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荫涛

作品数:55 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动脉
  • 17篇冠状
  • 17篇冠状动脉
  • 12篇血管
  • 9篇细胞
  • 8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心病
  • 8篇冠心病
  • 7篇心肌
  • 7篇冠脉
  • 7篇病变
  • 6篇蛋白
  • 6篇血压
  • 6篇造影
  • 6篇肌细胞
  • 6篇高血压
  • 5篇血清
  • 4篇动脉疾病
  • 4篇血管内超声
  • 4篇血浆

机构

  • 44篇郑州大学第一...
  • 11篇同济大学附属...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55篇赵荫涛
  • 31篇杨海波
  • 27篇李凌
  • 12篇刘源
  • 12篇陶海龙
  • 10篇郑璐
  • 7篇张晋东
  • 7篇张代富
  • 7篇白中乐
  • 5篇汪培华
  • 5篇赵晓燕
  • 5篇汪道文
  • 4篇赵春霞
  • 4篇邵莉
  • 4篇滕丽莉
  • 3篇张金盈
  • 3篇姚义安
  • 3篇胡霞
  • 3篇郭亚男
  • 2篇顾宇英

传媒

  • 18篇中国实用医刊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癌症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冠心病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骨密度(BMD)平均T值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A组)29例,骨量减少组(B组)37例及骨量正常组(c组)32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D组)25例,分别比较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体质量指数(BMI)、Hcy、血钙、血磷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组和B组Hcy水平明显高于C组和D组,且A组高于B组,C组高于D组(P〈0.05);血浆Hcy水平与BMD呈负相关(r=-0.581,P〈0.05);BMI与骨质疏松是影响Hcy的重要因素(回归系数bl=-0.68,b2=3.459,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浆Hcy升高可能与其BMD减低有关,Hcy水平可能为老年冠心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上官佳红李凌陶海龙赵荫涛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骨质疏松老年骨密度
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绝经期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分别对绝经期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脂、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7例绝经期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B组每晚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mg,共随访40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骨密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A组各项血脂变化幅度较B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值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绝经期冠心病伴骨质疏松患者均有良好的调脂作用,瑞舒伐他汀的效果优于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均可提高绝经期冠心病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值。
王亚李凌陶海龙赵荫涛白中乐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冠心病骨密度
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nT)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诊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价值的关系.方法 人选161例常规血清TnT阴性的UAP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hs-TnT水平,随访30 d,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血清hs-TnT随着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升高,血清hs-TnT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累及的血管越严重,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组hs-TnT水平分别为(0.0190±0.02419)ng/ml、(0.0652±0.0099)ng/ml,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hs-TnT(0.0261±0.0498)ng/ml]与正常组[hs-TnT(0.0069±0.0041)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UAP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血清hs-TnT升高,其短期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急性心梗、心绞痛再入院)的风险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TnT阴性的UAP患者中,血清hs-TnT可检测出更多的心肌坏死,同时其血清学水平的高低可预测冠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与病变范围;其升高亦可提示短期预后不佳、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增加,可作为对UAP的早期危险分层的一个指标并指导临床治疗.
蔡英于萍张代富周晓茜赵荫涛丁媛媛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造影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病变加重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病变加重的关系。方法总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12个月回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45例分为进展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和稳定组(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无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者),对两组首次介入前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进展组135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稳定组110例(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无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加重),对首次介入前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能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病变加重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翟海杰李凌白中乐孟哲陶海龙赵荫涛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内再狭窄
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将84例U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同时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C组。分别在用药前、用药30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用药前: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A、B两组之间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用药30d后:A、B两组患者hs—CRP、TNF-α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具有抗炎作用,较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丁永丽李凌陶海龙孟哲白中乐赵荫涛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超声评价国产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病变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应用虚拟组织学一血管内超声(VH.IVUS)评价国产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病变斑块进展及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和VH-IVUS检查无需介入治疗的冠脉轻中度狭窄病变患者83例,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给予国产瑞舒伐他汀(瑞旨10mg,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进口瑞舒伐他汀(可定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后复查血脂、CAG及VH-IVUS,比较两组问血脂变化、定量冠脉造影分析靶病变处直径狭窄(DS)变化,VH-IVUS分析靶病变处斑块负荷、最小管腔面积(MLA)和斑块成分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干预6个月后,VH-IVUS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斑块坏死核心比例比治疗前明显减少(试验组:14.8%±7.0%比22.6%±7.5%,P〈0.05,对照组:14.9%±7.1%比23.1%±7.7%,P〈0.05)、纤维组织比例明显增加(试验组:51.5%±9.9%比44.5%±9.7%,P〈0.05,对照组:51.4%±10.1%比44.3%±9.8%,P〈0.05),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改善(P〈0.05),而DS、斑块负荷、MLA、纤维脂质组织比例、钙化组织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国产瑞舒伐他汀治疗冠脉轻中度狭窄病变可稳定斑块,并延缓斑块进一步发展。
杨海波赵晓燕赵荫涛张金盈李凌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瑞舒伐他汀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核心蛋白聚糖基因转染对SiHa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背景与目的: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是一种多效性分子,具有许多重要功能。本研究旨在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v ector,rAAV)载体介导DCN基因转染宫颈癌细胞(SiHa),观察其在SiHa细胞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报道的DCN基因cDNA序列,克隆含开放读码框的DCN基因片段,测序后克隆至质粒UF1(UF1·DCN),通过磷酸钙鄄DNA沉淀法共转染293细胞,产生高滴度的含DCN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DCN)。用rAAV·DCN转染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iHa细胞,并以rAAV·LacZ转染和非转染细胞作对照。通过Westernblot分析DCN的表达,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及DCN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获得了含开放读码框的人DCN基因片段(1080bp)。成功包装至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获得高滴度的rAAV·DCN重组体,转染SiHa细胞后能有效表达DCN并使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G1期细胞百分率[(72.3±2.3)%vs.(59.5±2.5)%]明显增加,S期[(11.9±1.9)%vs.(17.8±0.8)%]和G2期[(13.4±1.1)%vs.(21.5±0.9)%]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DCN高表达对SiHa细胞增殖周期有明显阻滞作用。
赵春霞赵荫涛汪培华肖啸汪道文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核心蛋白聚糖细胞周期凋亡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蛋白C与蛋白S的活性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蛋白C、蛋白S的活性变化。方法检测100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MS+CHD)者44例,不合并冠心病(SMS)者56例,正常对照组(NC)20例,测定蛋白C、蛋白S活性。结果蛋白C活性SMS组为0.75±0,16,MS+CHD组为0.70±0.27,NC组为0.98±0.42,SMS组、MS+cHD组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MS组与MS+CHD组之间蛋白C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之间蛋白S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C系统活性异常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的促凝血状态,但尚缺乏蛋白C系统参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病理生理过程的直接证据。
张文静李凌陶海龙赵荫涛白中乐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蛋白C蛋白S
郑州地区45岁以上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调查郑州地区45岁以上健康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情况。方法将郑州地区911名健康成年人划分为中年组(45~59岁, A组)、老年前期组(60~74岁,B组)、老年组(≥75岁,C组)。采用卡迪克快速血脂检测仪测定血脂四项: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不同分组、性别人群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男性血脂总体水平比较,女性TC、LDL-C、HDL-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在三组中,与男性比较,女性TC、LDL-C水平均有升高( P均<0.05),而低HDL血症发生率均降低(P均<0.05);在女性人群中,随年龄增长,TC、LDL-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发生率增加( P<0.05)。男性随年龄增加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水平升高,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发生率逐渐增加;而男性随年龄增长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郑州地区45岁以上健康人群,男性与女性血脂水平有明显差异,所以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并积极防治血脂异常。
胡霞杨海波赵荫涛李凌刘源王梦雨张晋东郭亚男
关键词:成年人血脂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52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组,分别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并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狭窄病变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形态学及性质特征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检测血浆hs-CRP及IL-6浓度。结果 ACS组斑块以脂质斑块为主,SA组斑块以纤维斑块为主,两组间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CS组斑块破裂发生率、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较SA组大。ACS组hs-CRP、IL-6水平较S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 hs-CRP和IL-6参与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的功能性不稳定,其可以作为预测 ACS斑块破裂风险及预后的独立指标。
张晋东杨海波赵荫涛李凌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内超声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