例,将其按住院病历编号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4)。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病毒唑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行抗病毒治疗,将2组患儿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儿治疗有效性相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3%显著高于对照组81.5%(P<0.05)。2组患儿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患儿腹泻、发热、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腹泻、发热、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3.5±0.9)h、(13.2±7.8)h和(13.4±7.1)h,对照组分别为(4.7±0.6)h、(19.4±8.2)h、和(22.8±9.3)h;2组患儿脱水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为(21.6±9.5)h,观察组为(21.3±8.7)h。2组患儿用药安全性相比较:2组患儿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喜炎平应用于秋季腹泻患儿治疗中,其能够发挥出抗菌、抗病毒双重作用,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 谢飞燕
-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喜炎平病毒唑安全性有效性
- 前列地尔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ICU的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68例,按住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镁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硫酸镁治疗。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d后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上呼吸机时间,比较两种患儿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儿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ASP、Pa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PASP、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上呼吸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患儿PASP、改善呼吸功能。
- 郭佳王桂田林莉谢飞燕
- 关键词:肺性婴儿前列地尔硫酸镁
- N-CPAP在早产儿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6例早产儿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纳入本研究,均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N-CPAP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治疗后l、24 h时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56例患儿经N-CPAP治疗后50例成功,5例患儿需行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治疗,1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l、24 h时患儿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p H值明显上升,RR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在早产儿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可迅速缓解缺氧症状,减少有创通气治疗,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 谢飞燕
- 关键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衰竭
- 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和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52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6)。2组患儿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将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88.5%高于对照组69.2%(P<0.05)。2组患儿肝素使用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标恢复时间等相比较:观察组分别为(3.1±0.6)d、(1.4±0.3)d和(3.9±0.5)d,均短于对照组[(6.5±0.9)d、(4.6±0.7)d和(6.3±0.8)d](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将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患儿治疗中,其能够达到有效抗凝作用,并且患儿在应用药物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谢飞燕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新生儿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窒息新生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8例(胎龄≥37周),其中32例并发HIE。对比分析窒息新生儿并发HIE组(n=32)与窒息新生儿未并发HIE组(n=66)的围产因素。【结果】HIE组患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低Apgar评分率较非HIE组明显增加(P<0.05),5 min内复苏成功者(5 min Apgar评分>8分)发生HIE率较5 min内复苏未成功者明显降低(2χ=82.64,P<0.001)。HIE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IE组患儿(χ2=74.49,P<0.001)。HIE组患儿孕母不规范产前检查、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男性患儿和过期产患儿均明显高于非HIE组(P<0.05)。不规范产前检查、过期产和1 min低Apgar评分与HIE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度关注HIE高危因素,减少新生儿窒息,做好产时复苏工作对预防HIE有重要意义。
- 林莉杨玉丽谢飞燕卢美娟
- 关键词: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