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红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5篇小鼠
  • 3篇造血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粒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急性
  • 3篇干细胞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染色
  • 2篇细胞集落
  • 2篇粒细胞集落刺...
  • 2篇淋巴瘤
  • 2篇免疫
  • 2篇化疗
  • 2篇集落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12篇赵红霞
  • 6篇艾辉胜
  • 5篇郭梅
  • 4篇余长林
  • 4篇孙万军
  • 3篇黄雅静
  • 3篇李洁
  • 3篇左洪莉
  • 3篇乔均晓
  • 2篇乔建辉
  • 2篇王丹红
  • 2篇王利
  • 2篇胡海兰
  • 2篇孙琪云
  • 2篇邹跃
  • 2篇刘铁强
  • 2篇代娜娜
  • 2篇王碧薇
  • 2篇侯慧慧
  • 2篇赵月莹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细胞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100μg/(kg.d)×14天]。用PI法检测照后72小时内胸腺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7至28天不同时间点胸腺CD4-CD8-细胞4阶段及CD4+CD8+、CD8+CD4-、CD8-CD4+细胞比例。结果显示,G-CSF在照后6小时即可使胸腺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CSF组vs对照组为(82.0±5.0)%vs(75.9±2.8)%(p<0.05),S期下降G-CSF组vs对照组为(10.2±4.8)%vs(15.7±2.3)%(p<0.05),但对G2/M期细胞比例影响不大。胸腺细胞受照后6小时即出现明显调亡,12小时达高峰。G-CSF组在照后6小时及12小时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2.4)%、(15.5±3.3)%,对照组则分别为(16.5±2.2)%、(22.6±0.7)%,两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胸腺CD4-CD8-(double negative,DN)细胞成熟分4个阶段(DN1-4),G-CSF组照后7天DN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照后21天DN3、DN4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G-CSF可促进DN1细胞增殖,并使其向DN3、DN4阶段分化。G-CSF对胸腺CD4+CD8+细胞的影响主要在于减轻其恢复过程中的二次下降的程度,使其在照后28天接近正常,并明显高于对照组[(71.0±6.3)%vs(25.5±6.3)%](p<0.05)。结论 :G-CSF可调节急性辐射损伤胸腺细胞周期,减少胸腺细胞凋亡,促进胸腺CD4-CD8-及CD4+CD8+细胞增殖、分化,加快急性辐射损伤后中枢免疫恢复。
赵红霞郭梅刘铁强艾辉胜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胸腺细胞
亚急性放射病2例临床报告
2007年
目的报道2名儿童意外受192Ir迁延照射数月的诊治经过。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生物、物理剂量估算及化验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全面检查各项相关指标。结果经多单位估算,病例“A”相当于一次受照剂量1.48~2.2Gy,病例“B”相当于一次受照剂量0.66—1.08Gy,均存在稳定性畸变和非稳定性畸变。经过综合治疗后病情平稳。结论 两例均明确诊断为亚急性放射病,各项指标均提示需密切关注其潜在的远后效应。
乔建辉邹跃乔均晓郭梅余长林王丹红孙琪云赵红霞艾辉胜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中枢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中枢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60只经6Gy照射后随机分为照射组、G—CSF+照射组。G—CSF+照射组小鼠给与重组人G—CSF100μg·kg^-1·d^-1皮下注射,连续14d,照射组小鼠给与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皮下注射,连续14d,另设空白对照组小鼠20只。照后7、14、21和28d颈部脱臼处死小鼠,取出胸腺制成单个核细胞悬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CD4+CD8+、CD4+CD8-、CD4-CD8+、CD4-CD8-细胞亚群的比例。使用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绝对值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14、28、60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CK-8法检测脂多糖(LPS)、刀豆蛋白A(ConA)刺激后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果照后7d胸腺CD4+CD8+细胞比例降至最低,14d出现反弹,21d再次下降,以后逐渐恢复。照后28dG.CSF+照射组CD4+CD8+细胞比例恢复正常并高于照射组(t=12.22,P〈0.05)。照后21dG—CSF+照射组CD4-CD8+细胞比例亦明显高于照射组(t=3.77,P〈0.05)。照后7d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最低,照后14和60d,G—CSF+照射组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照射组(t=4.31,5.78,P〈0.05),但两组间CD3+CD4+T细胞比例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G—CSF+照射组B淋巴细胞比例在照后14d明显低于照射组(t=7.3,P〈0.05),但很快恢复,照后28和60d两组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后14d,G—CSF+照射组脾脏淋巴细胞对LPS、ConA刺激的增殖指数分别为照射组的4.37和2.98倍。结论G—CSF可促进照后胸腺细胞亚群的恢复,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促进急性辐射损伤后中枢及外周免疫重建。
赵红霞郭梅胡锴勋艾辉胜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I)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回输体外扩增及激活的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虽然ACI在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但患者完全缓解率仍不足10%,而且ACI对其他肿瘤的临床疗效欠佳。近年来研究表明,改善细胞培养方法、优化成分组成、增强细胞本身功能以及联合其他治疗等是进一步提高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关键。
赵红霞艾辉胜
关键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
白细胞介素12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42只BALB/c小鼠均给予6.0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5和20μg/kg的rmIL-12治疗组,治疗组分别于照后1 h及此后每3 d一次分别腹腔注射5和20μg/(kg.d)的rmIL-12,共5次,每日2次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 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分别于照射后14和28 d制备股骨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 rmIL-12治疗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对照组改善。5和20μg/kg rmIL-12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血小板(PLT)数开始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提前(分别为11 d和14 d),且PLT最低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vs 8.1%,15.1%vs 8.1%,P﹤0.05),28 d时rmIL-12 5和20μg/kg治疗组小鼠外周血PLT均升至照前值的85%,对照组为60%(P﹤0.05)。照射后14和28 d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提示rmIL-12治疗组CFU-GE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mIL-12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功能恢复。
王利王碧薇赵红霞左洪莉赵月莹余长林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急性放射病造血损伤
NOV及BNIP3基因在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探讨NOV及BNIP3基因在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给小鼠经尾静脉接种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WEHI-3,随机将小鼠分成化疗组和对照组,然后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取2组小鼠骨髓组织,采用qRT-PCR方法动态检测NOV、BNIP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白血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NOV、BNIP3 mRNA表达水平在接种后2周开始逐渐增高,死亡时达到高峰,分别由接种前的1.85E-05与3.44E-03,升高至濒死时的3.57E-02与3.48E-02(p<0.05)。化疗组小鼠2种基因的表达率则在化疗后迅速降至2.51E-05与1.58E-03(p<0.05),与接种前水平相近(p>0.05),复发时再次升高,死亡时2基因表达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OV及BNIP3基因在白血病小鼠中表达明显增高,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小鼠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2种基因表达率与疗效密切相关,因此NOV和BNIP3表达水平在疗效评估及MRD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左洪莉彭恩兰赵红霞孙雪冬郭梅王丹红乔建辉孙琪云余长林胡凯勋杨啊晶艾辉胜
关键词:NOV基因
“微移植”治疗7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Hyper-CVAD/MA化疗方案联合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供者G-CSF动员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G-PBHSC)输注组成的"微移植"治疗7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BL/ALL)患者的疗效。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第二炮兵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例LBL/ALL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微移植"治疗,首先给予患者Hyper-CVAD/MA方案化疗,在MA方案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供者G-PBHSC输注,不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截至2014年4月,中位随访41(20-57)个月。结果显示:7例患者共完成30个疗程"微移植"治疗,均获得完全缓解(CR)。"微移植"治疗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相关感染;在治疗期间未观察到GVHD相关临床表现。随访截止时,5例无病存活,2例复发死亡。结论:"微移植"治疗LBL/ALL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孙万军赵红霞黄雅静李洁侯慧慧代娜娜郗晓琴胡海兰
关键词:化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微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微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第二炮兵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例经一线正规治疗失败或复发的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微移植”治疗,首先给予患者Hyper—CVAD/MA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喃阿霉素+地塞米松/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化疗,在MA方案化疗结束后48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HLA单倍型相合的亲缘供者外周血干细胞(G—PBSC)输注,不做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在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共完成31个疗程“微移植”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总有效(CR+PR)8例。化疗后全部患者发生Ⅳ度骨髓抑制,但在G—PBSC输注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分别为9、14d;其他不良反应均在2级以内。18例次患者出现G—PBSC输注相关性发热。全部患者在“微移植”治疗期间未观察到GVHD相关临床表现。2013年3月随访截止时,无病存活6例,死亡4例,其中3例为病情进展,1例为感染。10例患者1年和3年的总生存、无病生存率均为60%。结论“微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赵红霞孙万军郭梅李洁胡海兰侯慧慧代娜娜艾辉胜
关键词:淋巴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
HLA半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慢性重叠型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被引量:1
2012年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GVHD的发生率以及严重性与HLA相合程度密切相关,相合程度越低,GVHD的发生率越高,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GVHD的发生、
赵红霞郭阳黄雅静乔均晓孙万军
关键词:HLA半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重叠综合征
流式细胞仪检测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建立本实验室快速检测微核率的自动化实验方法。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个照射剂量组,分别给予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00、.51、和2Gy,于照射后24、48h取骨髓标本,每个剂量和每个时间点均为6只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以传统显微镜检微核的方法作为对照。结果流式细胞术及显微镜检方法检测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呈良好的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并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速度为人工阅片的40倍以上,且能够避免人工镜检人员阅片的主观性,检测结果更为客观。结论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较传统的人工显微镜检测,更加简便、易行、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信、客观,适用于大规模核辐射伤员的高通量快速生物剂量诊断。
王碧薇王利刘铁强姚波赵月莹左洪莉赵红霞余长林
关键词:Γ射线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