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嘉仪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形态计量学
  • 1篇抑郁
  • 1篇抑郁障碍
  • 1篇英文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证治
  • 1篇容度
  • 1篇三仁
  • 1篇三仁汤
  • 1篇湿温
  • 1篇湿温病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松质骨
  • 1篇糖皮质
  • 1篇糖皮质激素
  • 1篇糖皮质激素性
  • 1篇糖皮质激素性...
  • 1篇同性恋

机构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实验动...

作者

  • 4篇陈嘉仪
  • 1篇李青南
  • 1篇劳文俊
  • 1篇吴倩
  • 1篇贾欢欢
  • 1篇陆幸妍
  • 1篇黄韧
  • 1篇李昭凤
  • 1篇于洋
  • 1篇陈珺
  • 1篇汤哲
  • 1篇杨国柱
  • 1篇卢丽
  • 1篇林晓静

传媒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英文)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评价针灸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以针刺治疗方法为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并限定疾病名称进行检索,所有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8月5日。结果:纳入15个临床试验,分析表明,针灸结合西药组与针灸组在治疗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有效率、痊愈率和安全性均优于西药组。纳入分析的文献质量等级为低级。结论:有限的证据表明针灸治疗(包括针灸结合西药)有利于围绝经期抑郁障碍,当前证据足够支持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李昭凤吴倩符文彬陈嘉仪
关键词:针灸围绝经期抑郁障碍
不同频率给予地塞米松对大鼠胫骨皮质骨和松质骨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给予地塞米松(Dex)对大鼠胫骨皮质骨和松质骨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肌注给予Dex 1mg·kg-1,给药频率分别为每周2次、4次和6次,共计给药30d。取胫骨上段和中段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骨结构变化,结合骨形态计量学检测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宽度(Tb.Wi)、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以及皮质骨的骨组织总面积(T.Ar)、皮质骨厚度(Ct.Th)、皮质骨面积(Ct.Ar)、骨髓腔面积(Ma.Ar),以及骨外膜面周长(P-Pm)和骨内膜面周长(E-Pm)。结果①胫骨上段松质骨: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骨小梁排列密集,小梁较宽;每周2次组与之相比无明显变化,4次和6次组Tb.Wi变窄(P<0.05)。骨形态计量学进一步确认,与正常组相比,2次组无明显变化;4次及6次组%Tb.Ar和Tb.Wi均明显减少(P<0.05),而Tb.N和Tb.Sp无显著变化。②胫骨中段皮质骨:HE染色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皮质骨切片呈现淡红色、中空环状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次和4次组未见明显差异;6次组Ct.Th和Ct.Ar百分比相对减少(P<0.05)。骨形态计量学确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次组T.Ar,P-Pm,Ct.Th和Ct.Ar均明显减少(P<0.05),Ma.Ar,E-Pm无变化,Ma.Ar明显变大(P<0.05)。2次组T.Ar和Ct.Th显著减少(P<0.05),4次组仅T.Ar减少(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Dex的给药频率影响骨质疏松,增加糖皮质激素给药的频率,可以缩短骨质疏松形成时间。
杨国柱李青南陈嘉仪林晓静陈珺卢丽贾欢欢黄韧陆幸妍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胫骨松质骨皮质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三仁汤与湿温病证治刍议被引量:4
2014年
湿温病名首见于《难经》,至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兴盛始得大昌。在考据湿温病发展史的基础上,从分析三仁汤方义入手,浅议湿温病的证治,为临床辨证论治湿温病提供参考。
于洋劳文俊陈嘉仪
关键词:湿温病三仁汤
公众对同性恋者的包容度分析——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近年来,社会对同性恋的关注日益提高,由同性恋现象引发的多重社会效应日益显现。本文选取性别、年龄、收入、信息来源、学历、养老态度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的相关数据,对公众之于同性恋的包容度进行具体评估。研究发现:(1)女性群体比男性群体对同性恋性行为的包容度更大;(2)随着年龄的增长,公众对同性恋性行为的包容度越小;(3)随着收入和学历的增长,公众对同性恋性行为会更加理解与包容;(4)在网络上对同性恋问题有更多接触和了解,也会增进公众对同性恋性行为的包容度。
汤哲陈嘉仪邓莹钰
关键词:公众同性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