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国巍

作品数:103 被引量:721H指数:15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8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16篇提取物
  • 16篇超微
  • 16篇超微粉
  • 15篇白芷
  • 15篇超微粉碎
  • 13篇中药
  • 12篇延胡索
  • 12篇葛根素
  • 10篇皂苷
  • 9篇延胡索乙素
  • 9篇乙素
  • 9篇粉体
  • 8篇溶出
  • 8篇白芷提取物
  • 8篇穿心莲
  • 7篇稳定性
  • 7篇理化性
  • 7篇理化性质
  • 7篇固体分散体
  • 7篇肠吸收

机构

  • 94篇江西中医药大...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赣州市人民医...
  • 6篇江西中医学院
  • 4篇九江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南昌大学第四...
  • 2篇江西青峰药物...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陕西省中医药...
  • 1篇西藏藏医学院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 1篇武警江西总队...
  • 1篇天水华圆制药...

作者

  • 102篇赵国巍
  • 92篇廖正根
  • 82篇梁新丽
  • 25篇王光发
  • 21篇罗云
  • 18篇曹运朝
  • 17篇蒋且英
  • 16篇杨明
  • 15篇招丽君
  • 14篇祝婧云
  • 13篇王春柳
  • 12篇陈绪龙
  • 12篇张婧
  • 11篇李哲
  • 10篇赖珺
  • 9篇熊志伟
  • 9篇罗娟
  • 8篇张萍
  • 8篇朱梦良
  • 8篇明良山

传媒

  • 14篇中草药
  • 10篇中国实验方剂...
  • 10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中国药学杂志
  • 7篇中国医院药学...
  • 7篇中成药
  • 6篇江西中医学院...
  • 4篇中国医药工业...
  • 3篇江西中医药
  • 3篇中国药房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2008年江...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14篇2011
  • 11篇2010
  • 1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度对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考察了湿度对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为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贮存环境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将以聚乙二醇8000为载体制备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置40℃,相对湿度分别为(55±5)%、(75±5)%和(95±5)%的环境下,定期测定不同湿度条件下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理化性质及溶出行为。红外光谱分析说明不同湿度条件下,固体分散体中穿心莲内酯与聚乙二醇8000之间都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热重分析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和贮存时间的延长,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热稳定性逐渐降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说明湿度能影响固体分散体中穿心莲内酯晶体的含量。吸湿率曲线表明,相对湿度越大,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吸湿率越大。溶出试验表明,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在(95±5)%的高湿度条件下贮存30 d后,溶出率才大幅度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能够显著影响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因此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适宜保存在40℃以下的低湿度环境中。
衷友泉张守德赵国巍赵国巍林晴
关键词: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理化性质溶出
饱和溶液法制备木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木香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收得率和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β-CD包合木香挥发油的条件,并考查了分散溶剂用量和洗涤溶剂种类对包合的影响。结果:挥发油∶无水乙醇(mL∶mL)=1∶12,洗涤溶剂为乙酸乙酯;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g∶g)=1∶8,包合时间=1h,包合温度=40℃;收得率和包合率分别为89.32%和69.54%。结论:该工艺收得率与包合率高,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赵国巍廖正根梁新丽张晓辉
关键词:木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四臣止咳颗粒提取工艺的优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优选四臣止咳颗粒处方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岩白菜素、甘草酸、绿原酸3种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乙醇浓度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活性成分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结论:该工艺活性成分的提取率高、合理可行,适用于四臣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
钟绍金王光发廖正根韩锡镇梁新丽赵国巍张南尼玛次仁
关键词:正交试验
白芷提取物对黄芩活性成分黄芩苷的吸收促进作用被引量:17
2011年
研究白芷提取物对黄芩苷肠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白芷促进黄芩苷吸收的机制。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研究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特点,以及白芷对黄芩苷不同肠段吸收的影响,确定最佳促吸收部位;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黄芩苷不同浓度在最佳促吸收部位的吸收特性和白芷对黄芩苷的促吸收作用;建立大鼠肠灌流后肝门静脉取血模型,分析血中药物浓度,进一步验证白芷对黄芩苷的促吸收作用。结果发现黄芩苷吸收顺序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加入白芷后十二指肠的吸收显著增加,因此选择十二指肠为研究肠段。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的表观通透系数(P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浓度达到一定时,吸收具有自身浓度抑制作用,说明黄芩苷吸收机制可能是载体中介转运。加入盐酸维拉帕米后,黄芩苷的Papp和Ka值基本保持不变,说明黄芩苷可能不是P-糖蛋白(P-gp)底物。加入白芷后,两种吸收模型均表明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的单位面积吸收量显著增加(P<0.01),肝门静脉血中药物分析也显示白芷可增加黄芩苷的吸收。
祝婧云梁新丽王光发赵国巍廖正根曹运朝陈绪龙杨明
关键词:白芷黄芩苷外翻肠囊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HPLC同时测定心可舒片中3种有效成分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心可舒片中3种有效成分——葛根素、丹参酮ⅡA和熊果酸含量的HPLC。方法C18色谱柱,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3%磷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MWD检测器。结果葛根素、丹参酮ⅡA和熊果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2.6—262.8,4.2~21.1和20.5~102.6μg·mL^-1,r值分别为0.9997,0.9999和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3%,97.08%和96.92%,RSD分别为1.4%,1.3%和1.4%。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便,又可降低质量检验成本,可以用于心可舒片的质量控制。
廖正根赵国巍梁新丽王光发
关键词:葛根素熊果酸心可舒片HPLC
元胡止痛方中白芷对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在大鼠组织分布中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建立组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元胡止痛方白芷有效部位对延胡索有效部位中延胡索乙素在大鼠组织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灌胃给药,HPLC-FLD法测定大鼠体内延胡索乙素的组织含量,采用甲醇溶剂沉淀蛋白,上清液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测定大鼠心、肝、脾、肺、肾及脑组织中的延胡索乙素。结果:灌胃给予白芷与延胡索有效部位配伍组1h及2h,延胡索乙素在大鼠组织中体内各组织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加程度在心、肝、脑部位更为明显。结论:元胡止痛方中白芷可显著提高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在靶器官的含量。
蒋且英祝婧云梁新丽王光发赵国巍廖正根
关键词:延胡索乙素配伍
重楼总皂苷巴布剂的基质处方优化及含量测定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优选重楼总皂苷巴布剂的基质处方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涂展性、透布性、均匀性、赋形性、皮肤追随性、黏附性、反复揭帖性为综合评价指标,在预试验基础上,选择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及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重楼总皂苷巴布剂的基质处方;利用HPLC测定重楼皂苷Ⅱ,Ⅶ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40 min,30%-60%A;40-50 min,60%-30%A;50-55 min,30%A),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明胶-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甘油-甘羟铝-氮酮-重楼总皂苷(2.0∶4.0∶1.25∶15∶0.16∶1.2∶4);重楼皂苷Ⅱ,Ⅶ线性范围分别为0.055-5.5,0.086 8-8.68μg,质量分数分别为1.06,3.79 mg·g^-1。结论:制备的巴布剂载药量大,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外观。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罗云熊志伟梁新丽赵国巍张婧赵海平杨明廖正根
关键词:重楼总皂苷巴布剂均匀设计法基质处方
用抽球模型预测粉体的最小取样量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抽球模型预测粉体最小取样量的可行性。方法将粉体粒子抽象为小球,建立抽球模型,推导出能够代表所测粉体的最小取样量;并以微晶纤维素(MCC)、淀粉2种不同粒径的药用辅料为模型粉体,测定取样量分别为5、10、100 mg时的粒径分布,用粒径分布的重合性判断取样的均匀性。结果根据抽球模型推算出MCC的最小取样量大于5 mg,淀粉的最小取样量小于5 mg,与实验结果一致;当取样量为100 mg时,MCC的样本也能代表总体。结论用抽球模型研究粉体的最小取样量可行,粉体粒径越小,最小取样量越小。
熊志伟罗云廖正根明良山赵国巍蒋且英李哲罗娟
关键词:粉体均匀性粒径分布
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建立家犬血浆中葛根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方法;研究单剂量口服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在家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6只健康家犬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分别单次口服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和普通葛根素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结果: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和普通葛根素片的Cmax分别为(0.326±0.121)ng·mL-1和(0.272±0.083)ng·mL-1,tmax分别为(2.750±0.957)h和(4.500±1.732)h,t1/2α分别为(1.157±0.748)h和(1.223±0.311)h,t1/2β分别为(6.679±2.552)h和(1.987±0.386)h,AUC(0-t)分别为(2.513±1.046)mg·h·L-1和(1.951±0.442)mg·h·L-1,AUC(0-∞)分别为(5.035±2.190)mg·h·L-1和(3.001±1.382)mg·h·L-1。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与普通葛根素片相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8.8±31.2)%。Cmax、AUC(0-t)及AUC(0-∞)经生物等效性检验均为不等效。结论:试验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与普通葛根素片相比生物不等效,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8.8%。
赖珺廖正根梁新丽赵国巍张萍张晓辉
关键词:葛根素药物动力学生物等效性
HPLC法同时测定元胡止痛片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6.5,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结果: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检测浓度分别在10.2~51.0、2.5~12.5、2.2~11.0μg·mL-1(均r=0.999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三者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9%、101.77%、99.04%,RSD分别为0.8%、1.4%、1.3%(均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元胡止痛片的质量控制。
王光发廖正根梁新丽赵国巍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