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征
- 作品数:38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板层间角膜炎暴发原因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某医院准分子激光手术室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暴发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并发症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DLK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9月21日-10月21日在该医院准分子激光手术室行LASIK后并发DLK者,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推断病因。结果共发现11例DLK病例,罹患率8.21%;不同负责清洗护士、月份、台序进行手术的两组人群DLK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多为一侧眼受累,临床处于Ⅰ、Ⅱ、Ⅲ期各有7眼(46.67%)、2眼(13.33%)、6眼(40.00%),潜伏期1、2、3d各有4例(36.36%)、2例(18.18%)、1例(9.10%),4例潜伏期不明确(36.36%);队列研究表明,C护士负责清洗、前5台及10月份术者是发生DLK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微型角膜刀头异体蛋白残留导致该次LASIK术后DLK并发症暴发;微型角膜刀头供需矛盾,清洗不彻底是暴发原因。
- 陈建东贺征杨智聪杨波龚玉姣王铮张晓晓张健刘于飞袁俊王鸣
-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手术后并发症
- 广州市部分医院医疗污水消毒处理现状调查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医院医疗污水处理达标状况,为有效处理医院污水排放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对广州市内的省级、市级和厂企60家医疗单位排放的医疗污水进行采样检验,用装有硫代硫酸钠中和剂的灭菌污水玻璃采样瓶采集污水总排放口污水共2瓶,每瓶各500毫升进行致病微生物的培养鉴定,现场用袖珍余氯分析仪吸光检测总余氯浓度。结果 103份污水样品中28份粪大肠菌群超标,全部污水样品均未检出致病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72.8%。总余氯19份达不到标准,总余氯合格率81.6%,总合格率67.9%。结论医疗污水的消毒处理要加强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消毒器械和消毒剂。
- 区继军贺征林耀坤
- 关键词:医疗污水总余氯环境污染
- 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认知调查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水平。方法采用无记名自填方式对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12名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技能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整体得分为62.86±15.03分,相关重要操作的回答正确率为78.91%,公立机构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个体诊所(χ2=13.57,P<0.001),培训对认知水平的提高有正性作用(P<0.01)。一次性针头的处置方式和普通口罩的使用限制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5.18%和50.89%,消毒剂管理的回答正确率为76.79%。结论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尤其是要加强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培训。在相关重要操作执行层面,要尽量细化每个环节,对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干预,以保障医院感染控制的全程科学合理。
- 梁颖茹李燕贺征张旭林云万
- 关键词:医院感染基层医务人员
- 2011年广州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对诊疗中室内空气...
- 陶霞陈佳璇贺征
- 关键词:消毒管理动态监测疾病控制
- 文献传递
-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指导做好手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在洗手后、工作前进行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分析不同季节、医院、科室、人群等的分布特点。结果所调查90所医院的1 00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平均合格率为81.0%。不同季节中,夏秋为83.8%,冬春季为78.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从不同空间看,Ⅱ类环境为84.6%,Ⅲ类环境为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人群看,护士为83.1%,医生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结果主要与环境、职业意识及洗手依从性密切相关,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干预,完善洗手软硬件设施,提高洗手合格率。
- 陈建东贺征何海珊龚玉姣区继军邓小冰刘鹏达卢锐涛
-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
- 广州市部分医疗单位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 2009年
- 目的预防和减少医院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2008年对本市60家省级、市级及厂企医院手术室空气,用直径9厘米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采用静态自然沉降暴露法进行菌落总数、致病菌监测。结果采集的103份样品中有28份菌落总数项目超标,全部样品未检出致病菌,总合格率为72.8%。洁净手术室合格率为71.4%,普通手术室合格率为75.0%,两者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上半年检测合格率为83.7%,下半年检测合格率为62.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市部分医院洁净手术室需要加强管理及制定相关的洁净手术室和非洁净手术室日常维护和检测规范,提高手术室空气卫生质量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区继军贺征龚玉娇陈建东林耀坤
-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卫生管理医院感染
- 19家社区医疗机构的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防控现状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社区医疗机构的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的防控现状,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广州市7个区的19家社区医疗机构应对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的防控现状,通过调查问卷考查医护人员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水平,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家社区医疗机构中15家预检分诊点设在门诊大厅里,仅4家备有红外体温计,1家启用红外体温计,4家医护人员无采用任何防护措施。18家设立发热门诊,其中仅3家有备用诊室,4家设有专用卫生间,15家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有交叉情况,16家各区之间没有标识或标示不明显。15家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没有设立缓冲间,16家各区之间没有设立隔离人工屏障。8家普通门诊的医护人员没有采取任何呼吸道隔离措施。调查247名医护人员中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得分为"好、中、差"的分别占5.67%、33.60%、60.73%。结论有必要完善社区医疗机构防控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的软硬件环境,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防止发生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暴发或流行。
- 陈建东贺征杨智聪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控制
- 医院ICU环境消毒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消毒干预前后ICU环境清洁效果,为建立标准化的环境清洁程序与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ICU,通过采取综合的消毒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干预2个月和干预4个月后环境中细菌总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分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2个月和4个月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50.0%、70.6%和73.1%,干预前和干预后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8,P=0.016);空气细菌浓度分别为0.70(0.65,0.80)、0.38(0.31,0.41)和0.35(0.32,0.39)CFU/L,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空气细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8,P<0.01);MDRAB分离率分别为11.1%、1.2%和2.2%,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0,P<0.05)。结论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可有效降低ICU环境中细菌总数和耐药菌检出率。应建立ICU环境清洁标准化程序。
- 林云万张旭李燕罗雷刘远李晓宁赵正阳贺征
- 关键词:ICU鲍曼不动杆菌
- 重点护理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环境卫生状况及物体表面的消毒质量,探讨控制措施,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1月对ICU医务人员手高频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进行目标性监测,监测对象主要为床单元和医护公共区域两部分,比较两部分的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的合格率及目标性病原菌的阳性率,数据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结果采集各类标本317份,合格率69.08%,其中床单元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为66.48%,医护公共区域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为72.46%,两者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标性病原菌监测采集各类标本467份,检测到鲍氏不动杆菌66株,阳性率为14.13%,且全部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ICU环境物体表面总体合格率较低,其日常清洁消毒质量有待提高,手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医务人员应加强手卫生管理,并加强落实与监督。
- 张旭贺征刘远林云万
- 关键词:消毒效果
- 分别含营养肉汤和生理盐水的中和剂对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影响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别含营养肉汤和生理盐水的中和剂对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指导消毒剂监测过程中正确选择采样液、保存条件及送检时间。方法配制以营养肉汤和生理盐水为底物、有效成分为硫代硫酸钠的2种中和剂(底物为营养肉汤的为中和剂1,底物为生理盐水的为中和剂2),对不同时间及温度下消毒后的大肠埃希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未经消毒的情况下,中和剂1和中和剂2中的大肠埃希菌在6 h内均发生明显的增菌变化,不同时间点的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36℃温度条件下,2种中和剂经消毒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和剂1在5 h开始菌落数与0 h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2种温度条件下不同时间点的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进行使用中消毒剂的采样中,生理盐水较营养肉汤更加适合作为采样液复方中和剂底物,而且采样后应在4 h内送检,否则应冷藏保存。
- 贺征张健陈佳璇罗健梅李燕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