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玉娟

作品数:9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土壤
  • 9篇土壤干燥
  • 9篇土壤干燥化
  • 9篇干燥化
  • 7篇黄土高原
  • 5篇水分
  • 5篇水分生产
  • 5篇水分生产力
  • 5篇林地
  • 3篇人工林
  • 3篇WINEPI...
  • 2篇人工林地
  • 2篇EPIC模型
  • 2篇刺槐
  • 1篇油松
  • 1篇油松人工林
  • 1篇植被
  • 1篇深层土壤
  • 1篇生物量
  • 1篇湿润

机构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赵玉娟
  • 8篇李军
  • 7篇李小芳
  • 6篇邵明安
  • 5篇王学春
  • 3篇胡伟
  • 3篇次仁央金
  • 3篇陈兵
  • 3篇蒋斌
  • 3篇李军
  • 2篇程积民
  • 1篇李晓芳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林地、草地与农田土壤干燥化效应比较被引量:17
2008年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和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和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53类林地、草地和农田深层土壤湿度的观测,分析比较了各类型区各类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湿度、土壤水分过耗量、土壤干燥化指数、土壤干层厚度等土壤干燥化效应指标。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湿度平均值依次为6.46%~12.57%、6.49%~11.52%和9.32%~16.00%,均以半湿润区最高,半干旱区居中,半干旱偏旱区最低,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水分过耗量平均值分别为521mm、491mm和30mm,林地土壤水分过耗量以半干旱区最高,草地以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高,农田以半干旱偏旱区最高;(2)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依次为39%、42%和96%,分别属于严重干燥化、严重干燥化和轻度干燥化强度,林地土壤干燥化程度以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严重,草地以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严重,农田以半干旱偏旱区最严重,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干层厚度平均值依次为881cm、836cm和336cm,林地土壤干层厚度以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厚,草地和农田以半干旱偏旱区最厚。
李军陈兵李小芳赵玉娟次仁央金蒋斌胡伟
关键词:黄土高原林地草地土壤干燥化土壤干层
黄土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与土壤干燥化效应的模拟被引量:26
2010年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普遍发生,日益严峻地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分析和比较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演变趋势、深层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和区域分布特征差异,能够为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地营造刺槐林提供科学依据。在WinEPIC模型气象、土壤和作物参数数据库组建与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1957-2001年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洛川和长武、半干旱地区延安和固原等地1-45年生刺槐林地生物量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洛川、长武、延安和固原的刺槐林地连年净生产力模拟值在5-8年生时达到最大值后,随着降水量年际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5.33×103、4.56×103、4.03×103和3.35×103kg.hm-2.a-1;1-7年生刺槐林地年耗水量高于同期年降水量,导致林地0-10m土层土壤强烈干燥化,洛川、长武、延安和固原刺槐林地年均土壤干燥化速率分别为164.3、165.7、187.1和190.0mm.a-1,8-45年生刺槐林地有效含水量在0-250mm的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1-9年生刺槐林地0-10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且土壤干层逐年加厚,7-9年生时土壤干层厚度已经超过10m,8-45年生刺槐林地2-10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洛川和长武刺槐林地水分生产力较高且相对稳定,刺槐林地生长期可以超过45年;而延安和固原刺槐林地水分生产力较低且稳定性差,刺槐林稳定生长期不超过40年。
李军李军王学春邵明安赵玉娟
关键词:生物量刺槐土壤干燥化黄土高原WINEPIC模型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区人工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被引量:62
2008年
人工林地土壤干燥化正在日益严重的威胁着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在黄土高原3个植被类型区广泛观测苹果、刺槐、油松、辽东栎、狼牙刺、沙棘和柠条等23种不同立地和树龄林地深层土壤湿度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了各类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和土壤干燥化强度,定量评价了各类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3种林地0~1000 cm土层土壤湿度、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含水量平均值依次为10.84%、1409.8 mm和446.6 mm,明显低于荒草地土壤湿度和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各类林地平均土壤水分过耗量超过500 mm,每年多消耗土壤水分36.8 mm。林地土壤水分过耗量和耗水速度以中部半干旱森林草原区最高,南部半湿润森林区相对较低。林地土壤干燥化速度为:柠条和狼牙刺林地〉油松林地〉刺槐和沙棘林地〉苹果园地和辽东栎林地;(2)除林龄较短的苹果、沙棘和柠条林地外,各类林地在300 cm以下深层土壤湿度明显低于荒草地土壤湿度和土壤稳定湿度值,林地深层土壤湿度表现为阳坡低于阴坡、坡地低于平地,最大耗水深度接近或超过1000 cm。随林龄增长,林地深层土壤湿度逐渐降低,土壤干层逐渐加深和加厚;(3)23种林地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为51.6%,达到中度(偏重)干燥化强度,林地土壤干层厚度达到或超过800 cm,随着降水量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偏旱区趋势性减少,林地土壤干燥化强度趋于强化,土壤干层厚度趋于增加。土壤干燥化强度和土壤干层厚度表现为:油松、辽东栎、狼牙刺和柠条林地〉刺槐林地〉苹果和沙棘林地。
李军陈兵李小芳赵玉娟次仁央金蒋斌胡伟程积民邵明安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干燥化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旱区旱作粮田深层土壤干燥化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随降水量趋势性减少和粮食产量不断提高,黄土高原旱作粮田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日益显现。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旱区,测定了32类旱作粮田0~600 cm土层土壤湿度,分析和比较了各类粮田深层土壤贮水量、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和土壤干燥化强度。结果表明:①32类旱作粮田0~600 cm土层土壤湿度、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贮水量分别为13.90%、1084.4 mm和573.7 mm,其中有16类粮田发生了土壤干燥化现象,土壤水分过耗量平均值85.1 mm;②有28类旱作粮田100~400 cm土层为土壤干层,其中夏粮田土壤干层厚度大于秋粮田,最大耗水深度接近或超过600 cm;③32类旱作粮田和16类干燥化粮田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别为110%和83%,分别属于无干燥化和轻度干燥化强度,土壤干层厚度平均值为267 cm,以半干旱偏旱区粮田土壤干燥化程度最严重。
李军李军蒋斌胡伟次仁央金赵玉娟李晓芳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土壤干燥化
延安油松人工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在EPIC模型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延安45年(1957~2001年)实时气象条件下,油松人工林地的水分生产力1、0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变化动态和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以揭示较长时段内油松人工林地的水分生产力变化规律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1~13年生(1957~1969年)油松人工林水分生产力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不大,土壤水分足够维持油松较高的生产力,生物量平均值为3.1 t/hm2;14~45年生(1970~2001年)油松人工林水分生产力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其波动与降水量波动呈相同的趋势,生物量平均值为2 t/hm2。(2)延安油松人工林地0~10 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模拟前期(1~8年生)在较高(1 300~1 490 mm)水平上波动,模拟中前期(9~15年生)呈现明显的逐年降低趋势,土壤干燥化趋势十分强烈,模拟中后期(16~43年生)在较低水平上(0~180.0 mm)波动,模拟后期(44~45年生)油松死亡后土壤有效含水量逐年上升。(3)随着油松生长年限的延长和根系扎深,油松林地土壤的干层逐年加深和加厚;14年生以后,1~10 m深层土壤湿度稳定维持在每米土层0.12 m左右的含水量状态,表明油松人工林地1~10 m土层已经全部干燥化。综上所述,延安油松人工林地水分持续利用的最大年限为15年左右。
赵玉娟李军王学春李小芳邵明安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水分生产力土壤干燥化EPIC模型
黄土高原不同密度刺槐(Robinia pseudoacia)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被引量:20
2008年
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1957~2001年期间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长武和半干旱区延安不同密度刺槐(Robinia pseudoacia)林地水分生产力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1)长武和延安高密度(6000株/hm2)、中高密度(4500株/hm2)、中低密度(3000株/hm2)和低密度(1500株/hm2)等4种处理刺槐林地逐年生物量模拟值均呈现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逐年波动性降低的变化趋势,林地密度越高早期逐年生物量越高,后期逐年生物量差异缩小,两地均以低密度处理逐年生物量平均值和累积生物量模拟值最高;(2)4种密度处理45年生刺槐林地年均耗水量值基本相等,长武和延安分别为603mm和566mm,但生长前期年耗水量明显高于后期,并高于同期年降水量,林地密度越高前期耗水量越高,中期以后各密度处理耗水量基本接近且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林地密度越高干旱胁迫程度越重;(3)模拟生长初期,4种密度处理刺槐林地0~10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强烈的波动性降低趋势,长武各密度处理刺槐林地分别在7~23年生、延安分别在7~17年生之后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在0~200mm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4)4种密度处理林地0~10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年度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且土壤干层逐年加厚,密度越高土壤干层加厚速度越快,长武在26年生、延安在17年生时低密度处理刺槐林地土壤干层厚度均已超过10m,此后2~10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5)长武和延安刺槐林地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以1500~3000株/hm2和1500株/hm2为宜,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最大年限分别为26a和18a。
李军王学春邵明安赵玉娟李小芳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分生产力土壤干燥化WINEPIC模型
黄土高原人工乔木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本文对黄土高原人工乔木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文章在野外人工林地深层土壤湿度实地观测基础上,应用美国研制的水土资源管理与植物生产力定量评价模型--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1957~2001年期...
赵玉娟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工林地乔木水分生产力土壤干燥化林地生产力
文献传递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被引量:29
2007年
建立固原半干旱丘陵区WinEPIC模型土壤数据库、气象数据库,修订柠条作物参数,验证模型的精度及在该区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林地水分生产力和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进行30 a长期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10 a柠条生长主要依靠土壤储水和降水,水分生产潜力稳定且无水分胁迫,但已出现土壤干层;生长10 a以后随着柠条根系的下伸,土壤水分亏缺加剧,水分生产力随降水量变化呈波动性下降趋势。9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模拟柠条生长初期(1-10 a)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以101.0 mm/a的速度递减,此后长期在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由此得出,固原丘陵区柠条水分持续利用的合理年限为10 a左右。
李小芳李军王学春赵玉娟程积民邵明安
关键词:水分生产潜力EPIC模型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3个不同降水量地点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被引量:8
2010年
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1957—2001年期间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洛川、半干旱区延安和半干旱偏旱区榆林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逐年生物量模拟值在9~17年生达到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4.29,3.62和2.73t.hm-2),之后随降水量年际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1~22年生期间油松林地平均年耗水量高于同期年降水量,导致林地0~10m土层土壤强烈干燥化,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波动性降低,洛川14~20年生、延安9~20年生和榆林6~19年生期间是油松林地土壤强烈干燥化阶段,年均土壤干燥化速度分别为176,111和69mm,此后油松林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0~150mm范围内的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0~10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分别从15,10,6年生开始土壤干层厚度超过3m,在19年生时均已超过10m,20年生以后2~10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区域差异显著,林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年限约30年。
李军李军王学春邵明安赵玉娟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分生产力土壤干燥化WINEPIC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