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虹
- 作品数:46 被引量:20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北京朝阳区2015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检测情况,评价目前麻疹防控中病例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北京市朝阳区2015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按照不同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其中64个病例同时采集了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并且对部分核酸与血清学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及双份血均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了麻疹IgG和风疹IgG抗体的检测。结果综合实验室的血清学及病原学结果,253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确诊麻疹病例119例,阳性率47.04%,确诊风疹病例25例,阳性率9.88%。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和风疹发病主要分布在15~39岁年龄段。对于同时检测核酸和抗体的标本,35例麻疹结果不一致,为抗体阴性核酸阳性,7例风疹结果不一致,表现为6例抗体阴性核酸阳性,1例抗体阳性核酸阴性;麻疹和风疹IgG的结果显示,35例血清麻疹IgM阴性但麻疹核酸阳性的病例中,IgG抗体阳性率91.43%,22名采集双份血IgM均为阴性的病人,麻疹IgG阳性率81.82%,风疹IgG阳性率77.27%。结论对于麻疹疑似病例应综合核酸和IgM及IgG抗体的检测,及早并准确地确诊病例。
- 刘洁高艳李丽王珊赵剑虹李书明
- 关键词:麻疹风疹IGM抗体IGG抗体核酸
- 实时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GⅡ.4型诺如病毒的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诺如病毒GⅡ.4型的实时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RT-LAMP)。方法选取GⅡ.4型诺如病毒的ORF1与ORF2接头处较为保守的基因序列设计RT-LAMP引物并进行筛选,优化反应条件,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分析特异性和稳定性,采用优化的方法检测40例临床病毒性腹泻样本,结果与实时荧光逆转录PCR(RT-PCR)比较。结果该研究建立的诺如病毒GⅡ.4型RT-LAMP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5℃;该方法检测GⅠ型和GⅡ非诺如病毒4型、轮状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CA16、EV71、CA6和CA10等常见10种其他腹泻病毒的结果为阴性;该方法对诺如病毒GⅡ.4型的检测能力与实时荧光RT-PCR相当;与实时荧光RT-PCR相比,该研究建立的RT-LAMP法检测诺如病毒GⅡ.4型阳性样本和诺如病毒阴性样本的符合率为10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诺如病毒GⅡ.4型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为建立诺如病毒其他基因型的RT-LAMP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赵剑虹张登城高艳焦洋张士尧李书明
- 新型冠状病毒N_sg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25年
- 目的基于SARS-CoV-2的N_sgRNA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基于Wuhan-Hu-1/2019_MN908947和亚基因组RNA(subgenomic RNA,sgRNA)形成机制设计合成N_sgRNA重组质粒及其特异性引物探针。将重组质粒做为模板,根据实验结果的Ct值、荧光强度、扩增曲线等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并采用评价指标对优化后的SARS-CoV-2病毒N_sg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灵敏性、重复性和特异性评估。同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172份临床样本和256份城市生活污水的检测探索该方法实际应用的可能性。结果初步建立了检测新冠病毒N_sgRNA的qRT-PCR方法,该方法检测下限为20 copies/mL,批内重复(0.002%~0.767%)和批间重复(0.016%~0.752%)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特异性实验仅有N_sgRNA重组质粒检出,建立的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重复性好。临床样本HK.3、EG.5.1和JN.1及其亚分支与其流行时期对应的城市污水样本的Ratio_(sgRNA/gRNA)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期临床样本和污水城市样本中Ratio_(sgRNA/gRNA)中位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1.000,P=0.010),提示污水样本与人群临床样本中Ratio_(sgRNA/gRNA)趋势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SARS-CoV-2的N_sg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检测SARS-CoV-2感染性。
- 韩桃利张帜赵嘉欣卢盼焦洋赵剑虹高艳张士尧刘宽宽刘玉洁樊茹李文静孙灵利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
- 北京市朝阳区1例输入性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北京市朝阳区在连续40d没有新增本土COVID-19确诊病例的情况下,出现了1例潜伏期超过14d的境外回国COVID-19确诊病例。为分析北京市朝阳区1例COVID-19患者是否为输入病例,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遗传特性分析,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配合Ion Torrent系列仪器和试剂对患者咽拭子中的SARS-CoV-2进行测序,同时应用对应插件或软件分析其全基因组同源性和变异情况。结果显示,该病例标本中测得1株SARS-CoV-2毒株,共29 876 bp,BLAST结果显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离株的相似性高于与中国分离株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中该毒株与2003年感染人的SARS冠状病毒和蝙蝠中分离的SARS冠状病毒明显不同,分处不同进化分支;该毒株与中国分离株分处不同的簇,而和美国分离株聚集在一簇。另外,突变分析显示存在3个改变氨基酸性质的非同义突变。本研究提示,该病例为美国输入的SARS-CoV-2感染病例,应注意境外输入性COVID-19的传播,并适当延长隔离观察期限;该毒株在患者的1例关联病例中发生了部分核苷酸突变,对SARS-CoV-2的致病力等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韩桃利王海滨焦洋雷娜高艳赵剑虹田甜董歧段杉孙灵利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输入病例
- 酶底物法与过滤培养法检测非饮用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比较被引量:6
- 2020年
- 水体中嗜肺军团菌可引起军团菌病。酶底物法定量检测水体中嗜肺军团菌是一种新方法。文中应用酶底物法与过滤培养法检测非饮用水中嗜肺军团菌,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灵敏度分别为89.29%(25/28)和64.29%(18/28)。定性结果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定量结果具有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18,P=0.000)。结果显示,酶底物法和过滤培养法对非饮用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出结果具有一致性。酶底物法灵敏度更高,操作流程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高艳李啸段杉刘丹顾琳赵剑虹孙灵利
- 关键词:酶底物法嗜肺军团菌非饮用水
- 北京市朝阳区腹泻人群沙门菌基因组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源39株沙门菌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应用常规检测法,对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检出的39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实验;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应用SeqSero、CARD和VFDB数据库分别进行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的预测,对常规检测法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法得到的血清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肠炎沙门(51.28%)和鼠伤寒沙门菌i相变种(17.95%);39株沙门菌共检测到10类44种耐药基因,多重耐药外排泵蛋白抗性基因MdtK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SdiA携带率100%;VFDB数据库毒力因子预测共发现120种3867个毒力因子。20株肠炎沙门菌中检出的毒力因子种类、数目高于其他血清型沙门菌。结论 全基因组测序有助于沙门菌罕见血清型的鉴定。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沙门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种类多且复杂,在疾病防控工作中需要持续监测。
- 黄平高艳刘丹赵剑虹
-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沙门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 BMD-PCR奥密克戎变异株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25年
-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然突变率较高,动态监测病毒变异仍是目前新冠防控工作重点。方法本研究基于bubble mediated nucleic acid denaturation(BMD)-PCR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的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流行分支JN.1的核酸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常见的11种经呼吸道和肠道传播的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限为555 copies/ml。本方法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流行分支JN.1的检测结果得到了全基因测序结果的验证,SARS-CoV-2原始核酸检测结果Ct值≤32的50份奥密克戎突变株样本,49份BMD-PCR方法N679K突变位点阳性,结果符合率达到98.00%;30份JN.1分支样本,29份BMD-PCR方法K356T突变位点阳性,结果符合率达到96.67%;SARS-CoV-2原始核酸检测结果35≤Ct值<32的10份样本,7份BMD-PCR方法N679K突变位点阳性,检出率为70%;SARS-CoV-2原始核酸检测结果Ct值>35的10份样本,2份BMD-PCR方法N679K突变位点阳性,检出率为20%。结论该方法能作为高通量的补充方法,用于SARS-CoV-2变异株基因型的初步鉴定。
- 焦洋韩桃利赵剑虹张士尧吕志王绍成孙灵利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 2018—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16株腮腺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18—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MuV)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SH)编码基因序列变异特点, 掌握朝阳区MuV型别构成及其变化规律, 为朝阳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2018—2019年朝阳区临床诊断为流腮患者的腮腺管口拭子样本进行MuV核酸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 并对MuV进行SH段基因扩增、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 362份流腮患者的腮腺管口拭子样本中检出30份MuV核酸阳性标本, 并从中分离出16株MuV毒株, 将其SH基因序列与各基因型参考株和疫苗株序列进行比对, 其中15株MuV毒株为F基因型, 其核苷酸一致性为95.98%~100.00%, 氨基酸同源性为91.23%~100.00%, F基因型MuV毒株(19009株)的第28~30位置上的氨基酸三联体为IIL;1株MuV毒株为G基因型, 其与辽宁流行的G基因型毒株核苷酸一致性为98.85%, 氨基酸同源性为98.25%。本研究中F基因型与G基因型MuV毒株的核苷酸差异为12.07%。16株MuV北京分离株与Jeryl-Lynn疫苗株的核苷酸差异为13.22%~18.39%。结论 2018—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流腮病例中检出的MuV存在F和G两种基因型, 并以F基因型流行为主,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流腮的病原学监控。
- 赵剑虹焦洋韩桃利张建赵玉倩高艳
-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基因型别
- 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7年5岁以下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制定相应的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首都儿科研究所送检的1 451份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粪便监测样本和流行病学信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星状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星状病毒检出的阳性率为4.76%(69/1 451)。对69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36株序列。入托前(3岁以下)年龄段所检出的星状病毒占全部检出病毒株的80.56%(29/36)。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1株(86.11%,31/36)为经典的HAstV-1型星状病毒,同时检测到3株HAstV-4型星状病毒,2株HAstV-5型星状病毒,其他型未检出。HAstV-1型呈现典型的冬春季流行特点,HAstV-4和5型只在夏季和/或冬季检出。结论星状病毒是北京市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3岁以下儿童;HAstV-1型是流行优势株,且不同基因型具有不同的季节流行特点。
- 焦洋孙灵利高艳齐啸张士尧顾琳张玉松赵剑虹张越马建新赵伟
- 关键词:星状病毒病毒性腹泻分子流行病学
- 北京发现ST4821克隆群B群脑膜炎奈瑟菌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对2013年1月北京市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检测,了解感染病原及分离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常规细菌学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脑膜炎奈瑟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方法检测患者脑脊液和抗凝血中脑膜炎奈瑟菌核酸,同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外膜蛋白PorA分型和FetA分型,以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患者脑脊液和抗凝血标本中均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种特异基因ctrA和血清群B特异基因siaD。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到1株可疑阳性菌,经实验确诊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PorA为P1.20,23-9,FetA为F1-91;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显示基因型为ST10051,属于ST4821序列群。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为中等耐药,对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耐药,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氯霉素、利福平等药物均敏感。从密切接触者咽拭子中未分离到脑膜炎奈瑟菌。结论该菌株经鉴定为B:P1.20,23-9:F1-91:ST10051(ST4821序列群)。北京地区人群中已经存在高致病性ST4821克隆群B群脑膜炎奈瑟菌,并引发死亡病例,提示应全面掌握本地区脑膜炎奈瑟菌健康人群携带情况及病例菌株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流脑的预防控制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撑。
- 董梅赵剑虹王恒伟曾阳黄芳吴疆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