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学强

作品数:62 被引量:66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土壤
  • 15篇水稻
  • 13篇铝毒
  • 9篇养分
  • 9篇基因
  • 9篇
  • 8篇酸性土
  • 8篇酸性土壤
  • 8篇根系
  • 7篇植物
  • 7篇胁迫
  • 5篇水稻品种
  • 5篇利用效率
  • 5篇基因型
  • 4篇营养
  • 4篇杂交
  • 4篇杂交稻
  • 4篇铵态氮
  • 4篇硝态氮
  • 4篇铝胁迫

机构

  • 61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冈山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理工学院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作者

  • 62篇赵学强
  • 45篇沈仁芳
  • 12篇董晓英
  • 8篇施卫明
  • 6篇陈荣府
  • 5篇梁林洲
  • 4篇孙清斌
  • 4篇郭士伟
  • 4篇张启明
  • 3篇朱虹霞
  • 3篇夏士健
  • 3篇许仙菊
  • 3篇郑春丽
  • 3篇王超
  • 3篇赵首萍
  • 3篇陈志长
  • 2篇尹春芹
  • 2篇介晓磊
  • 2篇孙波
  • 2篇谭金芳

传媒

  • 16篇土壤
  • 7篇土壤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作物研究
  • 1篇Agricu...
  • 1篇农学学报
  • 1篇全国富硒农产...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阮杆菌及其应用
一株阮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日期为2021年4月16日,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1392。该菌株能够在低pH条件下生长,而且通过...
李小莉赵学强董晓英沈仁芳
文献传递
高磷土壤施用磷肥对小白菜和苋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土培试验,在高磷(O lsen-P为117 mg/kg土)条件下种植小白菜和苋菜,施用0 mg/kg,5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磷肥(P2O5),探讨高磷土壤施用磷肥对小白菜和苋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磷肥相比,在高磷土壤上施用50 mg/kg,100 mg/kg,200 mg/kg磷肥(P2O5)并未提高小白菜和苋菜产量,施用400 mg/kg磷肥(P2O5)对小白菜有显著增产效果,但对苋菜没有增产效果;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和苋菜地上部磷积累量都有增加的趋势,施用400 mg/kg磷肥(P2O5)处理小白菜和苋菜地上部磷积累量均最高,且分别显著高于对应的不施用磷肥处理;小白菜各施磷肥处理间磷肥利用率均没有显著差异,施用50 mg/kg磷肥(P2O5)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为6.70%,小白菜其它施磷肥处理和苋菜的所有施磷肥处理磷肥利用率均低于5.00%;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体内磷利用效率下降;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各施磷肥处理苋菜体内磷素利用效率没有下降。
梁林洲沈仁芳伊晓云陈志长赵学强
关键词:磷肥小白菜苋菜磷肥利用率磷利用效率
不同水稻品种磷利用效率与耐铝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铝毒和磷缺乏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5个粳稻和5个籼稻品种的磷利用效率和耐铝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耐铝性显著高于籼稻品种。对于耐铝性强的水稻品种,施加磷肥后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而铝敏感的品种对磷肥响应较小,这可能是由于其耐铝性差而酸性土壤中的铝毒导致根系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不同水稻品种的耐铝性和磷吸收效率呈正比而与磷利用效率呈反比,且粳稻的地上部磷浓度及磷吸收效率高于籼稻,但磷利用效率则低于籼稻。这些结果对于酸性土壤中筛选耐铝和磷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胡安永赵学强赵学强沈仁芳
关键词:粳稻籼稻耐铝性磷利用效率水稻
双氰胺对肥料氮去向的影响依赖于土壤类型
2025年
【目的】不同类型土壤硝化作用存在差异,研究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不同类型土壤中肥料氮去向和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DCD在玉米氮肥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土柱淋溶试验选择了3种典型土壤:红壤、黑土、潮土,以^(15)N标记尿素为供试肥料,设计施用DCD和不施用DCD(施用量为尿素氮用量的10%)两个处理。在玉米播种后的第10、17、22、26、31、36、46天进行淋溶试验,收集淋溶液,用重量法测量其体积,测定淋溶液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玉米在播种后57天收获,分为地上部和根部,分别测定生物量和氮含量;将土柱中的土壤混匀后,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以及15N同位素丰度。【结果】不论是否添加DCD,3种土壤的氮素淋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的淋溶主要集中在前3次,且均在第一次淋溶最高,随后快速下降至较低水平,而尿素态氮主要集中在第一次淋溶。DCD降低了3种土壤硝态氮淋溶(N 0.74~5.76 mg/kg土),对红壤的降低效果最小;增加了红壤和潮土的铵态氮淋溶,增量以潮土最多(N 2.99 mg/kg土)。DCD减少氮淋溶的效果与3种土壤的硝化作用强弱一致,即黑土>潮土>红壤。DCD降低了黑土和潮土中肥料氮的淋失率,提高了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但DCD增加了红壤的肥料氮淋失率。DCD抑制了红壤和黑土的气态氮损失,增加了潮土的气态氮损失,这可能是因为DCD导致铵态氮在潮土积累,潮土pH(8.18)较高,易产生氨挥发损失。DCD显著提高了3种土壤上玉米的氮肥利用(增幅为3.90%~5.77%),其中以黑土提升幅度最高,但仅提高了潮土上玉米生物量。与潮土和红壤相比,黑土具有较高的玉米氮肥利用率、较低的氮淋失率和气态氮损失率。【结论】施用DCD对玉米生长、氮肥利用率和肥料氮去向的作用效果因土壤类型而异,主要与土壤性质有关。�
肖珣王玥凯代文台沈仁芳赵学强
关键词:玉米氮肥利用率氮淋溶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系痕量乙烯释放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水稻幼嫩根系乙烯释放量极低的特点,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痕量乙烯的几个影响因素,以期解决目前测定痕量乙烯存在的问题。采用顶空瓶气流法收集4 d 苗龄的水稻根尖乙烯,比较了不同气样收集时间和收集温度对水稻根尖乙烯释放的影响,同时通过调整色谱测定参数,优化了色谱测定条件。确定了水稻根尖乙烯测定适合的气样收集时间为1-2 h,最佳收集温度为30℃;柱室温度、气化室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参数分别由45℃、120 ℃和200 ℃调整为40 ℃、200 ℃和220 ℃,得到基线稳定的正态分布对称峰。该收集方法排除了外部损伤导致的乙烯迸发而造成结果不准确的因素,更能真实反应植物内源乙烯的变化,并且优化了色谱测定条件,使测定痕量乙烯的色谱法更加精确。
张新梅董晓英陈荣府赵学强沈仁芳
关键词:气流法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以大田筛选得到的不同生物学特性的1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培条件下这些品种苗期的吸N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大田N效率不同的品种在苗期水培条件下吸N效率也不相同,并且大田相同类型的品种在苗期N效率也不完全相同。供试7个大田高产品种中只有桂单4号、云粳38和黔育421这3个水稻品种在水培环境中同样保持较其它品种生物量大,N响应高的特性;另外3个大田高产品种南光、予粳7号和4007在苗期N效率表现很差;红稻Vmax虽然很大,但是生物量很小,所以综合表现一般。3个低产品种Elio、抚宁小红芒和黄金糯中,Elio在苗期N效率很高,另外2个品种N效率不高。研究发现,生物量(尤其是根系的生物量)和对NH4+的亲和力(1/Km)以及Vmax是水稻苗期吸N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典型的苗期N高效品种有桂单4号、黔育421、Elio和云粳38,这些品种苗期N累积量高,N响应值高,原因在于桂单4号、黔育421和Elio在水平增加后Vmax都成倍增加,尤其Elio的Vmax一直都很高,而云粳38则主要是靠较高的生物量来获得高吸N量。典型的低效品种有南光、4007、武运粳7号和予粳7号,这些品种N累积量小,N响应值小,原因在于其中前3个品种在N水平增加后Vmax都降低,Km大幅度增加,而予粳7号虽然Vmax稍有增加,但亲和力则降低最大而成为所有品种中最低的,所以综合结果仍是低效。
赵首萍赵学强施卫明
关键词:氮效率水稻
酸性土壤中解磷菌的分离及其促生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酸性土壤中磷易被固定,磷的生物有效性极低。解磷菌对土壤中难溶性磷具有重要的增溶作用。虽然已有不少解磷菌方面的研究,但是主要集中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钙磷的解磷菌报道,而关于酸性土壤中高效溶解铝磷的微生物报道较少。采用培养基和土培试验,首先对酸性土壤上不同植物(胡枝子、大豆、水稻)根际土壤中的解磷菌进行了分离,然后比较了它们对不同磷源(磷酸钙和磷酸铝)的溶解能力,最后研究了它们对大豆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通过使用难溶性磷源(磷酸钙和磷酸铝)的固体培养基,分离得到5株优势菌株L1、S1、S2、R1和R2,经16S rRNA序列鉴定,L1属于阮杆菌属(Nguyenibacter),S1和S2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R1和R2分别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菌株S1、S2、R1和R2对难溶性磷酸钙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磷酸铝的溶解能力较弱;菌株L1对磷酸铝表现出较高的溶解能力,对难溶性磷酸钙的溶解能力弱。联合接种菌株L1+S1对大豆生长和磷吸收表现出良好的促进效果,而单独接种L1和S1效果不显著。因此,从酸性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解磷菌对钙磷和铁磷具有不同的溶解效果,联合接种L1和S1显著改善了酸性土壤作物的生长和磷的吸收,为研发酸性土壤高效解磷生物肥提供了菌种资源。
李小莉赵学强董晓英董晓英
关键词:红壤解磷菌解磷能力PH
土壤养分均衡的评判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养分均衡的评判方法。该方法包括有效养分种类确定、有效养分亏缺临界值确定、各种有效养分含量的测定、有效养分的隶属度值计算、限制因子筛选、待评判田地土壤养分的均衡值计算及大小比较等步骤,根据上述评判结果,即...
赵学强沈仁芳梁林洲
文献传递
水稻根尖细胞原生质膜表面电势对不同氮形态、铝和pH的响应被引量:1
2015年
相对于NO_3^--N,NH_4^+-N可以缓解植物铝毒害,但其机制还不清楚。铝在细胞膜表面的吸附量受细胞膜表面电势影响,直接影响到铝毒害。本文采用酶解法提取水稻根尖原生质体,研究了原生质膜表面zeta(ξ)电势对NH_4^+N、NO_3^--N、铝和pH的响应。结果表明,不管是否加铝,NH_4^+-N和NO_3^--N本身并不显著影响原生质膜表面ξ电势,但是加铝和降低pH均可以去极化原生质膜表面ξ电势。水稻吸收NH_4^+-N一般降低生长介质pH,吸收NO_3^--N升高生长介质pH。因此,NH_4^+-N缓解水稻铝毒的原因,不是因为NH_4^+-N本身去极化了细胞膜表面电势,而是因为水稻吸收NH_4^+-N降低了介质pH,去极化了细胞膜表面电势,从而可能降低了铝在水稻根尖表面的吸附。
王伟宋文峰宋文峰赵学强
关键词:水稻PH铵态氮硝态氮
一种在镉铜复合污染土壤中种植蔬菜的氮肥施用方法
一种在镉铜复合污染土壤中种植蔬菜的氮肥施用方法,该施肥方法不仅可以使生菜的产量提高15.83%,而且使生菜体内的Cd含量降低5.33%;Cu含量虽提高16%,但是相较于铵态氮处理使其含量提高35.62%以及铵态氮+硝态氮...
赵学强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