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宏坤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敌我识别
  • 3篇信号
  • 3篇MODE
  • 2篇多径
  • 2篇多径效应
  • 2篇相位
  • 2篇仿真
  • 2篇MARK
  • 2篇测向
  • 1篇电子战
  • 1篇电子战装备
  • 1篇信号格式
  • 1篇信号检测
  • 1篇信号检测方法
  • 1篇信号接收
  • 1篇性能分析
  • 1篇侦察
  • 1篇侦察系统
  • 1篇天线
  • 1篇系统仿真

机构

  • 7篇空军航空大学

作者

  • 7篇杨建波
  • 7篇邱宏坤
  • 4篇毛虎
  • 3篇刘鹏

传媒

  • 3篇火力与指挥控...
  • 2篇电讯技术
  • 1篇舰船电子对抗
  • 1篇装备指挥技术...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ARK XIIA IFF系统及其信号消息格式被引量:16
2010年
Mark XIIA是美军和北约盟军统一研制的新型敌我识别系统,其中Mode 5 IFF是Mark XIIA的最重要部分。首先,分析了Mark XIIA Mode 5的性能特点,表明Mode 5不仅能完成基本的敌我识别功能,同时具有态势感知、选址询问、数据传输等功能;其次,对Mark XIIA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工作原理框图;最后,叙述了Mark XIIA Mode 5的信号消息格式及处理流程,分析了其抗干扰性能。
邱宏坤杨建波毛虎
关键词:敌我识别MARKMODE信号格式
基于仿真的敌我识别电子战装备需求论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装备论证是支撑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环节,仿真技术已应用于装备论证的全过程,并成为其重要推动力。从敌我识别(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IFF)电子战装备需求论证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仿真对于需求论证的重要性,提出了IFF电子战装备需求论证的框架结构和仿真模型,介绍了IFF电子战装备仿真过程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而为具体的仿真需求论证奠定基础。
邱宏坤杨建波刘鹏
关键词:敌我识别电子战装备仿真
机载二维干涉仪测向误差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以相位干涉仪测向原理为基础,对机载二维干涉仪测向误差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内部噪声造成的相位测量误差和载机倾斜造成的基线位置变化对测向结果的影响。考虑电波传输的多径效应,探讨了二径信道和R ice信道下的测向误差。针对仿真结果中各类误差的变化规律,提出具体改进思路和解决方法。
毛虎杨建波邱宏坤
关键词:相位干涉仪测向误差多径效应
MARK XIIA Mode 5系统仿真及抗干扰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Mark XIIA Mode 5是美军及北约盟军用以提高态势感知能力的新型敌我识别系统。以其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它所应用的关键技术,如RS纠错编码、软扩频和MSK调制等新技术;其次根据所应用的关键技术对系统进行了模型构建,并以Matlab为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得出了询问/应答信号的时域波形及频谱;最后,重点对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了MSK解调后、解扩后和RS解码后的误码率曲线,可以看出Mark XIIA Mode 5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
邱宏坤杨建波毛虎
关键词:敌我识别MODE系统仿真抗干扰
多径效应对信号接收及方向测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在论述L阵干涉仪和圆阵相关法测向体制误差形成的基础上,基于电磁波传播的多径效应,建立了地空无线链路四径传输模型,并将单个多径分量用时延相同的多径簇来描述,分析了多径分量和多径簇对单个天线接收信号相位和不同天线接收信号互相关系数造成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多径条件下接收信号的波形、频谱和相位谱较直射信号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多径效应对俯仰角造成的测量误差要大于对方位角造成的测量误差。
毛虎杨建波邱宏坤
关键词:测向多径效应相位误差
新的IFF系统及其信号检测方法被引量:5
2012年
介绍了一种新型敌我识别系统Mode 5 IFF,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特点及信号产生流程。通过分析Mode 5 IFF系统询问及应答信号格式,提出了基于同步脉冲相关的Mode 5 IFF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Mode 5 IFF信号同步脉冲数据一致性的特点,利用同步脉冲信号与所接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相关,取相关峰值达到Mode 5 IFF信号检测的目的。最后分析了该方法在"混扰"和低信噪比条件下的信号检测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邱宏坤杨建波刘鹏
关键词:敌我识别MODEIFF信号检测
敌我识别侦察系统性能需求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敌我识别系统工作体制的研究,从侦察系统截获能力上,即空域、频域和能量域,提出敌我识别侦察系统的战术及技术需求,确立了针对敌我识别询问信号的旁瓣侦察方法,并结合敌我识别侦察体制,采用基于功能仿真的方法,给出了侦察系统的灵敏度,最后通过分析敌我识别系统的技术参数,确立了双通道接收机体制,实现了对敌我识别信号的完全接收,为信号的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邱宏坤杨建波刘鹏
关键词:敌我识别侦察系统灵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