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志鹏

作品数:8 被引量:26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南黄海
  • 3篇有机碳
  • 3篇生物地球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颗粒有机碳
  • 2篇化学特征
  • 2篇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溶解有机碳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生物过程
  • 1篇生源要素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贺志鹏
  • 7篇宋金明
  • 7篇张乃星
  • 3篇李学刚
  • 2篇李宁
  • 2篇袁华茂
  • 2篇张蓬
  • 2篇郑国侠
  • 2篇徐亚岩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模拟研究了在添加过量无机氮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条件下,水体pH、无机碳体系、海-气CO2通量的变化过程,探讨了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NO3-添加组中,当浓度≤37.60μmol.L-1时,HCO3-、p(CO2)增加,pH、CO32-下降;当浓度≥188μmol.L-1时,则正好相反.NH4+添加组中,当浓度≤25.20μmol.L-1时能够明显促进水体HCO3-、p(CO2)减少,pH、CO23-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当浓度≥126μmol.L-1时,水体表现为向大气释放CO2,且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NO2-添加组中,当NO2-浓度在7.90μmol.L-1时,HCO3-、p(CO2)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H、CO32-则随时间明显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且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而当NO2-高于和低于此浓度时,无机碳变化不明显.水体Chl-a较对照组的增加量(ΔChl-a)与Δp(CO2)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r=-0.87,p<0.000 1,n=16),表明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与水体中浮游植物在不同形式不同浓度无机氮作用下对水体无机碳利用性不同有关.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郑国侠张蓬徐亚岩
关键词:无机氮
模拟添加氮对海水溶解无机碳体系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碳和氮作为主要的生源要素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与氮的变化是相互耦合的且呈双向作用,为探讨海水无机碳与氮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了室内模拟添加硝酸盐对海水无机碳体系pH、溶解无机碳(DIC)、HCO3-、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的条件下,单纯添加硝酸盐(增加至原海水硝酸盐浓度的5-20倍)可引起培养体系浮游生物量的变化,但不能引起海水pH及DIC、HCO-3含量的明显变化,对DIC而言,其变化率仅仅在1%以内,但可导致海水Pco2的相对明显升高,其最终结果导致海水碳汇强度的减弱,碳源强度的增加。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李学刚袁华茂李宁
关键词:硝酸盐
南黄海重金属的演变特征及控制因素
本文以南黄海1997~2006年10年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对生态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系统探讨了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影响控制因素、演变趋势,并对海域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获得了...
贺志鹏
关键词:南黄海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环境演变生态风险
文献传递
海水颗粒有机碳(POC)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被引量:56
2006年
海水中颗粒有机碳(POC)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是海洋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阐述了海水POC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概况。海水POC在海洋中的分布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海域、不同水层POC的含量与组成差异很大,在水平分布上,近岸高于远海,垂直分布上,表层高于中下层,含量通常为几十到几百个μg/L,主要由陆源碎屑、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其新陈代谢产物和死亡残体组成,海水POC可来源于陆源、海源(海洋生物的生产)、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以及溶解有机碳(DOC)的转化,其中海源是其主要贡献者。海水POC与生物过程的关系密切,海洋生物既是POC的组成部分也是POC的重要生产者,通过摄食-代谢过程产生碎屑POC,通过垂直洄游促进POC的向下沉降,通过细菌的降解将POC转化为其他形态。POC参与再循环与营养盐(特别是氮、磷、硅)之间有重要的协同作用,生命POC的新陈代谢造成了营养盐浓度的变化,反过来,营养盐浓度的变化又改变了生命POC的组成及数量;无生命的POC一方面在生物及化学作用下分解矿化释放出营养盐,及时补充了水体中氮、磷、硅等生源要素的含量,这在高生产力的珊瑚礁区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其又通过在沉积物中的矿化,产生吸附位点,吸附营养盐,影响着营养盐在沉积物与水体中的交换。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
关键词:生物过程营养盐
南黄海沉积物中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被引量:60
2006年
于2004年10月采集南黄海4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和2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用氧化浸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自然粒度下沉积物中的氮、磷分布特征以及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结果表明,多数站位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沉积物中氮、磷浓度趋于稳定。4个站稳定时氮浓度平均约为289μg/g,磷约为329μg/g,平均稳定浓度出现的沉积层次分别为氮>30cm,磷>22cm。氮、磷垂直分布形状的规则性与沉积速率密切相关,沉积速率越小的站位,其氮、磷垂直分布愈规则;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主要来源自海洋生物的代谢,而磷与陆源碎屑输入密切相关。氮与沉积物粘土含量、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海水中浮游动物干重每增加1mg/m3,则沉积物中氮浓度增加5.64μmol/g,磷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沉积物中氮的早期成岩速率远高于磷,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约为磷的7.4倍。海水浮游生物生物量与沉积物中氮的早期成岩类型密切相关,在所研究的2004年秋季海水中,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19mg/m3是沉积物中氮早期成岩类型转变的界限值,小于这一界限值,水体中的氮趋向于向沉积物中凝聚;大于19mg/m3,则沉积物中的氮趋向于向水体释放。
宋金明李学刚邵君波贺志鹏张乃星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沉积物南黄海
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5
2008年
根据1997-2004年每年1次的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As、Cd、Cu、Hg、Pb、Zn)及有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以及8 a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中As、Cd、Cu、Hg、Pb、Z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0.078、1.41、0.0036、0.37、6.21μg/L.8 a中重金属除Zn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它元素变化较小.重金属的分布模式与离岸距离有关,即除Pb外,在离岸较远的南黄海中部地区含量较低,而近岸海区则普遍较高,这种分布模式典型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近海的影响.对于重金属在局部海区的分布,亦存在其它控制因子,如Pb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Cd与海水盐度和pH密切相关,Hg受海水中有机碳浓度影响较大,沉积物再悬浮影响着As的浓度与分布,Cu、Zn则典型地受到了径流和排污的影响.8a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均值皆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I)分析2003年6种重金属的叠加生态效应,结果显示海水总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较可发生重金属生态危害的ERI值小一个数量级,这从重金属的角度说明南黄海海水质量良好.
贺志鹏宋金明张乃星徐亚岩郑国侠张蓬
关键词:重金属年际变化影响因素南黄海
氮与磷的增加对海水无机碳体系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As one of the major carbon reservoirs, ocea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arbon cycle, which is 50 times more than the atmosphere and 20 times more than the biosphere.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carbon cycle in oceans and to find the oceans’ potential capacity in the uptake of atmospheric CO2.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source nutrient(nitrate and phosphate) coupled with algae cultivation on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system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laboratory. There were three experiment groups: (1) nitrate addition; (2) phosphate addition; (3) nitrate-phosphate addition. And each had three concentration grades as follows, which are low (L), middle (M) and high (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ernal source nutrient can cause the variation of the inorganic carbon system.During the experiments,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increased slowly with time in all the incubation groups.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C had the following sequence: nitrate addition groups>nitrate-phosphate addition groups>phosphate addition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ith algae. HCO-3 had the similar increase tendency and same order as DIC.During the experiments, HCO-3 increased from approximately 2.12 to 3.35%. The variations of Pco2 and CO2-3showed similar tendency with the pH which indicates that Pco2and CO2-3 were determined by the contents of H+ and HCO-3.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trient content, DIC, Pco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ternal source nutrient may in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carbon to be increased.In Jiaozhou Bay, because of the increas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IC has increased about 1μmol/L from 1960s to 1990s,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absorbs 1.1t C each year excessively.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李学刚袁华茂李宁
关键词:无机碳孔石莼生源要素全球气温颗粒有机碳全球气候
南黄海溶解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9
2006年
依据1997—2003年每年1次的南黄海调查得到的溶解有机碳(DOC)数据,重点分析了2002年秋末冬初季节南黄海DOC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控制机制。结果表明,2002年秋末冬初南黄海表层海水DOC质量浓度为1.62~2.42mg/L,平均值为2.02mg/L,高于大洋的平均值,具有典型近海特征;南黄海DOC分布呈现北部高,南部低,在量值上,A断面〉B断面〉C断面,且有显著近岸高、远离海岸中部海区低的特点。近岸高值区主要受陆源输入影响,包括径流输入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陆源输入相对生物生产过程更为重要;中部低值区主要受控干来自东海低DOC海流的冲淡作用。垂直方向上DOC质量浓度变化不大,这明显与南黄海海水混合较好有关。7a中南黄海DOC质量浓度总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北部海域表现尤为明显,南黄海生物生产量的下降及近年来南黄海整体环境质量的提高是引起DOC下降的主要原因。
贺志鹏宋金明张乃星
关键词:南黄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