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健 作品数:22 被引量:6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充电消毒一体柜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充电消毒一体柜。;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可穿戴式设备充电、消毒的一体柜。;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胡译心 邹健 钱琨 王治勋 耿妍 柯钦瑜 李翼飞 顾建英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初诊MM患者和2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结果:与健康献血者比较,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P>0.05),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19^+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MM的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MM患者血清中的β2-MG浓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异常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 邹健 孙丽华 孟亚红 范小红 王雪莲 程韵枫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骨髓巨核细胞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18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1,疗程14 d或血小板>100×109/L后停药,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并分析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8例患者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7例,有效(R)8例,无效(NR)3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0±5.4×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最高值为116.4±82×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1)。多数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rhTPO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呈正相关(r=0.582,P=0.003)。结论 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骨髓巨核细胞数越多的患者疗效越显著。 孙丽华 孟亚红 邹健 范小红 王雪莲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性 巨核细胞 改良PAD方案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硼替佐米剂量的PAD方案(硼替佐米+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AD方案治疗的3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d 1、d 4、d 8、d 11)+表阿霉素20mg静脉滴注(d 1~4)+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d 1~4、d 8~11)治疗20例(PAD 1组);硼替佐米1.6mg/m^2静脉注射(d 1、d 8、d 15)+表阿霉素20mg静脉滴注(d 1、d 8、d 15)+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d 1~2、d 8~9、d 15~16)治疗12例(PAD 2组)。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化疗3~6疗程。比较两组MM患者完成3个疗程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PAD 1组总有效率为80.0%,PAD 2组为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D 1组带状疱疹(30.0%vs 0%)患者多于PA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 1组与PAD 2组胃肠道反应(20.0%vs16.7%)、周围神经炎(25.0%vs 16.7%)、粒细胞减少(15.0%vs 16.0%)、血小板减少(10.0%vs 8.0%)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硼替佐米1.6mg/m^2每周1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治疗与硼替佐米1.3mg/m^2每周2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疗效相似,且硼替佐米1.6mg/m^2每周1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不良反应更少,更为安全。 邹健 孙丽华 孟亚红 范小红 王雪莲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疗效 安全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流式细胞术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对预测复发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经MIC分型确诊完全缓解(CR)的24例AML患者,应用FCM和单克隆抗体直接荧光标记法检测骨髓MRD,并动态随访。结果:对初次受检MRD阳性患者动态观察骨髓形态学,平均3个月复查骨髓1次,所有复发患者均在MRD阳性后4-6个月出现形态学复发。MRD随访结果显示:24例AML患者CR时MRD阴性14例,2例复发,12例持续阴性。CR时MRD阳性10例,6例复发。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FCM动态检测MRD对及时预测复发、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邹健关键词: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医学可视化在患者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医学可视化能够帮助提升患者的理解能力,将成为患者教育实践中的有力支持,让患者更多地参与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来,提升健康管理工作能效。目前已有多种医学可视化手段被用于国内外患者教育实践,主要形式包括医学插画、医学影像、卡通漫画、表情符号、视听材料、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实物模型等。可视化内容能够增强患者的理解力,尤其是对健康素养较低的患者,其典型应用包括增强患者对自身病情与医疗信息的理解、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健康自我效能。医学可视化随着技术成本降低将更加普及,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并探寻其用于患者教育的最佳形式。此外,网络上越来越多提供错误信息且充斥商业偏见的可视化患者教育材料亦值得警惕。 张皓楠 刘明 邹健 周敬 江孙芳关键词:可视化 健康管理 低谷物摄入对中国70岁以上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的影响及趋势分析:基于GBD数据 2023年 目的分析低谷物摄入对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的影响及其趋势,以探讨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采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1990—2019年低谷物摄入导致的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s)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因低谷物摄入导致的70岁以上居民结直肠癌死亡数、死亡率和DALYs自1990年的4615人(占CRC总死亡数15.70%)、12.06/10万和187.66/10万,上升至2019年的21094人(占CRC总死亡数15.89%)、19.54/10万和291.02/10万。趋势分析发现,其合计粗死亡率逐年上升2.03%,男性逐年上升2.61%,女性逐年上升1.24%(均有P<0.001)。期间中国CRC疾病负担高于中、中低、低SDI国家,但低于全球平均、高和中高SDI国家或地区,且增长速度均高于上述区域(中国1.86%vs.全球-0.25%,高SDI-0.88%,中高SDI-0.09%,中等SDI 1.53%,中低SDI 1.12%,低SDI 0.63%)。结论结合全球和中国70岁以上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现状及其趋势,对高危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开展精准健康管理,有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及健康中国2030目标。 邹健 周敬 江孙芳 李小攀关键词:结直肠癌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生命年 死亡率 健康管理 一种乳腺癌首发的多部位原发肿瘤患者生存预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乳腺癌首发的多部位原发肿瘤患者生存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指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的第二原发癌手术情况指标、第二原发癌部位指标、第二原发癌TNM分期指标、乳腺癌诊断年龄指标、首发和第二原发间隔指标;线... 李小攀 江孙芳 邹健 刘明 彭明辉 周敬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祝墡珠 江孙芳 潘志刚 寿涓 王健 张渊 杨华 顾杰 劳力敏 张向杰 彭明辉 邹健 刘瑶 周蓉 王天浩 本项目是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标准化版本,所采用技术均为教育方法及评估范围。可以作为国家级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范本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可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对推动全科医学发展,促进医疗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关键词:关键词:全科医学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中的发生率及清除Hp对ITP疗效的影响。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88例ITP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88例受检者中的60例Hp(+)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Hp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ITP组Hp感染率为68.1%,而健康对照组Hp感染率46.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30例Hp(+)患者经抗Hp治疗后总有效率90%(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3%(19/30),两组比较P<0.05;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4例(13.3%),对照组14例(46.7%),两组比较P<0.05。结论 ITP患者有高Hp感染率,抗Hp治疗可作为Hp阳性ITP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并可减少其复发。 孙丽华 孟亚红 邹健 范小红 王雪莲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