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惠宁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颅脑
  • 4篇低钠
  • 4篇低钠血症
  • 4篇血症
  • 4篇综合征
  • 3篇盐耗综合征
  • 3篇脑盐耗综合征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内压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外伤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颅脑外伤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压
  • 2篇脑损伤
  • 2篇脑外伤
  • 1篇动脉

机构

  • 9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南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1篇辛惠宁
  • 7篇黄绳跃
  • 4篇陶剑
  • 2篇林伟
  • 2篇王开宇
  • 2篇魏晨斌
  • 2篇杨波
  • 1篇魏德
  • 1篇顾宇翔
  • 1篇刘宇清
  • 1篇黄绍崧
  • 1篇余吉
  • 1篇倪伟
  • 1篇温玉星
  • 1篇高宜录
  • 1篇黄绍菘
  • 1篇黄继仁
  • 1篇樊冀伟
  • 1篇程琼

传媒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额叶脑挫裂伤37例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19例)和非手术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均进行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分为<20 mmHg、20~40 mmHg、>40 mmHg 3个阶段,比较不同颅内压水平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组中,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度残疾2例,轻度残疾8例,恢复良好7例;非手术组中,死亡4例,植物生存3例,重度残疾6例,轻度残疾3例,恢复良好2例;两组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5);不同颅内压组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5),颅内压>40 mmHg患者植物生存率明显高于颅内压<20 mmHg患者(50.0%比0.0%),恢复良好率明显低于颅内压<20 mmHg患者(0.0%比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5、7.57,均P<0.05)。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动态颅脑CT表现、动态颅内压监测值的变化情况;积极的外科手术能减少死亡、重度残疾率的发生,颅内压监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
辛惠宁黄绳跃陶剑
关键词:脑挫伤额叶颅内压神经外科手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后
颅内外血管重建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联合直接间接血运重建技术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14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型脑缺血患者,均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吻合与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duro-myo synangiosis,EDMS)相结合的手术治疗,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临床预后,并使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m,CTA)、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及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l angiogram,DSA)评价影像学效果。结果 14例患者所有吻合口经术中超声多普勒及吲哚菁绿造影证实全部通畅,患者出院时NIHSS及Barthel指数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但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均较入院时改善。术后一周进行CTA检查提示吻合口通畅率为100%。术后6个月的DSA影像学结果提示,所有患者术侧均由颈外动脉系统向颅内代偿。14(93.3%)个直接血管吻合的吻合口保持通畅,1例吻合口不通畅患者由脑膜中动脉及颞深动脉系统代偿良好,患者出院时术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延长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但术后6个月、12个月与入院时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联合直接间接血运重建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良好。
温玉星顾宇翔黄绍崧辛惠宁程琼林伟倪伟
关键词:老年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
老年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诊治及相关因素。方法颅脑外伤后283例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分型及患者的病程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老年组20例(20%)患者发生低钠血症,平均发生时间在伤后的第3~5天起出现,持续7~10 d。非老年组21例(12%)发生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发生的时间多在伤后的第5~7 d,持续时间多在7 d以内。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程度、平均病程、预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颅脑外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较非老年人早,病情较重且病程长。老年颅脑外伤后的低钠血症以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多见。临床上应重视老年颅脑外伤合并低钠血症的早期诊断及分型,有效治疗。
辛惠宁黄绳跃王开宇
关键词:颅脑外伤低钠血症
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术脑脊液漏15例防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开颅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后颅窝病变100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手术后脑脊液漏15例发生情况。结果:脑脊液漏发生乳突气房开放组8例、放置引流管组11例、未加压包扎组9例。其脑脊液漏发生率分别高于乳突气房未开放组、未放置引流管组、加压包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骨瓣是否复位无明显相关。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术中脑脊液漏的防治应尽量避免打开乳突气房和严密缝合脑膜及肌肉,术后加压包扎。
辛惠宁黄绳跃王开宇魏德
关键词:脑脊液漏
高支链氨基酸支持的丰诺安对颅脑术后营养和疲劳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高支链氨基酸(BCAA)配方支持的复方氨基酸(丰诺安)对颅脑术后患者氮平衡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颅脑术后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营养1周,研究组给予高BCAA配方,对照组给予普通复合氨基酸,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氮平衡测定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及疲劳评分测定,同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第2天恢复正氮平衡,对照组第6天才开始转正,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4、5、6天及累计疲劳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总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BCAA支持的丰诺安可降低术后疲劳程度,具有更佳节氮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林伟余吉黄绍菘辛惠宁
关键词:高支链氨基酸颅脑术后疲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DNP水平的初步研究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及低血容量可能受尿钠肽(NPs)的调控。DNP是NPs的最新成员,最早从树根眼镜蛇毒汁提取成功,目前发现在人的血浆及心肌细胞有表达。在正常脑组织是否有表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脑...
辛惠宁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低钠血症脑盐耗综合征
文献传递
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对22例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进行有创的持续颅内压监测,选择同期22例未进行颅内压监测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脱水剂的使用剂量、疗效、预后等。结果观察组人均脱水剂使用剂量为(25.66±13.28)g/d,较对照组的(43.36±17.73)g/d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01)。在随访的6个月,观察组的死亡率较对照组低,植物生存状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对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可以避免过量或者不适当地使用脱水剂;有利于早期客观判断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辛惠宁黄绳跃陶剑黄继仁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高龄自发性脑出血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迟发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后发生的迟发性脑出血(DICH)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脑积水行VP分流术的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VP分流术DICH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VP分流术后发生脑出血共14例,占比10.94%(14/128),其中6例(4.69%)为早期脑出血,8例(6.25%)为DICH.不同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颅骨缺损、术后1周内行阀门调节、气管切开合并术后肺部感染患者VP分流术后D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高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颅骨缺损、术后较早调节阀门压力、气管切开合并术后肺部感染可能是VP分流术后发生DICH的危险因素.当VP分流术患者存在上述高危因素时应密切监护,以预防及早期发现DICH的发生.
辛惠宁杨波魏晨斌陶剑黄绳跃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弥漫性轴索伤合并低钠血症22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的临床特点及形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弥漫性轴索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弥漫性轴索伤患者易并发低钠血症,多发生在伤后的3~5 d,并发低钠血症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昏迷时间延长,与非低钠血症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轴索伤患者的低钠血症大部分符合脑盐耗综合征的诊断。结论:应重视临床诊断与鉴别弥漫性轴索伤后的低钠血症。
辛惠宁黄绳跃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伤低钠血症脑盐耗综合征
神经导航联合多技术在颅脑中央功能区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多技术在颅脑功能区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采用神经导航联合多技术手术治疗的16例颅脑中央功能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显微切除病灶手术,术中联合使用3D打印技术、皮层电刺激、中央沟定位、深部结合术中超声等多重技术保护功能区神经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病灶全切12例、大部分全切2例、次全切2例;术后预后:永久性偏瘫患者1例(6.25%),暂时功能障碍患者5例(31.25%),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者10例(62.5%).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脑挫伤、颅内血肿、脑梗死、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脑皮层电刺激和部分3D打印技术在颅脑中央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提高了病灶定位的准确性,保护神经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辛惠宁陶剑刘宇清杨波魏晨斌黄绳跃
关键词:神经导航多技术融合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