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贞苍

作品数:39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心脏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4篇重症
  • 4篇阻塞性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美罗培南
  • 3篇血液
  • 3篇衰竭
  • 3篇通气
  • 3篇静脉
  • 3篇护理
  • 3篇机械通气
  • 3篇病人
  • 2篇动脉
  • 2篇心静脉压
  • 2篇心脏病
  • 2篇药代动力学研...
  • 2篇中毒

机构

  • 28篇浙江省台州医...
  • 9篇浙江省台州恩...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台州市路桥区...
  • 1篇台州恩泽医疗...

作者

  • 38篇郑贞苍
  • 13篇杨爱祥
  • 9篇徐颖鹤
  • 8篇吴慧娟
  • 8篇娄雪萍
  • 5篇林荣海
  • 4篇楼永海
  • 4篇滕玲
  • 3篇管敏昌
  • 3篇杨成
  • 2篇张远怀
  • 2篇杨静
  • 2篇陈鹏
  • 2篇余方宇
  • 2篇金轶
  • 2篇王鑫
  • 2篇陈伟萍
  • 1篇单仁飞
  • 1篇陆如岳
  • 1篇陈仙芳

传媒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影响。方法11例患者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联合血液净化,监测治疗前后血液生化、血流动力学、氧合代谢、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一般状况、血液生化、氧合代谢指标、全身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改善,病情均明显稳定。结论早期联合血液净化能明显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内环境,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郑贞苍娄雪萍杨爱祥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净化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42例临床分析
2007年
杨爱祥吴慧娟郑贞苍杨静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机械通气在危重型哮喘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通过危重型哮喘患者机械通气应用的分析 ,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型哮喘中的应用与时机。方法 :将入选病人根据机械通气情况分为延迟机械通气组 (n =16,出现危重型哮喘 2 4h以后 ,男 5例 ,女 11例 )及时机械通气组 (n =9,出现危重型哮喘 2 4h以内 ,男 3例 ,女 6例 )。所有病人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度、入院时的生理指标、机械通气的上机时机和治疗转归 ,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Ⅰ组存活 7例 ,存活率 43 75 % ,Ⅱ组存活 9例 ,存活率 10 0 % ,两者存活率比较Ⅱ组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5 )。Ⅰ组出现并发症气胸 1例 ,肺部感染 4例 ,上消化道出血 1例 ,肾功能不全 1例 ,而Ⅱ组未出现并发症。Ⅰ组机械通气时间为 (5 83± 3 0 4)d ,Ⅱ组为 (2 89± 1 69)d ,两组相比 ,Ⅰ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Ⅱ组 (P <0 0 5 ) ;Ⅰ组住院时间为 (12 0 0± 7 65 )d ,Ⅱ组为 (5 3 3± 1 87)d ,两组比较 ,Ⅰ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Ⅱ组(P <0 0 5 )。结论 :对于危重型哮喘病人 ,早期机械通气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和住院时间。
林荣海沈华浩应可净孙仁华徐颖鹤宋于康郑贞苍
关键词:机械通气危重型哮喘并发症住院时间病人存活率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39例临床分析
2005年
郑贞苍娄雪萍吴慧娟杨爱祥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心律平和莫雷西嗪联合治疗难治性室性早博68例疗效分析
2001年
心律平和莫雷西嗪联合治疗复杂型室性早博68例,有效率92.65%明显优于单用心律平或莫雷西嗪的疗效(P<0.01),联合治疗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与单用心律平相似。随访2年后的有效率为67.65%,对照组猝死发生率为27.27%。
郑贞苍
关键词:心律平莫雷西嗪
六西格玛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
2013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医学科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六西格玛法借助统计学工具,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步法和顾客、数据、团队等要素的资源整合实现最佳的服务模式,自1998年美国在医疗系统应用后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目前,我国医疗部门也开始引进、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本科尝试运用六西格玛管理,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娄雪萍郑贞苍余方宇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六西格玛管理发生率机械通气患者医疗服务质量重症医学
美罗培南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10名CRRT患者在30 min内匀速静滴美罗培南1.0 g,给药后不同时间收集血样和置换液,用HPLC检测药物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静脉滴注美罗培南1.0 g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以二室模型拟合最佳,t_(1/2α)为(0.25±0.06)h,t_(1/2β)为(6.96±2.17)h,C_(max)为(48.50±12.32)mg·L^(-1),Vc为(24.48±7.21)L,AUC为(203.20±48.61)mg·h·L(-1)。结论美罗培南在CRRT患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健康者有较大的差异,临床应用时应适当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徐颖鹤楼永海郑贞苍林荣海
关键词:美罗培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高效液相色谱药代动力学
美罗培南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
徐颖鹤楼永海林荣海单仁飞郑贞苍周雅芳杨爱祥
台州市科技局2011年12月22日组织专家在杭州对台州医院徐颖鹤主持的台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043202)《美罗培南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成果评审。评审委员会认真听取了课题组汇报,查阅了...
关键词:
关键词:美罗培南肾功能衰竭治疗药物治疗药代动力学
不同程度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的改变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台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脓毒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程度分为:脓毒血症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血症组40例,脓毒血症组30例,对照组为自愿健康体检者20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比较各组BNP浓度的差异以及各组BNP浓度与LVEF的相关性,并比较28 d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BNP水平对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 脓毒血症性休克组血浆BNP水平[(976.3±160.7)pg/ml]明显高于严重脓毒血症组[(648.4±267.3)pg/ml]、脓毒血症组[(217.2±89.7)pg/ml]及对照组[(50.3±25.4)pg/ml](P<0.01),脓毒症性休克组LVEF[(48.2±9.6)%]明显低于严重脓毒血症组[(52.8±9.4)%]、脓毒血症组[(61.3±8.9)%]及对照组[(66.4±9.3)%](P<0.05或P<0.01),脓毒血症性休克和严重脓毒血症二组LVEF与血浆BNP水平呈负相关(r=-0.876,-0.724,P<0.01).死亡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367.6±506.4)pg/ml vs(420.3±82.6)pg/ml,P<0.01].BNP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ROC曲线分析显示BNP水平的曲线面积为0.918(P<0.01).结论 不同程度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血浆BNP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滕玲徐颖鹤郑贞苍金轶石庆新杨成杨爱祥吴慧娟陈鹏
关键词:每搏输出量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使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PGEI)对患者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0例脑梗死患者先后使用生理盐水和前列地尔用药前后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并观察其变化。结果 30例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后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变化,而使用前列地尔后出现中心静脉压下降。结论前列地尔能降低中心静脉压,监测CVP时需要避开此药药效高峰期。
杨成陈鹏郑贞苍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监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