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华成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托吡酯
  • 2篇患儿
  • 2篇儿童
  • 1篇代谢
  • 1篇多器官衰竭
  • 1篇血管活性
  • 1篇血管活性药
  • 1篇血管活性药物
  • 1篇血浆
  • 1篇抑制物
  • 1篇肉毒
  • 1篇肉毒素
  • 1篇肉毒素A
  • 1篇神经肽
  • 1篇衰竭
  • 1篇酸钠
  • 1篇糖代谢
  • 1篇透明膜病
  • 1篇器官
  • 1篇器官衰竭

机构

  • 6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6篇郑华成
  • 3篇杨花芳
  • 3篇李清华
  • 2篇施荣富
  • 2篇孙素真
  • 2篇王克玲
  • 1篇唐红霞
  • 1篇刘素哲
  • 1篇李敬满
  • 1篇田杰
  • 1篇李国荣
  • 1篇刘翠青
  • 1篇曹蕾
  • 1篇左月仙
  • 1篇李兰风
  • 1篇李爱霞
  • 1篇康利民
  • 1篇贾系群
  • 1篇岳玲
  • 1篇郭力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肺泡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物ΚB-α在肺透明膜病中的表达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AM)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物κB-α(IκB-α)的表达及其在HMD中的发病机制。方法31例HMD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9例,另19例无呼吸系统疾病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收集BALF,分离和培养AM;离体实验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各组AM,提取细胞核蛋白。NF-κB的表达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应用免疫斑点杂交(Western blot)检测κB-α的表达;用酶连免疫法(ELISA)测定BALF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8的含量。结果存活组在上机后24地h和72 h AM中NF-κB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在上机后24 h AM中NF-κB表达明显增高,而72 h时减低,并经LPS刺激后无NF-κB表达明显增高。在上机后24和72 h对照组的AM中IκB-a表达高于存活组和死亡组。死亡组在上机后24和72 h,AM中IκB-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经LPS刺激后也无IκB-α的再表达。NF-κB表达与IL-1β和IL-8呈明显正相关。结论NF-κB的过度表达参与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其途径可能降低IκB-α的表达和增加了IκB-α降解或两者都有。
刘翠青曹蕾郑华成贾系群康利民李兰风刘素哲
关键词:透明膜病白细胞介素-1
线粒体脑肌病误诊1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DNA和(或)核DNA突变导致线粒体呼吸链缺陷而引起的临床疾病。发病率大约是1:5000,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病例易误诊,现分析我院收治线粒体脑肌病误诊1例,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岳玲郑华成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肌电描记术
肉毒素A治疗脑性瘫痪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注射肉毒素A在痉挛性脑性瘫痪尖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4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注射肉素素的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时用改良Ashworth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关节被动活动角度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2组小腿三头肌张力、足背屈角和GMFM对照组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肉毒素A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独应用康复训练在减轻痉挛提高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杨花芳左月仙李爱霞李敬满李清华郑华成赵玉香
关键词:肉毒素A脑性瘫痪痉挛肌张力
托吡酯对癫患儿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了解托吡酯治疗后癫患儿血糖、胰岛素、食欲、甘丙肽、瘦素变化,探讨托吡酯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 0 0 3年2~10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 1例癫患儿服用托吡酯(3 93±1 6 0 )mg/ (kg·d) 4个月前后血浆甘丙肽和血清瘦素和空腹血糖、胰岛素的浓度,并了解食欲变化。结果 服药后的血糖由4 .87mmol/L降至4 . 6 9mmol/L ;胰岛素由6 . 78mIU/L升至7. 4 2mIU/L ;甘丙肽服药后由2 6 14ng/L降到2 0 . 4 6ng/L ;而瘦素则从(1 .32±0 .5 7) μg/L升为(1. 91±1. 10 ) μg/L。服药前有4例食欲不好,服药后有19例出现食欲减退。结论 服用托吡酯会引起体内血糖降低、胰岛素升高、食欲下降,这些变化可能为托吡酯导致的甘丙肽降低和瘦素升高所致。
王克玲施荣富田杰李清华杨花芳郑华成孙素真
托吡酯和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血浆神经肽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托吡酯和丙戊酸钠对癫癎儿童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将2003-01—2003-12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科就诊的特发性癫癎患儿随机分为托吡酯组(45例)和丙戊酸钠组(42例),在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后测定患儿体重、空腹血糖和NPY(放射免疫法)。结果托吡酯组治疗后出现体重下降[治疗前(19.92±10.61)/kg,治疗后(19.42±10.43)/kg,P<0.05],空腹血糖降低[治疗前(4.99±0.52)mmol/L,治疗后(4.65±0.30)mmol/L,P<0.01],以及NPY下降[治疗前(161.48±51.45)pg/mL,治疗后(141.01±54.94)pg/mL,P<0.01]。而丙戊酸钠组治疗后体重增加[治疗前(18.41±9.32)/kg,治疗后(20.40±9.84)kg,P<0.01],血糖下降[(治疗前4.73±0.70)mmol/L,治疗后(4.49±0.63)mmol/L,P<0.01],NPY升高[治疗前(151.64±30.4)pg/mL治疗后(166.97±24.50)pg/mL,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可引起癫癎患儿体重下降、血糖降低和血浆NPY的降低,丙戊酸钠治疗会导致NPY的水平升高、体重增加和血糖降低。
施荣富王克玲郭力郑华成李清华杨花芳唐红霞孙素真
关键词:癫痫儿童托吡酯丙戊酸钠
血管活性药物辅佐治疗小儿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5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李国荣郑华成李艳芝
关键词:儿童多器官衰竭血管活性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