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贵良
- 作品数:38 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湖南省某市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农村老年人自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以670名符合条件的本地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自杀意念的筛查,并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自杀意念阳性者87人及其对照进行社会人口学资料、Duke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总的时点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3.0%,男性10.3%,女性1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来源、家庭地位、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和疾病有无是农村老年人群产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论:冷水江市农村老年人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家庭地位高、夫妻关系好、子女关系好和无躯体疾病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应进行积极干预。
- 陶荣琴曾智钟贵良查文婷梁维君
- 关键词:自杀意念农村老年人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长沙市某戒毒所男性吸毒人群HBV感染状况及感染模式研究
- 目的:了解男性吸毒人群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感染模式.
方法:采取现况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某戒毒所戒毒的452名男性毒瘾者,用ELISA法进行HBV感染标志物检测.
结果:该男性吸毒人群HBs...
- 钟贵良刘爱忠黄民主梁维君关岚吕媛邓常青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吸毒戒毒所
- 文献传递
- 运用PG-SGA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
- 2020年
- 调查影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运用PG-SGA评价58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80例患者中,86.4%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胃癌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子宫内膜癌营养不良发生率最低。不同恶性肿瘤患者之间营养状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6.915,p=0.006)。消化道肿瘤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非消化道肿瘤(χ2=8.15,p=0.005)。根据PG-SGA评分量表定量分组,调查发现营养良好组、可疑营养不良组、中度营养不良组及重度营养不良组之间在体重丢失、体格检查、进食情况、胃肠道症状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恶性肿瘤患者的活动情况、情绪、睡眠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亦能影响其营养状况。结论:不同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应针对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的恶性肿瘤进行优先干预。
- 曾雪晴黄洁倪明锋刘嘉鑫钟贵良
- 关键词: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数据收集
- TBL联合CBL在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TBL结合CBL在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级、2018级研究生作为对照组,2019级、2020级研究生为,对照组的循证护理学课程采用单纯CBL教学,采用TBL联合CBL进行教学,分析、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在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提出循证问题、制定检索策略、查询及评鉴证据的能力、锻炼临床思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教学方式的接受度与满意度以及培养研究生应用证据能力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联合CBL较单纯CBL教学更有利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护理能力的培养。
- 王卫红钟贵良蒋芬蒋婉蓉
-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研究生TBL教学方案
- 个性化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指导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手术患者的饮食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 邓常青宋娟胡小翠邱翠玲钟贵良
-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营养状况
- 2009~2019年长沙县猩红热疫情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2009~2019年湖南省长沙县地区猩红热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未来猩红热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长沙县2009~2019年猩红热病例资料以及人口资料,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6整理汇总,统计学分析后,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9年长沙县猩红热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长沙县2009~2019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为1750例,年均发病率为16.73/10万。2009年发病率最低,为2.06/10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58.02/10万,2019年的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是2009年的37.75倍和28.18倍。长沙县2009~2009年猩红热在时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每年4~6月,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共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0.49%;主要发病年龄段是3~8岁年龄段人群,占总报告发病数的88%。职业人群主要为幼托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为910例,占比52%,学生和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为607例和230例,占比34.69%和13.14%。男性病例数为1063例,年均发病率为19.50/10万。女性病例数为687例,年均发病率为13.71/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5:1。结论:2009~2019年长沙县猩红热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呈现明显的"双峰"季节性分布特点,幼托儿童、学生以及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3~8岁为主要发病年龄段。
- 邓常青王佩瑶刘宗奇钟贵良
- 关键词:猩红热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 超纯总RNA快速提取系统
- 易银沙梁维君吕媛易尚辉张坚松李峰冯志明刘桃成张茂周桂凤钟贵良阎政礼袁炳秋陈文丽周鑫
-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长沙赢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横向委托项目;长沙市高新区2005年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长高新管发〔2005〕64号);2005年8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立项代码:05C2622430...
- 关键词:
- 关键词:总RNA
- 湖南省3个县乡村医务人员对新发传染病认知水平调查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湖南省3个县乡村医生对新发传染病认知水平,为农村新发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3个县(长沙县、平江县、邵东县)9个乡卫生院的乡村医生共209名作为调查对象,了解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对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几种常见和不常见新发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对新发传染病政策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新发传染病知识知晓主要途径等。结果本组调查对象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甲型H1N1流感等常见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SARS和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达80.9%;对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病毒、莱姆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对于新发传染病政策相关知识正确率较低,最低的是"甲类传染病未实行网络直报报告时间"一项,知晓率仅为4.3%。对新发传染病知识知晓途径通过培训获得的仅占5.3%。结论应加大乡村医生新发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政策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方式,提高其新发传染病防治能力。
- 邓常青杨倩钟贵良
-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乡村医生
- 2006—2012年湖南省长沙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湖南省长沙县2006—2012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6—2012年麻疹发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沙县2006—2012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共41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5∶1);高发年龄为6岁以内儿童,发病率以星沙镇最高,其次为黄花镇和金井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为主,高峰期为3~6月),2006—2008年麻疹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最高峰,在2009年开展强化免疫后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034,P〈0.01),但2011、2012年麻疹发病率又有抬头的趋势,通过2010年麻疹强化和2011、2012年麻疹查漏补种,发病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免疫强化后该县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应继续加强麻疹强化免疫与查漏补种工作,达到消除麻疹的目的。
- 邓常青刘宗奇张春颖钟贵良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免疫
- 2007年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干预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了解在校非医学类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各院系2007级非医学专业45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干预措施前后分别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将两次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健康教育前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6.17%,健康教育后为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健教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知晓率分别由健康教育前的63.75%、81.93%、69.81%提升到教育后的86.17%、93.10%、92.87%(P<0.05),但仍有41.70%的学生对艾滋病窗口期、潜伏期认识不足,25%学生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误区;健教前有61.9%的人表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艾滋病人,健教后却只有48.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干预后大学生歧视远离艾滋病人加重的现象,提示应加大宣教的力度。
- 邓常青张金艳钟贵良
-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