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庆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超声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绝经
  • 2篇绝经后
  • 2篇绝经后妇女
  • 2篇妇女
  • 2篇病变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L-6
  • 1篇血栓
  • 1篇阴道
  • 1篇阴道三维超声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机构

  • 7篇银川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郭庆
  • 4篇王红
  • 3篇姚建军
  • 2篇田向东
  • 2篇杨雨卿
  • 1篇张炳英
  • 1篇刘娟
  • 1篇蔡亭
  • 1篇马世霞
  • 1篇王金宁
  • 1篇郝会芳
  • 1篇陈彦香
  • 1篇高翔
  • 1篇刘丽

传媒

  • 6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7条下肢均为单肢病变,左侧19例(70.37%),右侧8例(29.62%),其中9例(33.33%)单纯肌间静脉丛血栓,18例(66.66%)肌间静脉丛血栓合并胫腓静脉血栓。治疗后复查:6条完全通畅,12条部分再通,8条无明显变化,1条下肢血栓有进展。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红郭庆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
螺旋CT血管造影、彩超和踝臂指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彩超和踝臂指数(ABI)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T2DM)病例,对其均行CTA、彩超和ABI检查,据PAD情况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价在糖尿病PA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42例CTA检查27例阳性,与DSA比较CTA评估糖尿病PAD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100%,符合率82%;彩超检查18例阳性,与DSA比较彩超评估糖尿病PAD的敏感性为55%,特异性100%,符合率55%;ABI检测22例阳性病人,与DSA比较,ABI评估糖尿病PAD的敏感性为60%,特异性100%,符合率为67%。结论 CTA、彩超和ABI是诊断糖尿病PAD一种简便、有效、可行的筛查方法,CTA可以代替DSA检查糖尿病PAD。
郭庆王红田向东姚建军
关键词:CT血管造影彩超踝臂指数下肢动脉病变
16排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 CT能够准确显示所有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并能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无侵犯、有无远处转移。27例GIST中发生于胃19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6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2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有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低度恶性11例,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多均匀强化;中高度恶性16例,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多不清楚,15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瘤内点状钙化1例,4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定位准确,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肿瘤恶性的判断提供依据,为GIST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后或化疗后患者的随访提供重要的信息。
高翔王金宁姚建军刘娟郭庆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体层摄影术X线
超声对绝经后妇女盆腔肿物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在绝经后妇女盆腔肿物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47例绝经后妇女肿物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盆腔肿物均为单侧病变,其中恶性10例(21.3%),良性29例(61.7%),生理性8例(17.0%),合并内膜病变9例;良性病变多为囊性,占67.56%;恶性病变多表现为混合性及实性,占90%。恶性病变临床表现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1%、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快速、有效地鉴别绝经后妇女盆腔肿物的性质,应作为妇女盆腔肿物筛查的首选方法。
王红蔡亭郭庆杨雨卿
关键词:绝经后盆腔肿物超声诊断
16层螺旋CT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讨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15例DSA证实,5例手术证实),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v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结果20例中肾下型16例,近肾型2例,肾上型2例。瘤体近端最大瘤径8-57mm,最小瘤径6-15mm;最大直径55-75mm,最小直径31-38mm,瘤体最长118mm。15例伴瘤体内附壁血栓(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2例合并髂总动脉瘤),其中囊状扩张4例,梭状扩张11例,囊梭状混合型5例;真性动脉瘤19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MSCTA可以快速、准确、无创诊断腹主动脉瘤,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郭庆姚建军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经阴道三维超声子宫内膜容积测量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软件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容积测量与二维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在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或二维超声发现宫腔占位、内膜不均匀性增厚病例58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二维式下测量内膜厚度,三维式下行内膜容积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宫腔镜检查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1正常对照组与内膜良性病变组、内膜恶性病变组,在年龄、产次、孕次、绝经年限、有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险因素,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子宫内膜厚度、体积,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在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血流分级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11例,III级血流显示率81.81%(9/11)。4对照病理诊断结果,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三维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准确性较二维超声提高,子宫内膜容积测量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红张炳英杨雨卿郭庆田向东
关键词:容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
脑白质损伤早期早产儿血清IL-6及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对疾病的诊断价值,为其进行有效诊断、积极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脑蛋白质病变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早产儿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进行住院观察的未发现脑蛋白质损伤的早产儿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3、7、14 d检测并比较其血清IL-6、NS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出生后1、3、7 d观察组患儿血清IL-6水平分别为(30. 01±3. 02) pg/ml、(28. 41±2. 17) pg/ml、(25. 30±1. 35)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 14±2. 28) pg/ml、(20. 18±1. 32) pg/ml、(20. 03±2. 21)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出生后14 d观察组患儿血清IL-6水平为(23. 03±2. 31) pg/ml,与对照组的(22. 31±1. 38) 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生后1、3、7 d观察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分别为(82. 60±15. 20) ng/ml、(60. 10±18. 40) ng/ml、(36. 10±14. 60)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 30±2. 01) ng/ml、(20. 18±1. 32) ng/ml、(30. 20±15. 4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出生后14 d观察组患儿血清NSE水平为(20. 30±14. 30) ng/ml,与对照组的(21. 20±13. 50)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监测早期早产儿血清IL-6及NSE水平变化情况可对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进行有效诊断,利于临床医师及时开展积极治疗,且各血清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评价患儿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丽朱玉李婷郝会芳陈彦香马世霞郭庆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白细胞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