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炜
-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反]-β-法尼烯与氟取代物分子结构叠合差异分析被引量:12
- 2002年
- 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叠合法对蚜虫报警信息素 [反 ] β 法尼烯 (EBF)的氟取代系列物与EBF的结构进行比较 ,初步研究了EBF及其氟取代系列物的结构 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 1氟、 2氟及 3氟的取代物来说 ,在分子骨架共轭双键端进行氟取代修饰 ,所得取代物结构与EBF最为近似 ,可能具有生物报警活性。
- 阚炜张钟宁杨新玲黄文耀
- 蚜虫雄蚜与雌性母对性信息素及植物挥发物的田间反应被引量:1
- 2009年
- 田间观察了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Patch、山楂圆疣蚜Ovatus crataegarius(Walker)等3种蚜虫对性信息素[(4aS,7S,7aR)-荆芥内酯和(1R,4aS,7S,7aR)-荆芥醇]的反应,并且调查了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对桃蚜的田间引诱活性的相互作用。在有冬寄主或夏寄主植物的田中,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到桃蚜雄蚜与雌性母的数量显著多于对照诱捕器的诱捕数;但在非寄主植物的田中,却引诱不到桃蚜。苯甲醛(冬寄主植物桃树Prunus persica的主要挥发物组分之一)能够增强桃蚜雄蚜的引诱作用。绣线菊蚜雄蚜和雌性母对植物中提取的荆芥内酯有反应,而山楂圆疣蚜雄蚜和雌性母对植物中提取的和人工合成的荆芥内酯都没有反应,但对荆芥醇有反应。并且在荆芥醇中添加荆芥内酯之后对山楂圆疣蚜雄蚜引诱活性显著提高。还讨论了雌性蚜产生化合物被雄蚜作为性信息素、被雌性母作为聚集信息素以及性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相互作用。
- 董文霞张峰阚炜张钟宁
- 关键词:蚜虫田间试验性信息素植物挥发物
- 一种影响蚜虫行为的植物挥发性次生化合物被引量:20
- 2001年
- 萝卜叶中含有一种具轻微刺激气味的易挥发次生化合物.经室内的嗅觉实验和田间的引诱试验,表明该物质对桃蚜具有很强的引诱活性.室内外活性实验经t检验,与对照相比分别在0.001和0.01水平上有差异.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为4-甲硫基-3-丁烯异硫氰酸酯.
- 阚炜张峰张钟宁
- 关键词:萝卜桃蚜引诱活性农林害虫害虫防治
- 含反-β-法尼烯协同剂的灭蚜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含反-β-法尼烯协同剂的灭蚜农药及制备方法,特征在于将反-β-法尼烯协同剂加到常规灭蚜杀虫剂中,制备方法简单,而且该农药由于所含的协同剂可使蚜虫从植物叶片的背面逃逸出来,并在逃逸的动态过程中被农药中的灭蚜杀虫剂...
- 张钟宁方宇凌涂美华阚炜
- 文献传递
- 若干昆虫信息素及其氟取代类似物的合成、结构-活性研究
- 据文献报道,实验室一般多以橙花叔醇为原料来合成蚜虫的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橙花叔醇脱水生成(反)-β-法尼烯是典型的气-固催化反应,制约该反应的是气体的扩散速率。我们尝试了流化床,根据初步的实验结果,发现流化床可...
- 阚炜
- 关键词:蚜虫棉铃虫性信息素报警信息素
- 文献传递
- 寄主植物-蚜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4
- 2001年
- 综述了寄主植物 -蚜虫 -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重点阐述了 3个研究热点 :1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蚜虫及其天敌选择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2蚜虫信息素和蜜露对蚜虫天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3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蚜虫信息素作用的影响。对寄主植物 -蚜虫 -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全面了解 ,将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新思维。
- 张峰阚炜张钟宁
- 关键词:蚜虫天敌寄主植物植物挥发性物质三重营养关系寄主选择行为
- 蚜虫体内[反]-β-法尼烯含量差异的研究
- [反]-β-法尼烯是多种蚜虫报警信息素的主要组分,是蚜虫防御天敌的化学通讯物质。不同种类的蚜虫,不同龄期的蚜虫以及同种同龄而栖于不同作物的蚜虫体内合成的报警信息素的量是有较大差异的。
- 张钟宁张峰阚炜方宇凌
- 文献传递
- 蚜虫报警信息素类似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被引量:14
- 2003年
- 利用AccuModel和PowerFit软件比较了蚜虫报警信息素 [反 ] β 法尼烯 (EBF)的氟取代类似物与EBF的结构相似性 ,并对非EBF系列物结构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一氟取代化合物来说 ,在分子骨架两端进行取代修饰 ,所得化合物EBF0 4 ,EBF0 5 ,EBF12与EBF结构最相似 ;非EBF系列化合物的扭转角 (H2 5 C4 C5 C1和C5 C6 C7 C8)
- 杨新玲阚炜黄文耀张钟宁
- 棉铃虫性信息素与其单氟取代物分子叠合及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叠合计算对棉铃虫性信息素主要组分之一(Z)-9-16-碳烯醛的单氟取代物进行了叠合比较,初步研究了化合物的结构-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单氟取代来说,在离分子官能团最远处的取代所得取代物与原来的分子结构最为近似,并合成了该化合物.经过触角电位测定,与(Z)-9-16-碳烯醛活性基本相当,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阚炜张钟宁杨新玲方宇凌肖春
- 关键词:棉铃虫性信息素触角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