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凤霞

作品数:159 被引量:843H指数:18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4篇农业科学
  • 25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当归
  • 17篇种子
  • 14篇育苗
  • 13篇党参
  • 13篇栽培
  • 13篇灌浆
  • 12篇药材
  • 12篇发芽
  • 12篇采收
  • 12篇采收期
  • 10篇幼苗
  • 9篇蒙古黄芪
  • 8篇性状
  • 8篇植物
  • 7篇野生
  • 7篇掌叶大黄
  • 7篇生理特性
  • 6篇种苗
  • 6篇籽粒
  • 6篇籽粒灌浆

机构

  • 140篇甘肃农业大学
  • 24篇甘肃省农业科...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甘肃中天药业...
  • 9篇陇西中天药业...
  • 7篇天津天士力现...
  • 6篇甘肃中医药大...
  • 6篇兰州大学
  • 6篇甘肃省作物遗...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韩山师范学院
  • 3篇甘肃省肿瘤医...
  • 2篇兰州商学院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河西学院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59篇郭凤霞
  • 116篇陈垣
  • 7篇赵锐明
  • 7篇白刚
  • 7篇孙连虎
  • 6篇朱蕾
  • 6篇刘亚亚
  • 6篇杨慧珍
  • 6篇武志江
  • 5篇姜小凤
  • 4篇孙云波
  • 4篇郭建国
  • 4篇王俊英
  • 4篇米永伟
  • 4篇王海
  • 4篇马军民
  • 4篇王恩军
  • 4篇曹师
  • 3篇屠彩芸
  • 3篇言穆弘

传媒

  • 24篇草业学报
  • 14篇甘肃农业大学...
  • 8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草原与草坪
  • 6篇中国沙漠
  • 6篇甘肃农业科技
  • 4篇中国野生植物...
  • 4篇中草药
  • 4篇草地学报
  • 4篇核农学报
  • 4篇中药材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西北园艺(蔬...
  • 3篇中国园艺学会...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种子
  • 2篇中成药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甘肃科技

年份

  • 9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金银花采摘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银花采摘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采摘机构,采摘机构包括驱动辊、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且驱动辊、第一传动辊与第二传动辊之间通过齿轮传动。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采摘机构,通过在...
李祺善高振杰耿辉郭峰范玉鹏郭凤霞陈垣程嘉丽马军民孙步功
甘肃岷县野生当归资源分布特点及其与栽培当归生长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5
2014年
通过踏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岷县野生当归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生态区野生当归资源分布特点、药材储量及其与栽培当归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首次在甘肃岷县寺沟乡马烨林场石台山、马坞乡繁荣村4社和马坞乡沙金村上十子等3处阔叶林样地及附近发现野生当归居群,均属于马烨、马沿林牧区,分布面积约为17.9km2,药材储量约为1094.9kg。野生当归除株高、根色和大小以及茎色等与栽培当归有一定的差异外,其他植物学特征与栽培当归基本一致。与栽培当归相比,野生当归植株的叶片数、株高、地上部鲜重、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栽培当归,分别为栽培当归的64.7%,64.5%,47.6%,28.6%,26.2%和38.1%。栽培当归中,麻口病的发病率为17.5%,其他病害发病率为5.0%,而野生当归中,未发现麻口病和其他病害。以上结果说明,尽管野生当归生产性能低于栽培当归,但野生当归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是当归抗病新品种选育的宝贵基础材料,保护和发掘利用野生当归种质资源(尤其是道地产区的野生资源)显得至关重要。建议有关部门将岷县野生当归分布区域尽快加以保护。
赵锐明陈垣郭凤霞汪洋张尚智王瑞琪
关键词:资源分布
暗紫贝母花器官特征及有性繁育系统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采用田间试验与显微镜检相结合的方法,对漳县人工栽培的暗紫贝母花器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花器官特征和有性繁育系统,为暗紫贝母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鳞茎播种栽培3年的暗紫贝母植株单花顶生,偶见2花,花两性,初现花蕾绿色,花暗紫色,有淡黄色格纹,开花期5-6月,单花寿命6~8d,花钟形,同被花,花被6,2轮,离生雄蕊6枚,5枚紧围雌蕊,1枚外围,子房上位,柱头3裂,短裂片外露,毛状有分泌物。开花前柱头高于雄蕊,开放后雄蕊高出柱头,开花当天花粉量最大,活力最高并维持3d时间。花被长1.5cm的绿蕾柱头已具较强可受性。花药开裂与强柱头可受性同步,但后者持续期更长(6d以上)。单花花粉数约6000粒、胚珠数在160颗以上,花粉胚珠比(P/O)37.5,杂交指数(OCI)为4。传粉媒介为风媒和虫媒,访花者为蜂类、蝇类和蜘蛛,但数量极少,有性繁育系统应属于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
陈垣徐博琼郭凤霞白刚张荩凤张勇
关键词:暗紫贝母花粉活力
一种甘肃贝母鳞茎瓣繁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肃贝母鳞茎瓣繁殖方法,其步骤包括a.种鳞茎采收含①选择种株,确定采收时间,②及时采收种鳞茎;b.鳞茎分瓣含①优选种鳞茎,②分瓣;c.种鳞茎瓣贮藏催芽含①准备苔藓,②贮藏催芽;d.贮藏温度含①选择贮藏地点,...
陈垣郭凤霞
文献传递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为掌叶大黄种子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选用开花一致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开花10d后定期测定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结果:灌浆初期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起点相近,还原糖起点高,但均在花后16d内增加。之后可溶性糖短暂下降后波动上升,还原糖急剧下降后波动变化。淀粉积累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开花36d后达到相对稳定高的水平,积累速率受天气影响大。籽粒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变化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在花后36d内随籽粒充实显著提高,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掌叶大黄种子属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类型。籽粒淀粉含量达到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决定其发芽质量,最佳采收期在花后46~52d(7月上旬),茎秆尚未枯萎,籽粒淀粉含量达11.5%左右为宜。为防落粒应采用网袋采收,风干后脱粒。
石有太陈垣郭凤霞刘亚亚王俊英
关键词:掌叶大黄营养物质积累发芽特性采收期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21年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K、1/2(O+C)和C降低19.4%、15.2%和7.1%。药材产量则相反,O、C和1/2(O+C)栽培当归药材产量相当,鲜产量分别较CK提高105.9%、84.6%和78.2%。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根最长,侧根最多,单根最重,药材产量最高。化肥对根的增粗作用最大,但含水量高,根病率高,发病重。不同施肥每hm^(2)鲜药材产量与综合评价指数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O(9220.6 kg,0.926)>C(9038.5 kg,0.610)>1/2(O+C)(8728.4 kg,0.481)>CK(4897.4 kg,0.190)。每hm^(2)干药材产量排序为O(3149.2 kg)>1/2(O+C)(3098.7 kg)>C(2909.2 kg)>CK(1707.0 kg),与经济收益一致。在岷县道地产区黑膜覆盖栽培,纯施有机肥对当归药材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早薹率、根病率和发病程度,改善药材性状,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在当归标准化栽培中可推广应用,以改变当归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绿色有机栽培。
肖婉君郭凤霞陈垣刘兰兰陈永中焦旭升张碧全白刚金建琴
关键词:当归有机肥抗病性
冬播和春播育苗对党参苗栽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5年
在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对白条党参采用冬播和春播育苗对比试验,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苗栽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揭示党参冬播和春播育苗效应的差异性,探寻其最佳播种季节,为党参规范化育苗操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西县气候条件适宜党参育苗.冬播和春播育苗条件下,党参种子出苗进程变化趋势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春播后46~48d.与春播田相比较,冬播育苗田0~20cm 土层含水量高,党参种子提早6d出苗,苗栽产量提高47.8%,个体质量优异.春播育苗田出苗率较冬播田提高27.3%,但苗栽个体小,商品性差.以上说明,党参冬播育苗对规避春季干旱具有一定意义,建议党参规范化育苗按比例采用冬播和春播育苗方法,以降低春季遇严重干旱造成的春播种子不发芽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冬播,还是春播进行党参育苗时,播种后均应及时采取保墒措施,以覆盖小麦秸秆为佳.
赵亚兰陈垣郭凤霞郭志军刘希全
关键词:党参种苗土壤含水量
休耕和种植作物对黑麻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为了明确不同茬口土壤养分的固持残留水平,建立高效合理的轮作顺序以解决连作再植障碍问题。2018年在甘肃定西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随机区组设计、“S”形取样休耕1季、种植1季春小麦、马铃薯、蒙古黄芪和当归后0-20 cm层次的黑麻土壤,测定土壤全量、速效养分和阴阳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增加了0-20 cm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种植1季当归降低了0-20 cm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方差分析显示,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后0-20 cm层次黑麻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显著高于种植1季当归。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后0-20 cm层次黑麻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98和0.56,种植1季当归的综合指数得分仅为0.07。休耕1季是黑麻土壤用养结合的简便有效方法,种植1季蒙古黄芪是培肥黑麻土壤肥力的适宜作物。
姜小凤姜小凤郭凤霞郭建国郭建国董博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肥力
水杨酸对NaHCO_(3)胁迫下黄芪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节效应
2024年
【目的】探究外源水杨酸(SA)缓解盐碱胁迫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效应。【方法】以蒙古黄芪为供试材料,利用100 mmol/L的NaHCO_(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分别设置0.1,0.2,0.3,0.4,0.5 mmol/L外源SA对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进行调节,并以未加SA无NaHCO_(3)胁迫处理为对照1(CK1),未加SA及NaHCO_(3)胁迫为对照2(CK_(2)),测定蒙古黄芪种子萌发指标、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NaHCO_(3)胁迫下(CK_(2))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受到明显抑制,与CK1相比,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93.96%、93.45%、97.26%、97.50%,幼苗株高、单株鲜重、根系活力分别降低35.97%、37.61%、72.6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与CK_(2)相比,添加不同浓度外源SA后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显著提高(P<0.05),叶片质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分别降低了40.21%~56.56%、20.09%~46.39%,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根系活力得到不同程度增强,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积累量显著提高了7.63%~86.95%、5.51%~41.75%。【结论】外源SA可以有效调节NaHCO_(3)胁迫对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缓解渗透压并降低膜脂过氧化对黄芪幼苗带来的损伤,增强黄芪种子及幼苗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及抗盐碱能力,其以0.3 mmol/L缓解效果最佳。
李红玲陈垣郭凤霞梁伟董鹏斌王红燕
关键词:水杨酸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特性
不同茬口对高寒阴湿区当归养分吸收特性和药材质量的影响
2023年
为建立高效经济的当归生产模式,于2017-2019年在甘肃省渭源县设置5种作物茬口(T_(1):豌豆-小麦-当归,T_(2):豌豆-蒙古黄芪-当归,T_(3):豌豆-马铃薯-当归,T_(4):豌豆-休耕-当归,CK:豌豆-当归-当归)进行田间试验,秋季收获后测定不同茬口当归根、叶养分含量、根活性成分和产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隶属综合因子分析法确定5种茬口的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T_(2)处理有利于促进当归根、叶中氮、磷、钾吸收累积,根部氮、磷、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29.98%、32.96%、24.29%(P<0.05)、叶部氮、磷、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37.72%、42.08%、64.63%(P<0.05),且该茬口的当归产量、根的阿魏酸、浸出物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19.44%、17.37%、9.54%(P<0.05)。综合评价指数表现为T_(2)(0.74)>T_(4)(0.51)>T_(1)(0.48)>CK(0.29)>T_(3)(0.25)。综上可知,豌豆-蒙古黄芪-当归是高寒阴湿区当归高效经济生产的适宜模式。
姜小凤郭凤霞郭凤霞陈垣
关键词:当归养分吸收药材质量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