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立成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斑点热
  • 4篇立克次体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研究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分子流
  • 2篇分子流行病学
  • 2篇分子流行病学...
  • 2篇斑点热群
  • 2篇斑点热群立克...
  • 1篇单克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免疫印迹
  • 1篇疫源
  • 1篇疫源地
  • 1篇印迹
  • 1篇中国分离株
  • 1篇生物学

机构

  • 6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作者

  • 6篇范明远
  • 6篇赵立成
  • 4篇毕德增
  • 3篇于学杰
  • 1篇陈香蕊
  • 1篇汪民
  • 1篇周玲
  • 1篇张健之
  • 1篇张曼丽
  • 1篇周方
  • 1篇陈伟
  • 1篇张永国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北亚蜱传斑点热的发现、证实和研究
1993年
1.在我国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从而新发现了一个病种——北亚蜱传斑点热(North Asia Tick Borne Spotted Fever,简称北亚热North Asia Fever)。
范明远于学杰毕德增赵立成周玲
关键词:FEVER流行病学调查自然疫源地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996年
本研究为平战结合的基础研究。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了我国有三个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种:西伯利亚(R.sibirica)种及其亚种和两个新种——黑龙江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内蒙古斑点热立克次体;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康氏立克次体株间差异性,在种水平上的分类鉴定获得成功;在我国首次从病人分离到SF-
陈香蕊范明远华德增汪民张永国周方张健之赵立成
关键词:斑点热立克次体分子生物学方法平战结合生物学特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内蒙W-88蛛89102抗原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表明从内蒙通辽病人旺某血标本分离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W-88株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32株及246株)的蛋白图谱完全相同,具有2个分子量为130KD及181KD的主要抗原性多肽及1个反应较弱的分子量为110KD的抗原性多肽,此与其它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不同。说明W-88株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康氏立克次体及派氏立克次体相互间抗原有较强的交叉反应。小蛛立克次体、澳大利亚立克次体与上述立克次体仅有微弱的交叉反应。说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主要抗原分子有相同的决定簇。
范明远赵立成毕德增陈伟侯芷英
关键词:立克次体蛋白免疫印迹抗原
应用单克隆抗体研究康氏立克次体的抗原特性被引量:2
1990年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抗原成份极为复杂,它们拥有许多相同的抗原决定簇,也具有各自种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本试验使用康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conorii)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SP2/O-Ag14融合,经克隆筛选,获得2株持续、稳定分泌抗康氏立克次体的单克隆抗体,经微量免疫荧光试验证实为种特异性。应用这2株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印迹试验,对康氏立克次体的抗原成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康氏立克次体脂多糖样(LPS-like)抗原具有种特异性的决定簇。
赵立成范明远于学杰毕德增匡平平
关键词:斑点热立克次体抗原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染色体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被引量:5
1990年
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 Ⅲ、BamHI、Pst Ⅰ及EcoRI,对本研究室从斑点热病人分离的立克次体An-84、Se-85、W-883株,从蜱分离的FT-84、MT-842株、从蜱卵分离的TO-85株及中国参考株JH-74蜱株与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国际标准株,进行了染色体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片段电泳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国际标准株的DNA酶切图谱不相同,各具特征。7株中国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的DNA酶切图谱完全一致,株间未发现有差异。由此证明中国分离株均属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所致疾病为北亚蜱传斑点热(NorthAsia Tick-Borne Spotted Fever)。
赵立成范明远
关键词:斑点热核酸内切酶
中国北亚蜱传斑点热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1
1992年
作者报告建立和应用包括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DNA同源性杂交、DNA酶切图谱、脂肪酸气-质谱及免疫电镜在内的一套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对我国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病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证明在新疆精河县、内蒙呼盟陈旗及北京昌平县存在北亚蜱传斑点热(北亚热)的自然疫源地;(2)在我国首次从北亚热病人中分离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An-84,Se-85、W-88 3株),从草原革蜱(FT-84、MT-84 2株),中华革蜱(BJ-90 1株),草原革蜱蜱卵(TO-85 1株)也分离出同一性质立克次体,自易感人群、传播媒介和传染源3个环节中都找到了病原学证据;(3)在种的水平上研究了上述7株分离株和1株国内参考株(草原革蜱JH-74株),在分类学上确定了它们均属立克次体属、斑点热群、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种(Rickettsia sibirica)。在我国东经80~135°,北纬40~50°广大地理范围内,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确证和新发现了一个病种——北亚蜱传斑点热(North Asia Tick Borne Spotted Fever)。
范明远于学杰毕德增赵立成张曼丽宗定国蒋岳新刘清淮白海春张启周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斑点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