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红刚

作品数:59 被引量:70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5篇盆地
  • 45篇鄂尔多斯盆地
  • 18篇储层
  • 15篇延长组
  • 13篇油层
  • 9篇成藏
  • 8篇油藏
  • 7篇地质
  • 7篇延长组长
  • 7篇油层组
  • 7篇油田
  • 6篇页岩
  • 6篇页岩油
  • 6篇三叠
  • 6篇砂岩
  • 5篇岩性
  • 5篇孔隙
  • 5篇孔隙结构
  • 5篇非均质
  • 5篇长8油层

机构

  • 52篇中国石油天然...
  • 30篇低渗透油气田...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石油
  • 4篇西北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长庆...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59篇辛红刚
  • 21篇淡卫东
  • 20篇梁晓伟
  • 18篇牛小兵
  • 12篇冯胜斌
  • 11篇王成玉
  • 9篇马艳丽
  • 8篇郑荣才
  • 8篇张振红
  • 7篇毛振华
  • 7篇张三
  • 7篇王昌勇
  • 6篇汪伶俐
  • 6篇李成
  • 5篇尤源
  • 5篇李廷艳
  • 5篇王海红
  • 5篇韩永林
  • 4篇李成
  • 4篇周树勋

传媒

  • 10篇天然气地球科...
  • 5篇低渗透油气田
  • 5篇岩性油气藏
  • 4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特征被引量:52
2010年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为指导,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和小层砂体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编绘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图及等时条件下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图。编图发现,研究区长8顶面为具多个鼻状隆起的西倾单斜,油层的发育多与鼻状构造有关,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自身具备良好生烃能力并紧邻长7油层组优质烃源岩、稳定的三角洲砂体、西倾单斜及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是长8油层组形成岩性油藏的必要条件,长8油层组下部地层较上部地层、研究区西部较东部更容易形成岩性油藏,同时西部储层明显优于东部储层。
王昌勇郑荣才李忠权王成玉王海红辛红刚梁晓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岩性油藏鼻状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地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分形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为精细表征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地区长8段致密储层孔喉结构,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以及油水相渗等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长8段致密储层的孔径分形特征和喉道分形特征,系统分析了分形特征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微观孔喉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8.2%,平均渗透率为0.16×10^(-3)μm^(2),为典型的致密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和高压压汞参数将储层孔喉结构分为I类和II类2种类型。恒速压汞实验表明研究区样品总进汞饱和度中,喉道进汞占比较多,恒速压汞计算的喉道分形维数具有两段特征,即细喉道段(D_(T1))和粗喉道段(D_(T2))。全孔径分形维数和喉道分形维数均与物性、进汞饱和度和退汞效率等参数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喉道分形维数与喉道进汞饱和度、主流喉道半径呈良好负相关性,孔喉的非均质性增强,致使油相流体在含水储层中更加难以通过,油相相对渗透率变小。
雒斌陶荣德崔小丽辛红刚淡卫东
关键词:致密储层孔喉结构分形维数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相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长4+5段为例
李成辛红刚刘艳妮崔小丽史立川
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下的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耦合关系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延长组长6-长8为例
2024年
湖泊三角洲前缘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目前关于基准面升降变化与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耦合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长8为例,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芯、测井等资料,其中露头6个,井163口,研究基准面升降变化对湖泊三角洲前缘的砂体构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在湖泊三角洲前缘可识别出3类旋回结构,并进一步识别出坝上河类、席-坝类、厚泥夹薄砂类、单河道类、叠置河道类等5种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砂体结构类型。2)基准面周期性变控制了A/S值变化,进而控制了三角洲前缘砂体结构样式:基准面上升初期多呈现叠置河道类砂体多期叠置,随着基准面升高,可容纳空间变大,单河道类砂体逐渐增多,泥岩夹层增多;在基准面上升转至下降的转折期,多表现为厚泥夹薄砂类及孤立型席-坝类砂体构型;基准面快速下降期,坝上河类砂体等逐渐显示成片出现。3)建立了基准面控制下的砂体构型模式,在垂向上呈现堆叠式、切叠式、分离式结构,侧向上呈现相切式、接触式、分离式结构。相关成果对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中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徐潇赵俊兴解古巍辛红刚史立川陈薪凯彭帅杰冯胜斌张林林孙伟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适用于地质勘探的石油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适用于地质勘探的石油取样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装置,底座上方竖直设有L型立板,底座上竖直连接有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杠,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杠上端分别连接L型立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杠上共同螺纹套设有滑块,...
辛红刚陈薪凯冯胜斌柳娜李成张晓辉毛振华雷秀洁甄静
姬塬地区长4+5致密油藏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储层致密,为典型的低渗透储层,在油藏大面积发育的同时,层间和层内含油性差异较大,油水关系复杂,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待进一步明确。在储层及油藏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源储配置关系、储层非均质性等方面开展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三叠系延长组长7广富分布的烃源岩与差异成岩作用形成的长4+5优质储层能够形成良好的源储配置,油气经裂缝等运移通道,在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大面积、大规模聚集成藏;受烃源岩厚度差异的影响,研究区东、西各区带成藏充注动力不等,含油饱和度不同;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石油局部富集程度,水下分流河道主砂带排驱压力较低、中值压力较低,是油藏的主要富集场所。
李成马艳丽淡卫东汪伶俐辛红刚
关键词:烃源岩储层非均质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段储层特征及其与石油运聚关系被引量:9
2011年
从储集层地质发育特征、岩石组成与成岩作用、物性与孔隙类型等方面,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长4+5段砂岩储集层的特殊性,对储集层特征与石油聚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砂体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砂岩以长石岩屑细砂岩为主,成岩作用较强,物性总体较低,多为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有效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蚀孔隙和晶间孔。石油在不同物性的储集层中均有聚集,含水层多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所以,储集层本身特征对石油的聚集不起决定性作用,还必须要有一定厚度的物性较好的储集层、输导通道与油源的良好配置才可能形成油藏。
高岗韩永林范泓澈王银会梁新伟辛红刚
关键词:砂岩储集层低孔低渗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10_1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采用定量计算方法,对安塞油田长101段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101段储层砂体成分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砂岩处于中成岩B期,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造成物性变差的2个重要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特别是浊沸石、长石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结合成岩作用类型及定量表征将该区成岩相划分为5种类型,成岩相控制了高渗储层的分布。
辛红刚张振红云正文刘晓英
关键词:安塞油田成岩作用成岩相
基于Green函数和玻尔兹曼变换的致密油藏弹性能量表征方法
2022年
针对致密油藏储层及流体特点,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Green函数,计算弹性能量动用边界;利用玻尔兹曼变换推导溶解气驱计算模型;形成3种能量的定量表征方法。将弹性能量控制区域分为缝网控制区、基质控制区,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弹性能量的准确计算,并分析不同地质参数对弹性能量控制范围的影响;绘制不同厚度、不同半缝长条件下的X试验区1000 m井距水平井弹性能量图版。基于弹性能量释放过程分析,预测此类油藏弹性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X试验区应用效果较好,目前压裂液弹性能、储层及流体弹性能释放超过80%,后续开采主要依靠溶解气弹性能的释放,可采取补充地层能量等措施,提高能量利用率,进而提高采收率。
曹仁义辛红刚杨松林张晓辉王鹤楠毛振华
关键词:体积压裂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成岩作用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镜质体反射率(Ro)及包裹体等资料分析,对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储集岩类型及其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长9油层组储集砂岩目前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部分已进入晚成岩阶段。该区储集体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砂岩,少量为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成岩作用类型丰富,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及自生矿物充填作用等。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造成的影响不同,其中压实作用导致原生粒间孔隙急剧减少,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促使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溶蚀作用能够产生新的储集空间,破裂作用提高了储层渗透性并能促进溶蚀作用的进行,而碳酸盐胶结作用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强。
辛红刚李雅楠淡卫东梁晓伟李廷艳王昌勇
关键词: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