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剑雄
- 作品数:71 被引量:14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可可种苗的繁育方法
- 李付鹏王华赖剑雄赵溪竹谭乐和秦晓威郝朝运陈海平
- 该发明涉及作物种苗繁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可种苗繁育方法。该方法从可可母树上选择芽体饱满、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健壮的当年生枝条作为接穗枝,剪去叶片,保留叶柄,在休眠芽四个方向各切一刀,轻拉接穗上的叶柄使其从木质部上剥离...
- 关键词:
- 关键词:良种繁育
- 不同酵母发酵的可可果酒香气成分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以可可鲜豆为原料,选取酿酒曲増香高产型、葡萄酒/果酒专用型、32762、1425、1557、葡萄酒/果酒高活性型、1793共7种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7种可可果酒不同发酵阶段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发酵2周时,酒液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分别为41、47、37、39、36、50、35种,其中葡萄酒/果酒高活性型酿制的果酒中香气成分种类较多;可可果酒中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酯类为主,主要的酯类成分为辛酸乙酯、癸酸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醇类中乙醇和苯乙醇存在较多,其中苯乙醇为呈香成分,这些特征香气成分赋予了可可果酒独特的风味。通过仪器测定和嗅闻感官综合判断,葡萄酒/果酒专用型、葡萄酒/果酒高活性型发酵的可可果酒香气和口感较好,适宜大众口味。
- 房一明李恒胡荣锁贺书珍赖剑雄谭乐和
- 关键词:酿酒酵母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香气组成
- 一种杂交套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育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杂交套管。该杂交套管包括阻隔网1、透明管体4和绑扎装置6,阻隔网1包覆透明管体4上端开口,绑扎装置6设置于透明管体4下端。本实用新型能保证可可的有效授粉,解决了可可花主要生长于...
- 李付鹏伍宝朵赖剑雄吴刚秦晓威王政赵溪竹
- 文献传递
- 兴隆椰子角包装袋
- 请求保护图案。
- 陈怀中陆敏泉赖剑雄许卫东朱红英
- 一种可可树的盆栽方法
- 本发明涉及嫁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可树的盆栽方法。该盆栽方法包括砧木培育、嫁接繁育、植株装盆及管理、整形修剪;砧木培育为:在育苗袋中种植砧木苗;嫁接繁育为:采集一年生半木质化扇形枝条制作接穗,采用顶接法将接穗嫁接于砧...
- 李付鹏赖剑雄伍宝朵吴刚王政秦晓威朱自慧
- 文献传递
- 椰子/可可复合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
- <正>为评价椰子/可可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在大田条件下,以椰子间作可可系统(IN)、椰子单作系统(CN)和可可单作系统(CC)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季节椰子/可可复合系统的小气候效应。结果表明:6月和12月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 赵溪竹李付鹏朱自慧祖超赖剑雄
- 关键词:椰子小气候特征
- 文献传递
- 鹧鸪茶包装袋
- 陈怀中陆敏泉赖剑雄许卫东朱红英
- 杂交套管及可可人工杂交授粉方法
- 本发明涉及农业育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杂交套管及可可人工杂交授粉方法。该杂交套管包括阻隔网1、透明管体4和绑扎装置6,阻隔网1包覆透明管体4上端开口,绑扎装置6设置于透明管体4下端。本发明能保证可可的有效授粉,解决了可可花...
- 李付鹏伍宝朵赖剑雄吴刚秦晓威王政赵溪竹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可种苗的繁育方法
-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可种苗的繁育方法。该方法先取预嫁接的可可枝条制成接穗;砧木预处理;在砧木基部开一刚达木质部切口,开切口时使切开的砧木片仅与切口底端相连,将接穗嵌入切口,使接穗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然...
- 李付鹏赖剑雄王华赵溪竹谭乐和秦晓威郝朝运陈海平
- 文献传递
- 园龄对可可苗期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 2017年
- 可可是世界最重要的多年生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揭示不同园龄可可园土壤演变规律,为其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以休耕地为对照(CK),研究低龄(4 a)、中龄(12 a)和老龄(32 a)3种不同园龄土壤培育可可苗期生长及其与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区系等关系。结果表明,32 a园龄土壤培育可可苗生物量显著高于4 a、12 a和CK,分别增加了89.15%、29.24%和28.03%;32 a和12 a园龄处理根际SOC含量显著高于4 a园龄,老龄园有利于SOC的积累;随着园龄增加,脲酶活性增加,且与SO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12 a和32 a园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CK显著增加了44.36%和43.11%;12 a园龄处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则显著增加,12 a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分别是4 a、32 a和CK的3.04、1.46和3.23倍,园龄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综上所述,随着土壤园龄增加,可可苗生物量、根际SOC含量和脲酶活性均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SOC含量、脲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可可根际SOC含量是光合作用、植株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 赵溪竹林兴军白亭玉王丽萍赖剑雄赵青云
- 关键词:根际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