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瑞霞

作品数:27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宫颈
  • 14篇子宫
  • 13篇肿瘤
  • 11篇宫颈癌
  • 9篇子宫颈
  • 7篇细胞
  • 7篇宫颈肿瘤
  • 6篇上皮
  • 6篇子宫颈癌
  • 5篇上皮内
  • 5篇手术
  • 5篇术前
  • 5篇皮内
  • 4篇上皮内瘤
  • 4篇卵巢
  • 4篇内瘤
  • 4篇宫颈上皮
  • 4篇宫颈上皮内
  • 4篇宫颈上皮内瘤
  • 3篇切除

机构

  • 26篇山西省肿瘤医...
  • 3篇山西省肿瘤研...
  • 3篇山西省妇幼保...
  • 2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赵瑞霞
  • 7篇郭勇峰
  • 4篇孙立新
  • 4篇邵淑丽
  • 3篇程琪辉
  • 3篇魏丽军
  • 3篇张少云
  • 2篇武燕
  • 2篇王全红
  • 2篇岳丽萍
  • 2篇郑曙民
  • 2篇李春根
  • 2篇王晓燕
  • 2篇孙立公
  • 2篇闫丽隽
  • 2篇王洁
  • 1篇荆洁线
  • 1篇张继华
  • 1篇柳晓肃
  • 1篇郭晋纲

传媒

  • 9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山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膦酸盐联合IL-2体内诱导卵巢癌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二膦酸盐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体内诱导卵巢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妇科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收入院的未经任何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28例作为实验组,同期体检健康志愿女性28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两组进行外周血总T细胞数、γδT细胞计数测量、比较。实验组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紫杉醇+卡铂化疗6个疗程常规治疗,4周后测定治疗后外周血总T细胞、γδT细胞计数,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实验组进行二膦酸盐联合IL-2体外诱导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试验,试验阳性患者(20例)行二膦酸盐联合IL-2体内诱导γδT细胞增殖治疗,分别比较诱导前后外周血总T细胞数、γδT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数[(1411.6±410.8)/μL]、γδT细胞绝对值[(136.2±114.0)/μL]与相对值[(8.4±5.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7.5±488.9)/μL、(175.5±119.1)/μL及(10.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前后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数[(1034.5±336.4)/μL]、γδT细胞计数[(55.7±40.4)/μL]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膦酸盐联合IL-2体内诱导后外周血总T细胞数[(955.6±352.2)/μL、(1415.4±387.4)/μL]、γδT细胞绝对值[(49.2±24.1)/μL、(201.7±53.2)/μL]与相对值[(5.2±1.8)%、(10.1±2.9)%]发生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膦酸盐联合IL-2可体内诱导卵巢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
王萍孙立新郑曙民连润生赵瑞霞张少云
关键词:ΓΔT细胞卵巢肿瘤二膦酸盐白细胞介素-2
血清超阶级氧化物歧化酶及硒与妇科肿瘤的关系
目的:探讨硒(S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质(LPO)在妇科肿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法对30例卵巢癌、130例宫颈癌和4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邵淑丽韩存芝荆洁线赵瑞霞赵先文郭晋纲柴建文
文献传递
活血消症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轿消症颗粒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对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53例该院及省中医研究所女科门诊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活血消症颗粒治疗,并同期与桂枝茯苓胶囊及米非司酮治疗组作对比研究,治疗三个朋为...
赵瑞霞
关键词:气滞血瘀子宫肌瘤疗效
文献传递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及化疗后CyclinD_1和nm23H_1的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及新辅助化疗后CyclinD1和nm23H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10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行子宫广泛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行术前化疗PVB(VCR+DDP+BLM)方案。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CyclinD1及nm23H1的表达,并评价化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新辅助化疗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5例,稳定(SD)12例,进展(PD)0例,无变化(NC)0例,总有效率(ORR)75%。化疗后Cy-clinD1表达率观察组76%,对照组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表达在观察组为54%,对照组为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宫颈晚期癌有明显疗效。CyclinD1表达阳性者化疗效果好,可能是通过上调CyclinD1起作用;nm23H1表达与化疗无明显相关关系。
邵淑丽赵瑞霞王丽霞王全红赵旭晔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CYCLIND1NM23H1
子宫颈癌术前放疗235例临床研究
<正>我院1985年~1993年对子宫颈癌Ⅰb 期~Ⅱb 期患者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925例,其中235例术前经过放射治疗,159例临床诊断为Ⅱb 期。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术前放射治疗的配合,子宫颈癌的手...
李春根赵瑞霞张延澜
文献传递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3在早期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3(MEKK3)表达在早期子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3月至10月行手术治疗的7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92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子宫颈组织标本,以及同期30例因患子宫肌瘤而切除子宫患者的正常子宫颈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EKK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MEKK3在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33%(4/30),CINⅠ组为28.57%(6/21),CINⅡ组为38.89%(7/18),CINⅢ组为56.25%(18/32),早期子宫颈癌组为70.65%(65/92)。各组间MEKK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70,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NⅢ组和早期子宫颈癌组MEKK3阳性表达率升高(χ^2值分别为12.458和30.251,均P<0.005);与CINⅠ组相比,早期子宫颈癌组MEKK3阳性表达率升高(χ^2=12.964,P<0.005)。MEKK3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6.832和4.404,均P<0.05),与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及侵犯肌层深度无关(均P>0.05)。结论MEKK3在早期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检测其表达有助于评估早期子宫颈癌病变程度。
郭勇峰史璟赵瑞霞
关键词:宫颈肿瘤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液基细胞学(TCT)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4-2016年250例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以上程度病变的患者,其中ASCUS患者14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患者6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HSIL)患者27例和鳞状细胞癌(SCC)患者7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中HR-HPV是否表达,并通过电子阴道镜对患者进行Reid阴道镜评分,将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单纯使用TCT对CIN及以上程度病变的诊断率为41.20%(103/250), HR-HPV联合TCT对CIN及以上程度病变的诊断率为58.78%(77/131),TCT联合电子阴道镜对CIN及以上程度病变的诊断率为67.42%(89/132),均显著增加(χ2=35.87,P=0.00;χ2=59.01,P=0.00);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诊断CIN以上程度病变的诊断率为79.82%(91/114),明显比HR-HPV联合TCT的诊断率、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的诊断率高(χ2=15.54,P=0.01;χ2=8.05,P=0.02). CIN及宫颈癌的出现与HR-HP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感染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ASCUS患者的HR-HPV感染率为39.86%、LSIL患者为61.76%、HSIL患者为88.89%、SCC患者为100.00%).结论 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可以有效提高对CIN及以上程度病变患者的诊断率,同时随着病情的加重,HR-HPV感染率显著上升,能够在临床上对CIN及宫颈癌的检测提供诊断信息.
卫红霞魏丽军赵瑞霞王晓燕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细胞学技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HSIL及78例早期(2018年版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时间段山西省肿瘤医院体检中心的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HSIL组和早期子宫颈癌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NK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71±8和73±9、39±7和41±9、1.5±0.5和1.5±0.6、16±7和16±9,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6±9、45±10、2.0±1.3、20±7(均P<0.05);HSIL组和早期子宫颈癌组CD8+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28±7、29±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4±7(均P<0.05)。早期子宫颈癌组总B细胞表达水平为10±4,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2±3(P<0.05)。肿瘤长径>4 cm、有神经或脉管侵犯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71±10、72±8,均低于肿瘤长径2~4 cm及≤2 cm、无神经或脉管侵犯者的72±8、75±8、78±7,而CD8+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2±8、35±4,均高于肿瘤长径2~4 cm及≤2 cm、无神经或脉管侵犯者的28±8、28±7、29±8(均P<0.05)。CD3+T细胞、总B细胞水平与肿瘤长径均呈负相关(均P<0.05),CD8+T细胞水平与肿瘤长径呈正相关(P<0.05);CD3+T细胞、NK细胞水平与神经或脉管侵犯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子宫颈癌变进程的前期即发生变化,并与子宫颈癌肿瘤长径及神经或脉管侵犯相关。
张佳令狐丽琴赵瑞霞魏丽军郭勇峰王洁路娜贾海霞
关键词:宫颈肿瘤淋巴细胞
改良子宫颈部分切除术治疗中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52例
2007年
目的探索改良的子宫颈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颈中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病变面积大的 CINⅡ级9例、CINⅢ级27例、CINⅢ级及原位癌累腺16例行改良的子宫颈部分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分析手术的安全性。结果52例患者中除1例改全子宫切除术外其余均一次性子宫颈切除,手术前后病检结果一致35例,病理结果级别下降11例,上升6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无疾病进展,正常妊娠5例足月分娩,2例妊娠行人工流产术,51例月经正常,1例子宫口狭窄。结论子宫颈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病变面积大的 CINⅡ级及高度 CIN 安全可靠,可治愈病变又保留了子宫及生育能力。
赵瑞霞孙立新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妇科外科手术
全文增补中
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发生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5例患者术后肿瘤组织样本中4种DNA错配修复(MMR)蛋白(MLH1、MSH2、MHS6、PMS2)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突变型蛋白的表达情况。1种及以上MMR蛋白未表达为MSI组, 4种蛋白均表达为微卫星稳定(MS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φ系数分析MSI与ER、PR、p53突变型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365例患者年龄为(53±19)岁(21~83岁), 其中MSI组72例(19.7%), MSS组293例(80.3%)。不同年龄[>50岁比≤50岁:22.1%(61/276)比12.4%(11/89)]、肿瘤长径[≤2 cm比>2 cm:25.9%(30/116)比16.8%(42/249)]、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比Ⅰ~Ⅱ期:31.1%(14/45)比18.1%(58/320)]、组织学类型[Ⅰ型比Ⅱ型:21.7%(71/327)比2.6%(1/38)]患者中MSI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受侵情况、病变部位的MSI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型子宫内膜癌327例中, 黏液性腺癌1例(其微卫星状态为MSS), 其余326例均为内膜样腺癌;72例MSI患者中, 71例为内膜样癌, 另1例为Ⅱ型子宫内膜癌中3例混合性癌中的1例。MSI与突变型p53呈负相关关系(φ=-0.11, P=0.031), MSI与ER、PR关系的φ系数分别为-0.03、-0.06,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78、0.255)。结论 MSI子宫内膜癌多为内膜样腺癌, 子宫内膜癌MSI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肿瘤长径、组织学类型相关, 且与突变型p53呈负相关。
段拽林武燕赵瑞霞郭勇峰张瑶孙静贾海霞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P53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