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韫嘉

作品数:30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内镜
  • 6篇消化道
  • 6篇小肠
  • 6篇化道
  • 5篇黏膜
  • 5篇病变
  • 4篇早期胃癌
  • 4篇胃癌
  • 4篇肠镜
  • 4篇超声
  • 3篇直肠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显微内镜
  • 3篇小肠镜
  • 3篇小肠克罗恩病
  • 3篇内镜黏膜
  • 3篇镜检
  • 3篇克罗恩

机构

  • 2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0篇赵韫嘉
  • 25篇戈之铮
  • 24篇李晓波
  • 22篇薛寒冰
  • 18篇高云杰
  • 17篇戴军
  • 8篇张尧
  • 7篇陈晓宇
  • 6篇陈海英
  • 5篇萧树东
  • 4篇沈镭
  • 3篇陈慧敏
  • 3篇杨黎
  • 2篇范晓飞
  • 2篇刘文忠
  • 2篇房静远
  • 2篇谭炜
  • 2篇龚帅
  • 2篇宋燕
  • 2篇姜智敏

传媒

  • 13篇中华消化内镜...
  • 10篇胃肠病学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内镜超声体积测量准确性的评估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常规内镜超声(EUS)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已有相当时日,但其仅能提供平面图像,而新型三维EUS(3D-EUS)能对病变进行三维成像和体积测量。目的:探索3D-EUS的三维成像技术及其体积测量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3D-EUS对不同明胶模型进行体积测量并与其实际体积相比较,从而得出其准确率。对2ml针筒(直径10mm)制作的1000mm3模型分别在横断面图像间距设为0.25mm、0.35mm、0.5mm、0.75mm和1mm时测量其体积。其中,在横断面图像间距设为1mm时,另将探头与模型之间的距离设为0mm、5mm和10mm,探头与模型之间的角度设为0°、10°和20°,以及设置不同测量面积间隔,分别测量每种条件下的模型体积,并与其实际体积相比较,以及与5ml针筒(直径14mm)制作的1000mm3模型相比较。对2ml针筒制作的500mm3、1000mm3、1500mm3和2000mm3模型以及1000mm3BorrmannⅠ型、Ⅱ型、Ⅲ型胃癌模型,在横断面图像间距设为1mm时测量其体积并与其实际体积相比较。结果:3D-EUS对1000mm3柱状体明胶模型和胃癌模型体积测量的准确率分别为99.0%±0.9%和99.0%±1.3%。探头与目标物之间距离太近或太远、角度过大、测量面积间隔过大、目标物直径过大、体积过小等因素均会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增大。当距离设为5mm、角度设为0°、测量面积间隔<4mm、目标物直径在10mm、体积>1000mm3时,测得的结果最为准确。结论:3D-EUS能对胃肠道病变进行三维成像,在模拟病变的体积测量中显示出很高的准确性,对今后临床肿瘤的诊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赵韫嘉薛寒冰李晓波戴军高云杰戈之铮
关键词:内镜超声检查胃肠疾病体积测量
胶囊内镜评分指数与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血清C反应蛋白评估小肠克罗恩病病变活动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评分指数(Lewis评分)与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血清C反应蛋白(CRP)评估小肠克罗恩病病变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58例胶囊内镜检查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行Lewis评分和简化CDAI评分,同时检测血清CRP水平,Lewis评分与简化CDAI、血清CRP的相关性行Spearman’s秩相关检验,血清CRP判断胶囊内镜下疾病活动程度的特性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Lewis评分结果显示非活动期患者13例、轻度黏膜炎症患者21例、中-重度黏膜炎症患者24例,中-重度黏膜炎症患者组血清CRP平均值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组和轻度黏膜炎症患者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区分胶囊内镜下中.重度黏膜炎症患者与轻度黏膜炎症和非活动期患者的血清CRP截值为13.50mg/L,曲线下面积为0.849,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2.4%。Lewis评分与简化CDAI、血清CRP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胶囊内镜Lewis评分与血清CRP呈中度相关(r=0.58,P〈0.01),与简化CDAI呈弱相关(r=0.40,P〈0.01)。结论简化CDAI和血清CRP不能完全替代Lewis评分用于评估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胶囊内镜下病变的炎症程度,但血清CRP对判断胶囊内镜下中-重度黏膜炎症有一定指导价值。
杨黎戈之铮高云杰李晓波戴军张尧薛寒冰赵韫嘉
关键词:C反应蛋白小肠克罗恩病
CESI、简化CDAI和CRP在评估小肠克罗恩病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小肠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目前胶囊内镜评分指数(CESI)、简化CDAI和CRP在评估小肠CD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CESI、简化CDAI和CRP在评估小肠CD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行胶囊内镜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小肠CD的患者58例。分析简化CDAI和CRP与小肠病变范围的关系;评估小肠CD患者临床特征与CESI的相关性;计算简化CDAI和CRP判断胶囊内镜下炎症活动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对治疗后11例小肠CD患者行胶囊内镜复查,分析CESI改变与简化CDAI和CRP改变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小肠病变范围的简化CDAI和C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CD患者临床特征与CESI无关;简化CDAI和CRP判断胶囊内镜下炎症活动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较低。治疗后,CESI改变与简化CDAI和CRP改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简化CDAI和CRP并不能反映胶囊内镜下小肠CD患者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小肠CD的胶囊内镜下黏膜修复情况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善不一致,胶囊内镜下病变好转迟滞于简化CDAI和CRP的改善。
杨黎戈之铮高云杰李晓波戴军张尧薛寒冰赵韫嘉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CROHN病
多聚糖止血粉在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及其与凝血酶冻干粉预防再出血的对比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多聚糖止血粉用于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创面止血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因上消化道黏膜病变需行ESD的67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中经常规创面处理后创面仍有渗血,使用多聚糖止血粉进行止血者32例;创面无明显渗血,使用凝血酶冻干粉预防再出血者35例。观察使用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时间、止血成功率,并进行术后30 d随访,观察其安全性。同时,比较多聚糖止血粉组及凝血酶冻干粉组两组的术后再出血率。结果在使用多聚糖止血粉进行止血的32例患者中,术中用量为(1. 97±1. 04) g,止血时间为(83. 81±59. 94) s,止血成功率为96. 88%。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多聚糖止血粉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凝血酶冻干粉组有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上消化道ESD中使用多聚糖止血粉效果显著、安全。与凝血酶冻干粉相比,可显著降低术后再出血风险。
丁慧陈慧敏赵韫嘉张尧李晓波房静远戈之铮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上消化道
三维超声内镜的概况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三维超声内镜(3D-EUS)是建立在二维超声内镜基础上的超声影像技术,是计算机软件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其不仅能够提供病灶的立体结构,还可显示冠状、矢状及横断面的扫描图像,并可进一步测定病灶的体积,从而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在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赵韫嘉戈之铮
关键词:消化道疾病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及其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率及其对进一步诊治所起的指导作用,分析因此对OGIB患者预后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因OGIB行胶囊内镜检查,符合入组标准、获得随访的患者307例,通过查阅患者资料库、住院病史以及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获取临床和随访数据。根据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检查,并指导治疗。通过设置验证标准计算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确诊率,以及根据胶囊内镜诊断指导治疗的有效干预率。结果307例患者随访13~1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胶囊内镜诊断率65.8%、敏感度81.7%、特异度91.4%、阳性预测值95.2%、阴性预测值70.5%、确诊率84.8%。胶囊内镜阳性患者中特异性治疗的有效干预率94.5%、总体有效干预率为94.7%。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对OGIB诊断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及准确性,可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采取进一步的诊治措施,从而较大程度上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谭炜戈之铮高云杰戴军李晓波张尧薛寒冰赵韫嘉
关键词:胶囊内窥镜早期干预预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FD标准及重叠C—IBS患者分为FD治疗组(40例)、FD观察组(20例)、FD重叠C—IBS治疗组(40例)和FD重叠C-IBS观察组(20例),FD治疗组和FD重叠C—IBS治疗组均给予伊托必利100mg/次,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上腹饱胀、早饱、腹痛等症状及C—IBS患者便秘改善情况。FD治疗组和FD重叠C—IBS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胃排空试验。结果FD治疗组和FD重叠C—IBS治疗组患者腹痛、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FD重叠C-IBS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且排便情况亦有显著改善。B超监测胃排空显示,与观察组相比,FD治疗组和FD重叠C—IBS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胃窦收缩幅度及胃排空时间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伊托必利治疗FD有效,尤其是对FD重叠C—IBS治疗组的疗效优于FD治疗组。
陈慧敏李晓波姜智敏赵韫嘉戈之铮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综合征伊托必利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检查相关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SBE)、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56例行SBE和DB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类型及进镜途径进行分组(即分成SBE经口组、SBE经肛组、DBE经口组和DBE经肛组)并整理数据,统计分析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类型及进镜途径对镜检相关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SBE经口组19例,发生镜检相关高淀粉酶血症12例(63.16%)、胰腺炎1例;SBE经肛组12例,发生镜检相关高淀粉酶血症2例(16.67%),无镜检相关胰腺炎发生;DBE经口组15例,发生镜检相关高淀粉酶血症11例(73.33%),无镜检相关胰腺炎发生;DBE经肛组10例,无镜检相关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SBE经口组与SBE经肛组比较(P=0.009)、DBE经口组与DBE经肛组比较(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BE经口组与DBE经口组比较(P=0.415)、SBE经肛组与DBE经肛组比较(P=0.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辅助式小肠镜检查术后较易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经口途径较经肛途径更易并发,而是否易发与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类型无关;至于气囊辅助式小肠镜检查与术后胰腺炎的相关性,由于样本量太少,未能得出有价值的临床结论。
刘强李璇薛寒冰赵韫嘉李晓波戴军张尧宋燕高云杰戈之铮
关键词:小肠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
国产分光内镜对结直肠微小息肉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背景:结肠镜检出的结肠息肉中微小息肉所占的比例最高,国产分光内镜复合分光染色(CBI)内镜与窄带成像(NBI)技术同样具有分光染色功能。目的:探讨国产CBI内镜应用NICE分型诊断结直肠微小息肉的价值以及不同资质的内镜医师应用CBI技术的稳定性。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735例患者的707枚结直肠微小息肉,将患者随机分配至不同资质的内镜医师(NBI使用年限分别为5年、3年、2年)行CBI检查。根据病变的色泽、血管结构、表面结构判断NICE分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BI内镜诊断结直肠微小息肉的价值以及不同资质的内镜医师应用CBI技术的稳定性。结果:国产CBI内镜诊断结直肠微小肿瘤性息肉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79.3%、86.7%、81.5%和85.1%;不同资质的内镜医师应用CBI技术诊断结直肠微小息肉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7)。结论:国产CBI内镜对结直肠微小息肉的实时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且操作过程易于掌握。
谷硕高云杰赵韫嘉龚帅陈海英李晓波戈之铮
早期胃癌内镜治愈性切除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提高内镜治愈性切除早期胃癌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早期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病灶内镜形态学分型及伴有溃疡形成6个因素对内镜切除术(ER)整块切除及治愈性切除的影响;同时分析非治愈性切除的主要原因。结果纳入早期胃癌共94例包含94个病灶,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20个,黏膜内癌病灶70个,黏膜下浅层浸润癌(距黏膜肌层500斗m以内)病灶4个。其中5个病灶经EMR切除,89个病灶经ESD切除。ER整块切除率为95.7%(90/94),治愈性切除率为79.8%(75/94)。直径〉3.0cm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直径≤2.0em的病灶(P=0.022,OR=0.108,95%C1:0.016—0.721),伴有溃疡形成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不伴有溃疡形成的病灶(P=0.047,OR=0.149,95%CI:0.023~0.971)。非治愈性切除的主要原因是侧缘肿瘤细胞的残留。结论病灶直径〉3.0cm、伴有溃疡形成是影响早期胃癌ER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钱斌李海燕薛寒冰赵韫嘉戴军陈晓宇高云杰戈之铮李晓波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