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克

作品数:30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汉语
  • 5篇介词
  • 4篇教育
  • 4篇方言
  • 3篇语言
  • 3篇语义
  • 3篇配价
  • 3篇现代汉语
  • 3篇现代汉语介词
  • 3篇教学
  • 3篇国际教育
  • 3篇汉语国际
  • 3篇汉语国际教育
  • 3篇汉语介词
  • 2篇虚词
  • 2篇语法变异
  • 2篇语法化
  • 2篇语言变异
  • 2篇语音
  • 2篇政治

机构

  • 16篇河南理工大学
  • 12篇河南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8篇闫克
  • 1篇刘永华

传媒

  • 6篇郑州航空工业...
  • 5篇宁夏大学学报...
  • 3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语言战略研究
  • 2篇天中学刊
  • 2篇语文学刊
  • 1篇汉字文化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时间名词“早起”再议
2019年
“早起”原为偏正短语,后因经常充当“先事→目的”类连动结构的前件,使得其句法独立性降低,语义信息背景化,表述功能由“陈述”变为“辅助”“修饰”。至宋代,“早起”因能出现在“每X”结构之中而凸现“指称”功能,并能与非自主动词搭配而实现从行为到时间的转喻,“早起+VP”由连动结构转变为偏正结构,“早起”由偏正短语转变为时间名词。在明清时期“早起”有了新的衍生形式,如针对词义扩大而出现的具体强化形式“早起起来”,针对词义淡化而出现的同义并列强化形式“清晨早起”,它们是对过度词汇化的积极补充。
闫克
关键词:早起连动结构指称转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能力的定位与培养——经典文献研读课的相关思考被引量:2
2017年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应用型"类别特征决定其培养工作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其"高层次"规格特征又决定其培养工作应兼顾研究能力,而研究能力培养的侧重当以内容的应用性为标准。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虽都有涉及研究能力的培养,但局限性明显,可行之策是设置专业经典文献研读课,加强对学生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经典文献研读课教学中应准确遴选阅读文献,注重指导学生通过制度化的有效阅读积累成功的研读体验,从而实现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初步培养。
闫克
关键词:MTCSOL应用型硕士
《说文解字》五行文化探析
2023年
文章从五行角度分析《说文解字》中五行字“金、木、水、火、土”以及五行部首字下众字所反映的文化意蕴。《说文解字》所反映的五行文化涵盖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许慎释义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说文解字》所反映的五行文化,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及社会生活、增强民族自信具有一定价值。
张世传闫克
关键词:《说文解字》汉字文化
现代汉语介词配价初探
介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但是,由于它在来源、意义、功能、分布等方面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所以自《马氏文通》以来,介词的语法性质、语法功能及其词类归属等问题一直都处在不停的争论之中。在现代汉语配价研究中,对介宾短...
闫克
关键词:介词格标记类型学词类系统
文献传递
产教融合赋能“中文+职业技能”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新模式被引量:1
2023年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实现高质量职业教育的保障。“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态势向好,但保障其发展的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亟待革新。当前社会背景下,要促进“中文+职业技能”双师型教师人才内涵式发展,就必须深化产教融合。职业院校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育师,协同打造高品质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明晰了“中文+职业技能”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特征。又基于其发展现况,深入剖析了其尚存不足之处。最后通过多重路径的构建,以期为“中文+职业技能”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可借鉴范例。
闫克马宁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南阳城区去开口化语音变异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普通话的接触性影响引发了南阳城区的"去开口化"变异,它是"开口化"音变背景下普方差异语言传播的结果,体现出语言接触的"无界"特征。经过调查统计,以例字为基准的结构变异率的分布状况显示,音变的词汇扩散已达中度显著水平,扩散过程的有序性是音变循"舌尖前>舌尖后>舌尖中"的路径推移,这跟各类声母与合口介音拼合的自然度紧密相关。以被试为基准的社会变异率的分布状况显示,音变的社会扩散水平分化突出,跟年龄、职业两变量关联密切,所体现出的社会扩散的有序性是,变异程度依年龄的增大而降低,语言窗口性行业倾向于选用新变式,这是中国语言规划发展历史的直接反映。诸种有序性共同表明,这一变异是一项进行中的变化,而有序的变异过程则体现了语言接触的"有阶"特征。
闫克
关键词:合口呼语言接触
“有+VP”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2019年
本文以开放式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当代汉语中"有+VP"语言变项在河南高校学生中的发展状况。统计结果显示,该变异现象的扩散过程逐渐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在社会扩散维度,除性别、年龄、方言背景等制约因素外,变异水平与说话人的网络使用之间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大致趋势是网络使用越频繁,"有+VP"变式出现的概率越高。在结构扩散维度,"有+VP"中VP的语义类型对变式的使用具有一定制约作用,基本表现是动作类动词比状态类动词更易促发"有+VP"的出现。
闫克
关键词:语法变异扩散
汉语国际教育中非语言因素教学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在跨文化教学中,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关于语言因素教学的研究已比较充分,而对非语言因素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都较为薄弱。这与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匹配的。基于对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具有辅助语义传递、辅助形象塑造、辅助文化展示、辅助情感培养等重要功能的认识,我们主张,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教师应当借鉴国外语言课堂充分运用非语言信息辅助教学的做法,在严格区分非语言信息国别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信息的诸种辅助作用,借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徐扬伟闫克
关键词:非语言因素汉语国际教育
变异社会语言学语音变项问题说略
2015年
语音变异研究是变异社会语言学的重心,语音变异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是变异分析向词汇、句法、话语等层面推进的关键。国内关于语音变异的实证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鼻韵尾变异研究"和"声韵调变异研究"。前者着力于对字词话语实现特征的考察,是特征本位研究;后者关注方音向普通话的靠拢趋向,以音节异读为考察基点。从类型上看,二者都是以音类为单位的离散式音变,其变异过程都要通过语素(词)的参差渐变来实现。对变异情况的考察,往往都是从实体音节变异入手,然后向概念音节变异转移。在这一分析过程中,界定变项的"结构—语义"标准发挥着相对有限的制约作用。
闫克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变项离散式
话语标记“我丢”的功能分析与历时探源
2023年
“我丢”作为近年流行起来的詈语口头禅,在语言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其句法位置十分灵活,可以出现在句子的各个部分,且句法位置不同时语用功能也有所差异,是一个典型的话语标记,具有表明情感指向、实现话轮转换等语用功能。历史探源表明,“我丢”在形式上属于“我+X”类性詈词,是广东话中“哗屌”的同音替换;其中,推动“哗屌”向“我丢”变异的原因包括詈词的雅化、詈词的情感转移功能和詈词的亲密化。
闫克宋环宇
关键词:话语标记詈词雅化情感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