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哲
- 作品数:91 被引量:43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测核素与胃蛋白酶原法诊断肠胆反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以核素判断肠胆反流为基础,分析胃蛋白酶原法诊断肠胆反流的可行性。方法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29例,排除胃癌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术后时间67d(58~99d)。口服99Tcm-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2h后,取"T"管胆汁,测定放射性活度来判断有无十二指肠胆道反流,将患者分为反流组和无反流组。以ELISA法测定两组受试患者胆管胆汁中的胃蛋白酶原Ⅰ、Ⅱ(pepsinogenⅠ、Ⅱ,PGⅠ、PGⅡ)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通过口服99Tcm-DTPA判断,29例患者中有11例存在肠胆反流,阳性率为37.93%。反流组与无反流组PGⅠ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组PGⅡ的质量浓度为(32.34±26.78)μg/L,明显低于无反流组[(112.50±127.09)μg/L](P<0.05)。检测PGⅡ观察肠胆反流的阳性率为27.59%。结论检测胆汁中PGⅡ法可以作为诊断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的新方法,其可靠性稍低于口服99Tcm-DTPA后检测胆汁中放射性活度的方法。
- 张立魁吴硕东金俊哲
- 关键词:肠胆反流胃蛋白酶原
- 原发肝癌个体化综合治疗237例分析
- 目的探讨肝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4年6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237例原发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16例接受了至少一种方法治疗,21例拒绝继续治疗,治疗方法为以手术或微创(微波...
- 姜洪磊梁健姜晓峰赵宇孙文郁马冬岩郭大伟王学范金俊哲
- DNA甲基转移酶1及其在肝细胞癌中的生物学意义
- 目的探索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细胞癌(HCC)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DNMT1在肝癌组织和来自受试者的配对非肿瘤性肝
- 李恒金俊哲林飞峰
- 极低频磁场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
- 目的探讨极低频磁场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方法HepG2细胞以2.0*104/L接种,生长于含有体积分数为0.1的热灭活新生牛血清和2mmol/L L-谷氨酰胺的DMEM培养基中,100Hz,0.6mT磁场对人肝癌...
- 林飞峰金俊哲李恒
- 肝癌微波消融术中出血的原因和预防
- 目的探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失血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9月-2009年3月期间136例肝癌微波消融术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术中出血的病人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硬化,肝功能的分级及与肝内主要血管的距...
- 唐裕福梁健姜晓峰金俊哲
- 经胆道镜测压观察硝酸甘油和西沙必利对Oddi括约肌作用的临床研究
- 西沙必利是常用的一种胃肠动力药物,有关其对SO的作用研究则较少,有人通过动物提出了相互矛盾的做法,该研究就是用经胆道镜SO压力测定的方法观察在临床常规剂下西沙必利对SO的作用.结论:经胆道镜SO压力测定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
- 金俊哲
- 关键词:硝酸甘油西沙必利胆道镜ODDI括约肌
- 文献传递
- 术中用化学止血胶致胆总管内异物一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患者女,78岁。4个月前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术后3周始关闭T管,为求拔管人院。人院时无明显不适,查体未见异常,化验正常。经T管胆道造影见:肝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最宽处直径约1.8cm.胆总管内未见确切充盈缺损影,随时间延迟十二指肠内见造影剂充盈。
- 姜洪磊金俊哲于浩梁健
- 关键词:止血胶T管胆道造影胆总管切开取石开腹胆囊切除T形管引流术
-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自发性腹腔内大出血11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肝硬化门脉高压致自发性腹腔内大出血临床罕见,死亡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 姜洪磊吴丹金俊哲刘星梁健
- 关键词:腹腔内大出血
- 肠屏障功能对豚鼠胆囊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肠屏障功能与胆色素结石形成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豚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成石组(PS)、肠黏膜保护组(GLN),分别给予正常饲料、胆色素结石致石饮食、添加肠黏膜保护剂谷氨酰胺的致石饮食,饲养8wk建立胆囊胆色素结石模型.检测并比较各组胆结石成石率、肠黏膜形态、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内毒素水平、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结果:成石组成石率为73.9%,与正常组相比,成石组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受损,血浆内毒素水平[由(77±43)×10-6EU/L增至(1367±525)×10-6EU/L,P<0.01]和内、外源性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高(内源性由122.1±39.5Fishman单位增至209.8±47.5Fishman单位,P<0.01,外源性由573.5±476.9Fishman单位增至2206.6±983.9Fishman单位,P<0.01).肠黏膜保护组成石率下降至44.4%,各指标均较成石组降低,内毒素水平[(156±97)×10-6EU/Lvs(1367±525)×10-6EU/L,P<0.05]、肠黏膜通透性、肠黏膜细胞受损程度均较成石组有显著性差异,而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胆色素结石与肠屏障功能异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肠屏障功能异常可能通过继发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改变,在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苏洋吴硕东金俊哲张振海范莹
- 关键词:肠屏障功能胆色素结石细菌移位Β-葡萄糖醛酸酶
-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手术体会被引量:4
- 2009年
- 总结分析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的治疗经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孔静吴硕东范莹金俊哲石刚
- 关键词:胰腺肿瘤腹腔镜胰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