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小平

作品数:19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台风
  • 4篇越赤道
  • 4篇越赤道气流
  • 4篇台风路径
  • 4篇气流
  • 4篇热带
  • 4篇暴雨
  • 4篇赤道
  • 3篇准双周振荡
  • 3篇副热带
  • 3篇副热带高压
  • 2篇电荷结构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象
  • 2篇气旋
  • 2篇强台风
  • 2篇位涡
  • 2篇廓线

机构

  • 16篇西昌卫星发射...
  • 12篇海南省气候中...
  • 8篇南海气象防灾...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作者

  • 19篇赵小平
  • 12篇朱晶晶
  • 5篇吴胜安
  • 4篇沈新勇
  • 4篇吴慧
  • 3篇邢彩盈
  • 2篇裴军林
  • 2篇党建涛
  • 2篇邱明宇
  • 2篇庆涛
  • 2篇朱文达
  • 2篇陈阳
  • 1篇郭学峰
  • 1篇张京红
  • 1篇刘寿东
  • 1篇张明洁
  • 1篇施萧
  • 1篇吕伟涛
  • 1篇王咏青
  • 1篇赵小艳

传媒

  • 3篇气象
  • 3篇海南大学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贵州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和副热带大气准双周振荡特征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热带气旋的数据(1979—2010年)以及NCEP/NCAR再分析风场和高度场的资料,从气候学角度分析了近3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3类路径台风的大气准双周振荡的特征,并合成分析了6~10月3类路径台风生成时刻的原始环流、低频环流以及QBWO周期内低频环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至中层的大气存在明显的10~20 d准双周振荡特征,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频环流的演变特征表明,在西北太平洋地区,QBWO是通过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来影响南海的季风槽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进而对台风的生成位置和移动路径产生影响;菲律宾以东低纬度地区生成的低频气旋易于台风的生成,低频气旋的正涡度带走向和移动趋势预示着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另外,在副热带地区同样存在着一支自西向东传播的大气准双周振荡波列,热带与副热带大气准双周振荡的相互作用对台风的路径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赵小平朱晶晶
关键词:台风路径副热带高压季风槽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严重影响海南岛强台风事件的关联性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1949—2018年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资料等分析了严重影响海南岛的强台风事件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PDO对强台风事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严重影响海南岛的强台风事件频数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具有连续性和群发性,在1960—1990年间存在显著的8~10年的周期规律;强台风事件与PDO冷位相期存在较好的对应,更容易发生在冷位相年;PDO冷(暖)位相,菲律宾以东低纬度西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与强台风事件频数呈现显著的负(正)相关关系;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强),位置整体偏东(西)偏北(南),低层辐合带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东西带状分布),辐合区域较为宽广(窄长),有利于PDO冷(暖)位相年时强台风事件的发生。PDO通过对副热带高压、低层环流场等气候因子的调制作用进而影响强台风的生成和发展。
朱晶晶赵小平吴胜安杨静
海南岛异常冷冬环流特征及其在冷冬预测中的应用
2019年
在“全年无冬”的海南岛,异常冷冬常给热带果木、橡胶树等农业及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在冷冬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近40年海南岛17个市县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A ERSST全球海温格点资料以及Nino3.4指数和AO指数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开展了海南岛异常冷冬环流特征分析,并研究了其在冷冬趋势预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存在年际变化特征,近年来海南岛共出现12次冷冬年,冷冬事件频发。海南岛冷冬发生期间,对流层低层冷高压加强,东亚冬季风偏强。ENSO与AO指数可以作为海南岛冷冬预测的参考依据,ENSO冷位相对应AO指数正位相,有利于诱发大气环流异常,促使海南岛出现冷冬事件。另外,利用大气环流指数建立的冬季气温距平回归预报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海南岛冬季气温趋势。
朱晶晶赵小平吴胜安汪正林邢彩盈
关键词:大气环流
海南航天发射场非台暴雨气候特征与成因概念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暴雨是影响海南省文昌市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卫星发射试验任务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将给试验任务带来不可预测的灾害。利用海南省文昌市气象站1970-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结合影响海南省的7类天气系统(冷空气偏东下冷锋过境、冷空气偏西下冷锋过境、副热带高压、变暖高压脊、南海低压槽、西南低压槽、越南低压槽),统计分析了近41 a来海南省文昌地区各类天气系统影响下非台暴雨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概念模型。结果显示,发射场区非台暴雨的年发生频率呈弱上升趋势,年发生次数有所增加。非台暴雨各月发生次数分布呈现明显的"准双峰"特征,主峰区为9-10月,次峰区为5-6月。非台暴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汛期4-10月。高度场、风场及水汽场等均能较好地表征非台暴雨发生时刻的形成机制。
朱晶晶张京红赵小平吴胜安邱明宇
关键词:航天发射场气候特征
越赤道气流ISO特征在台风季节预报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越赤道气流作为南北半球物质、能量和水汽的输送通道,它的季节内变化引起台风水汽源变化,影响台风的生成频数和路径。该文研究了越赤道气流ISO特征在台风季节预报中的可行性。台风路径在传统的分类基础上细分为7种,对不同路径的台风所对应的低频流场进行超前和滞后合成,发现不同台风路径对应着不同的低频越赤道气流通道,低层20°N附近的低频气旋外围气流总是预示着台风路径未来的走向。低层低频流场的演变表明,越赤道气流的振荡周期为准40 d,它的ISO特征影响低纬地区的低频气旋的位置和强度,进而影响台风路径。高层低频流场刚好与低层反向,越赤道气流不再是以通道出现而是呈现区域特征。越赤道气流ISO特征可以作为台风季节预报的参考量之一。
朱文达张新月沈新勇赵小平
关键词:越赤道气流台风路径大气季节内振荡
热带沿海地区一次局地雷暴消散阶段的云内电场
2021年
利用球载电场探空仪于2019年8月12日在海南岛东北部海岸线附近获得的一次局地雷暴消散阶段的云内电场探空资料,结合S波段天气雷达、地面大气平均电场仪、地闪定位等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该雷暴的演变过程和电学特征.由电晕电流反演的垂直电场廓线可知,云内正、负电场最大值分别位于大约6.3和8.3 km处,垂直方向上,云内分布着6个电荷区,最下部为负电荷区,往上依次改变极性,且所有电荷区都位于零度层以上的混合相区域.由于数据中断,无法准确判断上部负电荷区上部边界以及其上方的正电荷区信息,其余四个电荷区分别位于海拔高度6.0—6.3 km,6.3—6.6 km,6.9—7.3 km以及7.3—8.3 km之间,电荷密度分别为-1.84,1.80,-1.46和1.04 nC/m^(3).由已有数据推算,最上部负电荷区电荷密度应大于-0.51 nC/m^(3),其电荷区相对强度仅次于靠近其下部边界的正电荷区,两者电荷区厚度都超过1 km.
余海张廷龙陈阳吕伟涛赵小平陈洁
关键词:热带电荷结构
大气准双周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影响的研究
根据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热带气旋(TC)数据(1979-2010年)、NCEP/NCAR再分析风场及高度场格点资料,本文从气候学角度研究了近32年夏季(6-10月)热带地区大气准双周振荡(QBWO)对西北太平...
赵小平
关键词:台风路径越赤道气流副热带高压季风槽
文献传递
强台风海鸥登陆期间近地层风特性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利用位于海南文昌市的90 m测风塔观测的强台风海鸥多层测风数据,分析了台风海鸥登陆期间近地层风场时空特征、湍流强度、垂直风切变及阵风因子等风场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海鸥登陆期间,近地层各高度风速呈现"M"型双峰特征,最大风速出现在台风后风圈;台风过境前后,风向旋转了180°;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各高度风速垂直切变符合对数和指数规律;粗糙度长度、风廓线幂指数、湍流强度、阵风系数等风场特性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随着风速的增加而降低;从台风外围至台风眼,粗糙度长度随风速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特征;台风眼内部风速垂直切变剧烈,前后风圈的风速垂直切变较弱;强风区湍流强度较弱,弱风区湍流强度较强;台风风圈的湍流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台风眼内湍流强度随高度先减小再增加;台风影响各阶段阵风系数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各高度层阵风系数遵循指数定律;阵风系数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阵风系数随风速变化不明显。
赵小平朱晶晶樊晶贵志成
关键词:湍流强度风速廓线
南京地区公众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本文利用在南京地区广泛社会抽样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南京地区公众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与1987、1994年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目前的公众气象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而且...
赵小艳刘寿东孙燕赵小平
关键词:气象服务公众问卷调查
文献传递
2013年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异常偏多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1983—2013年热带气旋年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资料等,统计分析了近30 a西太平洋以及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特征,并对2013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秋台集中以及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偏多的异常特征从天气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夏季风、越赤道气流、海表温度及北半球极涡等环流系统异常,是形成2013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的主要原因。南半球冷高压发展激发越赤道气流增强,引发赤道西风加强;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弱,夏季风增强,副高南侧热带辐合带对流活跃;南海-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极涡偏弱偏西,经向环流偏弱,中纬度冷空气活动不频繁等。多条件共同作用,有利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另外,副高呈东西向分布,南海海表温度偏高使得南海及菲律宾以东生成的热带气旋易于向西移动影响海南。
朱晶晶赵小平吴慧吴胜安邱明宇
关键词: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海表温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