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振艳
- 作品数:8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 <正>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不断增加是造成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土壤中所排放的 CO2是大气 CO2的重要来源之一。农牧交错带是土地利用变化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强烈影响土壤 CO2的排放。本文通过在内蒙...
- 张智才高琼邵振艳刘峻杉田玉强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原碳循环土壤呼吸土地利用
- 文献传递
- 中国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总辐射降低的时空特征
- 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从而增加了大气中气溶胶的含量并导致了地表总辐射的降低(全球变暗)。确定全球变暗的人文影响因素并评价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人...
- 邵振艳周涛
- 关键词:空气污染气溶胶地表辐射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不同剖面深度CO_2通量格局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11
- 2008年
- 土壤CO2的释放能够显著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强温室效应,从而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不同的土壤层对CO2通量的贡献量有很大的差异。文章通过挖坑法结合红外气体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草原典型针茅(Stipa krylovii)群落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不同剖面深度土壤CO2通量格局以及影响CO2通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移走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可分为瞬时、短期、长期三种格局。新剖面上最初的0~21min内释放的CO2通量均大于初始土壤表层CO2通量,而且两者比值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也随土壤CO2生产能力增强而增大。2~4d后,新剖面CO2通量持续下降至低于初始土壤表层CO2通量的水平,形成短期稳定状态。更长时间后,新剖面则逐渐表现出与初始土壤剖面表层相近的CO2通量特征。我们认为,(1)在新剖面形成时的CO2通量瞬时和短期格局主要受土壤中存留的原始CO2的浓度及其扩散过程控制,(2)长期格局则由资源水平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土壤CO2生产能力主导。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建立包含垂直分层的SOC分解和CO2扩散过程的生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 张智才刘峻杉朱锴陶岩邵振艳田玉强
-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地利用土壤结构生态系统模型
- 基于遥感与碳循环过程模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被引量:37
- 2007年
-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估算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学者之间的估算值差异较大。从估算方法看,主要有基于土壤剖面的直接估算法和基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的间接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估算法由于只反映了不同土壤或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的差异,因而空间分辨率较低。而间接估算法由于参数的简化,影响了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精度。作者将遥感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反映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变化的过程模型、实际测量的土壤有机碳结合起来,以求提高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分辨率。考虑到受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并不好,而土壤基础呼吸由于剔除了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从而使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非常密切,其测定系数R2可达0.78。采用了结合遥感和碳循环过程的CASA模型及Van’tHoff土壤呼吸模型,首先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基础呼吸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的土壤有机碳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 周涛史培军罗巾英邵振艳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遥感
- 大气污染对中国重点城市地面总辐射影响的时空特征被引量:25
- 2009年
- 利用2000年6月—2003年12月全国33个重点城市的PM10日监测数据与地面总辐射日观测数据,结合总云量、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质与地面总辐射的关系,并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面总辐射减少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点的总辐射随着PM10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其空间特征表现为西北、华北和华中地区的重点城市所受的影响较大,而华南、西南地区的重点城市所受影响较小;其时间特征表现为春、秋季影响较大,而夏、冬季影响相对较小。总的来说,在2001—2003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使我国晴天地面总辐射减少20.1±1.9 W.m-2。
- 邵振艳周涛史培军龚道溢
- 关键词:PM10气溶胶城市
-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暗的贡献——以中国为例
- 太阳辐射是地球系统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产生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其分布和变化对气候的形成、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地表及大气的热状况。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导致了大气气溶胶含量的增加,并进而导致了地面...
- 邵振艳
- 关键词:太阳辐射地球系统气候系统人类活动影响
- 草原植被-土壤的关系及对干扰响应差异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草原土壤跟植被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草地的退化和恢复机制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对内蒙古草原区(主要是典型草原)具有不同群落特征的14个样点进行植被与土壤调查,分析植被群落数量特征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围封与放牧作用下植被、土壤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群落地下生物量、群落盖度、单位面积物种数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磷含量与群落地下生物量和群落盖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单位面积物种数相关不显著。由于地上现存生物量受随机放牧和围封的影响较大,与土壤各项指标之间相关不显著。在围封26年、7年、2年和自由放牧4个样地中,土壤各指标除表层容重变化显著外,土壤粒径组成和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变化均不明显(P>0.05),但4个样地在群落盖度、高度、生物量、群落物种数量、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群落数量特征上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讨论了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人为驱动力作用下草原植被-土壤响应差异的概念模型。
- 张智才闫玉春邵振艳
- 关键词:围封放牧
- 毛乌素裸沙丘斑块的实际蒸发量及其对降雨格局的响应被引量:11
- 2008年
- 裸沙表面的蒸发虽然是一个物理问题,但对于沙地植被演替的初始阶段非常重要。目前存在的地表蒸发的机理性模型大多是瞬时或者短时期的,而年尺度以上的蒸发量与降水和蒸发驱动下的土壤水分系统的状态变化及其对蒸发过程的反馈密切相关。一些估算毛乌素年蒸发量的实验结果之间分歧很大且缺乏准确的机理性解释。该文利用生态系统模型中的土壤水分运动和蒸发模块计算了毛乌素裸沙丘从日到年际尺度的实际蒸发量,发展了一个以单次降雨量和降雨频率为驱动因素的降雨-蒸发模型对年蒸发量进行简单的估算,并研究了年蒸发量对降雨格局的响应。结果表明毛乌素裸沙丘的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6mm,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56%。虽然研究区1959~1992年降雨总量无显著变化趋势,但是裸沙丘斑块的实际蒸发量呈现较明显的增加趋势(1.30mm.a-1)。小降雨事件对蒸发量贡献的显著增加(0.69mm.a-1)是导致实际蒸发量增大的重要原因。大强度降雨事件的频度和雨量对降雨总量的贡献要远高于对蒸发总量的贡献,小于12mm的降雨事件在年际比较稳定,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年蒸发量100mm左右的基数值。这些因素使得年蒸发量的变异程度小于年降雨量的变异程度。由于降雨格局的年际变化会对蒸发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降雨-蒸发模型可以相对有效地预测年度蒸发量,而用年降雨量预测年蒸发量误差较大。
- 刘峻杉高琼郭柯刘新平邵振艳张智才
- 关键词:降雨量水量平衡生态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