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洪祖

作品数:24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电休克
  • 14篇休克
  • 12篇无抽搐电休克
  • 12篇抽搐
  • 7篇麻醉
  • 6篇电休克治疗
  • 6篇精神病
  • 5篇精神分裂症
  • 5篇分裂症
  • 4篇睡眠
  • 4篇无抽搐电休克...
  • 4篇麻醉药
  • 4篇丙泊酚
  • 3篇心血管反应
  • 3篇血管反应
  • 3篇失眠
  • 3篇麻醉药物
  • 3篇精神病患者
  • 3篇老年
  • 3篇MECT

机构

  • 22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河南省精神病...

作者

  • 24篇赵洪祖
  • 15篇崔二龙
  • 14篇杜好瑞
  • 5篇李冲
  • 5篇李红
  • 2篇严宏力
  • 2篇张红星
  • 1篇王芳
  • 1篇张中兴
  • 1篇董春玲
  • 1篇姜文涛
  • 1篇张四高
  • 1篇王敬
  • 1篇唐玉凤
  • 1篇何相好
  • 1篇段德香
  • 1篇杜保国
  • 1篇王萍
  • 1篇穆俊林
  • 1篇赵敏

传媒

  • 6篇中国民康医学
  • 4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原精神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及与精神症状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CCMD-3标准及MECT治疗条件的住院患者31例作为研究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次、第8次后测定血清IL-6水平,并用PANSS量表评估精神症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IL-6水平在各个时段研究组均比对照组高(t=22.229,23.935,23.085,P均<0.05),研究组在各个时段IL-6值的变化无区别(F=1.458,P=0.238),研究组在各个时段的IL-6值和PANSS评分无相关性(总分)(r=0.257,0.216,0.268,P均>0.05),随着治疗的进展PANSS评分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水平无影响,IL-6水平与精神症状变化无关系。
段德香王萍赵洪祖
关键词:MECT精神分裂症
成人与少儿癫痫患者动态脑电图特征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成人与少儿癫痫患者脑电图改变及痫样放电的特点。方法将≥18a的165例癫痫患者设为成人组,〈18a的199例癫痫患者设为少儿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描记分析,比较两组清醒期与睡眠期脑电图改变及痫样放电状况。结果成人组清醒期脑电图正常和痫样放电率均显著低于睡眠期(χ^2=7.648、12.725,P〈0.01),而非特异性异常率显著高于睡眠期(χ^2=60.789,P〈0.01)。少儿组清醒期脑电图正常率显著高于睡眠期(χ^2=4.513,P〈0.05),痫样放电率显著低于睡眠期(χ^2=7.705,P〈0.01)。成人组清醒期非特异性异常率、睡眠期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少儿组(P〈0.01),而痫样放电率均显著低于少儿组(P〈0.01)。结论成人与少儿癫痫患者腩电图改变和痫样放电各有其特征。成人癫痫患者在睡眠期脑电图呈正常或出现痫样放电的两极分化。
杜好瑞赵洪祖李冲张中兴
关键词:癫痫动态脑电图成人少儿痫样放电
MECT治疗前后麻醉药物对血压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不同麻醉药品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90例MECT治疗适应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三组均首先静脉注射阿托品,然后分别静脉注射硫喷妥钠、依托咪脂、丙泊酚,再分别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于麻醉前、麻醉后、刺激时、刺激后2min、4min末分别记录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平均动脉压除A组麻醉后、C组通电2min末、4min末与麻醉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三组其它各时点测评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C组麻醉后显著低于A、B两组(P<0.01);A组麻醉后显著低于B组(P<0.05)。心率测评三组麻醉后各时点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C组在刺激时显著低于A、B两组(P<0.01),其它各时点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MECT治疗麻醉诱导时,能有效控制患者应激而导致的心率加快、血压骤升等应激反应,可作为首选麻醉药品。
赵洪祖杜好瑞李红
关键词:MECT麻醉药物心率血压
依托咪酯、丙泊酚混用和单用在无抽搐电休克中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丙泊酚混用和单用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可行性。方法:90例行MEC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应用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E-P组)、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麻醉,记录3组治疗中输入电量(CD)、运动发作时间(ESD)、抑制指数(PSI)、抽搐能量指数(SEI)、抽搐一致性指数(SGI),治疗前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其精神状况及记忆水平,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所有数据用SPSS 12.0处理。结果:治疗后E-P组ESD、PSI、SEI、SGI、WMS评分、PANSS减分均高于P组(P<0.05),CD显著低于P组(P<0.05),与E组相当(P>0.05);不良反应方面:恶心呕吐、分泌物增多E-P组低于E组(P<0.05),注射疼E-P组低于P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应用于MECT麻醉优于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
赵洪祖崔二龙张红星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依托咪酯丙泊酚精神分裂症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中的应用比较
2008年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n=30),对照组常规治疗,芬太尼组加注芬太尼1μg/kg、瑞芬太尼组加注瑞芬太尼1μg/kg,监测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并分时段(麻醉前、麻醉后、刺激时、刺激后3分钟、5分钟)即时记录下来,记录癫痫发作时间、能量抑制指数、辅助通气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所有数据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在MECT治疗中心血管反应的比较各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在刺激时、刺激后3min、刺激后5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比对照组低(P<0.05),血氧饱和度在治疗中组间、组内变化无差异(P>0.05);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在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癫痫发作时间及能量抑制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在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癫痫发作时间及能量抑制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三组疗中、疗后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都可以明显抑制MECT的心血管反应,安全应用于MECT治疗。
赵洪祖杜好瑞崔二龙李红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MECT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药物的可能影响。方法对625例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MECT中是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ECT治疗同时是否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用药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96%(79/528),未用药组为6.19%(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7,P=0.02,OR=2.42)。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2.69%(27/119)和11.65%(41/352),而联合用药组为19.30%(11/57),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发生率均高于未用药组(2=11.25,P<0.05;2=6.29,P<0.05),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高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2=8.78,P=0.003,OR=1.74)。舒必利组频发室早发生率22%(11/50),联合用药组为10.53%(6/57),两组频发室早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的3.09%(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3.69,P<0.05;2=4.03,P<0.05)。结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高于未使用者,且不同种类药物的风险有所不同。
赵洪祖杜好瑞崔二龙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抗精神病药物
喉罩与面罩在无抽搐电休克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喉罩与面罩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需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面罩组,在麻醉前(T0)、麻醉后(T1)、应用喉罩/面罩前(T2)、应用喉罩/面罩后(T3)、通电即刻(T4)、通电后(T5)、去除喉罩/面罩后(T6)记录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四项指标,并计算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估计心肌的耗氧(HR×SBP).结果 两组比较,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BP、DBP、SBP×HR在T3时喉罩组显著高于面罩组(P<0.05),T0、T1、T2、T4、T5、T6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通气方法都可以安全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面罩更易操作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喉罩应用在稍长时间的控制通气麻醉更合适.
赵洪祖杜好瑞崔二龙
关键词:喉罩面罩电刺激疗法
不同药物行全麻剖宫产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行全麻剖宫产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评分(NBNA)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待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组及咪达唑仑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行诱导全麻剖宫产,对出生1、5、10 min新生儿行Apgar评分;出生第3、14、28天行NBNA评分。结果丙泊酚组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35±1.04、9.80±0.52、10.0±0;依托咪酯组为9.10±1.25、9.40±1.05、9.90±0.45;咪达唑仑组为9.15±1.27、9.65±0.99、9.95±0.22。1、5、10 min Apgar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247,1.045,0.60 P=0.782、0.358、0.552)。丙泊酚组出生第3、14、28天NBNA评分分别是36.85±1.60、38.60±1.05、39.35±0.93;依托咪酯组为36.40±1.96、38.25±0.97、39.05±0.94;咪达唑仑组为36.65±1.14、38.25±0.97、39.05±0.94;第3、14、28天NBNA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397,0.612,0.549 P=0.674、0.546、0.580);3组内随着时间的延长Apgar评分及NBNA评分均越高(Pa<0.05)。结论3种麻醉药物均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NBNA无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于剖宫产术。
赵洪祖袁兰花王芳崔二龙
关键词:麻醉药剖宫产APGAR评分神经行为
老年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安全及护理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评估老年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68例60岁以上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每个患者的性别、体质量、诊断、并发症、麻醉药用量及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和麻醉前、麻醉后、刺激时3个时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随机选择70例60岁以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并发症老年组高于对照组(P<0.01);老年组麻醉药(丙泊酚、琥珀胆碱)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平均动脉压在各个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0.01),刺激时波动大于对照组(P<0.01);患者心率各个时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波动小于对照组(P<0.01);老年组降压药的使用人次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患者机体代谢功能差,调节能力低,并发症多,无抽搐电休克风险较大,应针对特点给予精准护理.
李军李红赵洪祖
关键词:老年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护理
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使用不同麻醉药物时眼压及抑郁减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分别使用氯胺酮、丙泊酚麻醉时对眼压及抑郁减分的影响。方法将符合MECT治疗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27)和丙泊酚组(n=29),测量记录麻醉前(TO)、治疗后1h(T1)、治疗后24h(T2)的眼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为患者在T0、T2时点评分。结果氯胺酮组治疗后T1时点眼压高于丙泊酚组(P〈0.05),T0、T2时点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他时点症状减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T0时点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MECT使用氯胺酮麻醉时抑郁减分显著,但要考虑眼压升高的危险性。
赵洪祖李红崔二龙
关键词:抑郁症氯胺酮丙泊酚无抽搐电休克眼压麻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