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磊
-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 2010年
- 郑磊李学文刘向东王群吴萍吕吉元
- 关键词:射频消融
-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20例被引量:1
- 2010年
- 赵太生郑磊李学文董建增李学斌刘兴鹏邓华喻荣辉吕吉元
-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CARTO三维标测系统心房颤动血栓并发症心血管事件电生理机制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早期对血浆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 目的:通过对比右心室间隔部(RVS)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早期对血浆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不同部位起搏早期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变化情况,及其可能产生的机制和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
...
- 郑磊
- 关键词:右心室血浆内皮素-1氧化氮
- 文献传递
- 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急性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手术前后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组),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和间隔部起搏各2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起搏器组在植入起搏器前及植入后7d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起搏器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术后7d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P<0.05),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7d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起搏器手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应加强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并发血栓性疾病。
- 郑磊李学文张慧颖李毅刘亮李晓平王裕岱
- 关键词:心律失常不同部位起搏凝血功能
- 植入双腔ICD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速室颤1例
- 2011年
- 心脏性猝死(SCD)严重威胁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其最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心室颤动(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SCD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将2009年1例首次植入Medtronic双腔ICD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 郑磊李学文李海宴吕吉元
-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室速室颤双腔MEDTRONIC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早期对血浆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起搏早期对内皮素-1(EF-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及其可能产生的机制和参与病理生理的过程。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应证患者60例,按起搏比例和起搏部位分为3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5%;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组,RVA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5%;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组,RVS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5%。分别收集各组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3个月静脉血2 mL,分离出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浆ET-1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NO的含量。结果 ET-1水平,术后1周RVA起搏组较术前升高(P<0.05),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升高(P<0.05)。②NO水平术后1周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升高(P<0.05);术后3个月RVA起搏组较术前升高(P<0.05),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升高(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早期对血浆ET-1及NO水平影响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小,几乎接近于正常水平。可有效避免ET-1及NO的紊乱,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并发症。
- 郑磊李学文
- 关键词: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内皮素-1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