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阚宝祥

作品数:15 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钻孔应变
  • 6篇地震
  • 5篇台网
  • 4篇前驱波
  • 4篇小波
  • 3篇震前
  • 3篇强震
  • 3篇反演
  • 2篇地震前
  • 2篇断层
  • 2篇断层活动
  • 2篇应变仪
  • 2篇时间滞后
  • 2篇台网记录
  • 2篇钻孔
  • 2篇钻孔应变仪
  • 2篇汶川地震
  • 2篇位错
  • 2篇小波分析
  • 1篇地球自由振荡

机构

  • 15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5篇邱泽华
  • 15篇阚宝祥
  • 13篇唐磊
  • 7篇周龙寿
  • 3篇宋茉
  • 2篇张超凡
  • 1篇易志刚
  • 1篇焦青

传媒

  • 5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年份

  • 5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泰安台钻孔差应变观测的实地标定被引量:7
2007年
结合钻孔差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借助体应变观测资料,提出了利用理论固体潮对泰安台差应变观测进行实地标定的新方法。通过对标定系数和滞后时间的分析认为:元件2、4工作状况比较稳定,观测值差应变2是比较可靠的;元件3的标定系数浮动较大。经过实地标定后,差应变1、2基本上与各自的理论值相一致。由于标定系数随时间变化,所以要针对特定问题的时间段进行实地标定。
阚宝祥邱泽华唐磊
关键词:泰安台时间滞后
用钻孔应变资料反演同震应力触发断层活动被引量:10
2006年
沿着同震应力触发的思路,提出了利用钻孔应变观测记录的同震应变阶反演同震应力触发断层活动的方法.这种反演是在对当地断层活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的基础上,依据位错理论进行的.用遗传算法进行这种反演可以在进行全局搜索的同时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对算法和程序的有效性检验以及对各影响参数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保证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考虑到实际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这样的反演结果可能反映的是当地被触发的断层活动的主要影响或综合效果.作为尝试,对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触发的北京地区断层活动进行了反演.
邱泽华阚宝祥唐磊张超凡宋茉
关键词:应力触发反演位错昆仑山口西地震
用小波分析方法检验强震“前驱波”被引量:4
2008年
1974年,金森博雄(Kanamon)首先在距震中近万千米的美国加州帕萨迪纳(Pasadena)地震台长周期地震仪记录中发现,1960年5月22日智利8.3级大地震前15分钟有振荡周期为300-600S的长周期波,称为“前驱波”。此后,一些地震工作者对“前驱波”展开了研究与讨论。各种讨论“前驱波”的文献给出了震前多种观测仪器记录的“前驱波”图像。归纳起来,一般系指震前周期为几十秒到几十分钟的地壳波动,
周龙寿邱泽华唐磊阚宝祥
关键词:前驱波长周期地震仪强震地震工作者地震前
用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资料检验大震“前驱波”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中国钻孔应变台网的13个台站观测精度达10^-10-10^-8量级TJ式钻孔体应变仪观测资料,深入分析2004年12月23日澳大利亚麦阔里岛MS8.0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S8.9大震前应变变化,对这两次地震"前驱波"进行了客观地检验。用高通滤波消除了周期大于128 min的固体潮汐影响,用回归分析方法消除了气压干扰。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128 min信号分解到6个不同频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提取出信号中微弱变化信息。根据小波变换提取的类似"前驱波"基本特征,提出"超限率"分析方法检验小波分解的细节部分。对所有细节部分的超限率时间序列的回归直线斜率进行统计,得出了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了正负比。这3项统计数据显示,大震前15 d之内不能普遍检测到"前驱波"。
周龙寿邱泽华唐磊阚宝祥
关键词:小波变换
钻孔应变台网记录的汶川地震前异常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汶川地震前是否存在观测异常变化?这不仅是地震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前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到异常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汶川地震震中附近100km范围内没有钻孔应变观测点。最接近震中的钻孔应变台是姑咱台,距主震震中140km。
邱泽华唐磊阚宝祥宋茉周龙寿
关键词:钻孔应变仪震前异常台网地震震中
用小波分析方法检验强震“前驱波”
<正>1974年,金森博雄(Kanamori)首先在距震中近万千米的美国加州帕萨迪纳(Pasadena)地震台长周期地震仪记录中发现,1960年5月22日智利8.3级大地震前15分钟有振荡周期为300~600 s的长周期...
周龙寿邱泽华唐磊阚宝祥
文献传递
用小波方法系统检验强震“前驱波”被引量:17
2009年
采用山东省泰安台观测精度达10-9量级的钻孔体应变仪观测资料,深入分析了2001—2005年MS≥7.5强远震前应变变化,对"前驱波"进行了客观、系统的检验.用高通滤波消除了周期大于128min的固体潮汐影响,然后用回归分析方法消除了气压的干扰.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128min信号分解到6个不同频段进行分析.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取出信号中微弱变化信息.根据小波变换提取的类似"前驱波"基本特征,提出了"超限率"方法,并对这种波形是否普遍存在进行了检验.该方法将单位时间内超过标准差的数据个数定义为单个超限率,类似"前驱波"波形存在时段内的超限率将高于正常时段.据此得出震前30天的超限率时间序列.用直线拟合该序列,最后对直线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用超限率方法分析了所有小波分解的细节部分,得出了超限率时间序列的回归直线斜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分析其正负比.这3项统计数据显示,强远震前15天之内不能普遍检测到"前驱波".
周龙寿邱泽华唐磊阚宝祥
用钻孔应变观测研究北京地区活断层的现今活动被引量:13
2007年
研究断层活动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险性最直接相关的是现今的断层活动情况。如果对当地断层分布和性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那么就可以根据位错理论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反演断层活动。用遗传算法进行这种反演可以在进行全局搜索的同时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北京地区的活断层研究程度比较高,同时有比较密集的钻孔应变观测台站。利用2003—2005年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活断层活动的初步尝试性反演表明,在此期间顺义-良乡断层北段和南口-孙河断层东南段的活动可能起主导作用,活动程度与小震活动有关系。
邱泽华唐磊阚宝祥易志刚焦青张超凡
关键词:钻孔应变观测断层活动反演位错
钻孔应变台网记录的汶川地震前异常变化
<正>汶川地震前是否存在观测异常变化?这不仅是地震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前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到异常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汶川地震震中附近100 km范围内没有钻孔应变观测...
邱泽华唐磊阚宝祥宋茉周龙寿
文献传递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时间滞后标定
2008年
经过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相对标定[1]以后,将应变观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拟合,使得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关性最大,发现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相位差。通过计算得出了相位差在时间上的表现形式,即时间滞后。我们计算了佘山、江宁、攀枝花、乐都、格尔木、湟源和门源7个台站的滞后时间,发现靠海较近的佘山和江宁台的体应变时间滞后分别为0.37和0.80小时,而其他5个内陆台站的体应变滞后时间大约在1.2~1.5小时以内,这可能说明海洋负荷潮对佘山和江宁的体应变影响较明显。各台站之间的差应变以及同一台站不同方向上的差应变都存在较大差异,个别台站的差应变出现相位超前的现象。
阚宝祥邱泽华
关键词:理论值钻孔台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