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越

作品数:48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6篇糖尿
  • 26篇糖尿病
  • 18篇病变
  • 13篇2型糖尿
  • 13篇2型糖尿病
  • 11篇血管
  • 10篇血管病
  • 10篇血管病变
  • 8篇血清
  • 8篇乙酰肝素酶
  • 8篇肝素酶
  • 6篇肾病
  • 6篇视网膜
  • 6篇视网膜病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糖尿病肾病
  • 6篇网膜
  • 5篇治疗糖尿病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45篇江苏省中医院
  • 13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丹阳市第二人...

作者

  • 48篇赵越
  • 21篇余江毅
  • 20篇安晓飞
  • 4篇孙心怡
  • 3篇沈建江
  • 3篇刘敬顺
  • 3篇黄莉吉
  • 3篇徐巍龙
  • 2篇彭国平
  • 2篇张启春
  • 2篇周正国
  • 2篇谢绍锋
  • 2篇朱琳
  • 2篇王恒
  • 2篇卞慧敏
  • 2篇朱博钰
  • 2篇倪昌荣
  • 2篇许方圆
  • 2篇刘飞祥
  • 2篇孙聪聪

传媒

  • 14篇生活与健康
  • 3篇江苏中医药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实用糖尿病杂...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第三次全国中...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乙酰肝素酶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乙酰肝素酶(HPSE)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分析其对T2DM血管病变的可能作用。方法:120例T2DM患者,收集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血管病变评估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的血清HPSE水平,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DM患者血清HPSE水平在60岁以上IMT≥0.75mm组明显高于60岁以上IMT<0.75mm组(1.99±1.10vs.1.22±1.36,P<0.05);而与尿mALb/Cr无明显相关(r=-0.06282,P>0.05);且血清HPSE以不同尿mALb/Cr分层比较也未见明显差异。结论:IMT增厚伴随有血清HPSE水平升高,提示T2DM患者血清HPSE水平升高可能与早期大血管病变有关。
赵越安晓飞余江毅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及气阴两虚证与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本调查选择已经确诊为T2DM但没有并发症或只有轻度微血管并发症,年龄在50~ 75周岁之间,无其他严重的原发性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T2DM患者中,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是主要证型,本研究对多个指标(性别、年龄、D...
赵越余江毅安晓飞
关键词: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血管病变
文献传递
白虎加人参汤--清补烦渴汗乏却
2022年
白虎加人参汤是由白虎汤加人参(9克)所组成的,我们先来说说白虎汤。《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是一个以星宿命名的方剂,也是治疗阳明病的主要方剂,它的名字不禁使人好奇,是否有着深刻而神秘的意义?
赵越
关键词:白虎加人参汤阳明病清补白虎汤《伤寒论》烦渴
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化源足
2022年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是由《伤寒论》中的理中丸衍化而来的。如果从中医里的基础方来讲,我们先分析一下理中丸。理中丸的作用主要是温中散寒、健胃,其组成为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四君子汤是去了其中的干姜,加入了茯苓,减弱了温中散寒作用而加强了健脾利湿功效。
赵越任海霞(统筹)
关键词:理中丸益气健脾健脾利湿四君子汤温中散寒《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基于"正气"理论探讨产后甲状腺炎的诊治思路
2020年
产后妇人生理状态特殊,多气血亏虚及情志异常,皆可损伤正气,导致产后甲状腺炎的发生,故扶正思想应贯穿本病发展始终,临床可结合不同的甲状腺功能分期,从正气亏虚、气滞痰凝证,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证,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证进行辨证论治,并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贲梅杰赵越余江毅
关键词:产后甲状腺炎正气中医药疗法诊治思路医案
血清糖基化终产物CML与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糖基化代谢终产物(AGEs)与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关系,并通过对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患者血清羧甲基赖氨酸(CML)水平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中医血瘀证的认识。方法:50~75周岁无明确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人140例分为血瘀证组34例、非血瘀证组106例。比较2组证型尿微量白蛋白(mAlb)、体重指数(BMI)、糖脂代谢指标(FBG、PBG、HbA1c、TC、TG、HDL-C、LDL-C)、血压(SBP、DBP)及性别、年龄、病程等相关因素的差异。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2组人群羧甲基赖氨酸(CML)和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结果:糖尿病血瘀证组患者尿m-Alb和血清CML均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而2组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差异;CML与尿m-Alb和sRAGE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血瘀证组患者血清CML水平和尿m-Alb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血清CML可作为血瘀证相关的客观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生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刘敬顺姜燕安晓飞赵越余江毅
关键词:2型糖尿病SRAGE
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及气阴两虚证与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阴虚热盛证及气阴两虚证与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间的联系,寻找可能的客观化分型依据。方法:120例50~75周岁的2型糖尿病人群,其中阴虚热盛者46例,气阴两虚者74例。比较两种证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肱比(ABI)、体质指标(Wc、BMI)、糖代谢指标(FBG、PBG、HbA1c)、脂代谢指标(CHO、TG、HDL-C、LDL-C)、血压(SBP、DBP)及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吸烟、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等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气阴两虚组尿mALb/Cr水平显著高于阴虚热盛组(P<0.05);而IMT、ABI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气阴两虚组6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阴虚热盛组(61%vs41%,P<0.05),气阴两虚组收缩压≥130mmHg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阴虚热盛组(62%vs41%,P<0.05),而其他因素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50~75周岁的T2DM患者,气阴两虚证尿mALb/Cr水平高于阴虚热盛证;尿mALb/Cr,以60岁为切点的年龄分层,以130mmHg为切点的SBP分层可作为该患者群阴虚热盛和气阴两虚证型划分的辅助依据。
赵越余江毅安晓飞
关键词:2型糖尿病证型血管病变
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防治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对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防治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14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丸(8粒/次,3次/天)联合银杏叶片(19.2 mg/次,3次/天),对照组给予六味地黄丸安慰剂加银杏叶片安慰剂,每月随访观察,连续治疗24个月,收集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治疗前后血糖代谢指标、血压、血脂及DR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代谢指标、血压、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DR新增率[3.1%(2/64)]低于对照组[18.6%(11/59),P<0.05];治疗组DR患病率[6.3%(4/64)]低于对照组[20.0%(13/59),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及银杏叶片对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安晓飞赵越余江毅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银杏叶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09年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引起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且通常相互关联,深入了解并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代谢、遗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
赵越余江毅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六味地黄丸加减--滋补肝肾愈目涩
2023年
众所周知的六味地黄丸方始见于宋代儿科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决》一书。历代医家对六味地黄丸方的配伍倍加赞许,方中熟地黄滋补肝肾,佐之以牡丹皮凉血泻肝;用山茱英补肾涩精,佐之以泽泻泄肾浊;用山药补脾而又有茯苓以利水健脾,即著名的“三补三泻”,以期补而不腻。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证。主要适应证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足跟作痛等。
赵越
关键词:滋补肝肾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头晕耳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