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胜

作品数:20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肝炎
  • 12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8篇慢性
  • 7篇慢性乙型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衰竭
  • 5篇肝功
  • 5篇肝功能
  • 4篇血清
  • 4篇疗效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4篇病毒
  • 3篇预后
  • 3篇腺苷
  • 3篇腺苷蛋氨酸
  • 3篇腺苷蛋氨酸治...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急性肝

机构

  • 13篇福州市传染病...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龙岩市第二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陈明胜
  • 9篇甘巧蓉
  • 7篇潘晨
  • 7篇江晓燕
  • 4篇杨惠安
  • 4篇张鑫
  • 4篇江晓燕
  • 3篇黄水文
  • 2篇林建辉
  • 2篇陈立
  • 2篇周锐
  • 2篇李孝楼
  • 2篇林春
  • 2篇刘宁
  • 2篇张元芬
  • 1篇余新华
  • 1篇胡盈莹
  • 1篇张元芬
  • 1篇刘宁
  • 1篇林太杰

传媒

  • 6篇福建医药杂志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第二十次全国...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角蛋白18的回归模型对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角蛋白18(K18)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于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内科就诊并被确诊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20例,随访3个月,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检测其血清K18(M30、M65)片段含量,并收集相关实验室资料,分析不同组间M30、M65、M30/M65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相应logistic回归模型(LRM)。再选取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51例,测定其M30、M65值,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计算LRM值,验证LRM模型诊断价值。结果对120例肝衰竭患者随访3个月,死亡40例,病死率33.3%。死亡组年龄、血氨、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65值高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糖尿病、肝硬化、肝性脑病、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基础病及并发症在死亡组中的发生率高于存活组。年龄、肝性脑病(HE)、上消化道出血、直接胆红素、M30/M6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模型LRM=0.061×年龄+0.69×HE+4.11×上消化道出血+3.201×in(直接胆红素)-3.875×In(M30/M65)-24.248。计算51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LRM值和MELD评分,并随访3个月,LRM模型AUC0.889,MELD评分AUC0.858,两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417,P〉0.5)。结论M30/M65比值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构建的包含M30/M65的LRM模型对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较高价值。
甘巧蓉江晓燕张鑫陈明胜潘晨
关键词:预后
角蛋白18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_ACLF)患者血清角蛋白18(K18)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lO月在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并被确诊为HBV-ACLF的患者120例,选择HBV-ACLF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CHB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名。ELISA法检测血清K18(M30、M65)片段含量,分析先人组的40例ACLF患者、CHB患者、健康体检者间M30、M65、M30/M65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所有HBV-ACLF患者随访3个月,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测定其M30、M65值,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7。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参数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HBV-ACLF组、CHB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30分别为(2.99±0.29)、(3.12±0.26)和(2.16±O.12)lgU/L(F=95.36,P〈0.01),M65分别为(3.41±0.29)、(3.38±0.29)和(2.01±0.11)lgU/L(F=217.60,P〈0.01),M30/M65分别为0.39±0.11、0.55±0.09和1.45±0.34(F=202.63,P〈0.01)。HBV-ACLF组白细胞计数、TBil、ALT、AST在3组中最高,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血Na^+、PTA最低。对120例HBV-ACLF患者随访3个月,死亡40例,病死率为33.3%。M30/M65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和0.668(Z=3.011,P〈0.01),M30/M65比值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9,P〈0.01)。结论K18(M30、M65)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30/M65比值对HBV-ACLF具有良好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意义。
甘巧蓉张鑫陈明胜江晓燕潘晨
关键词:预后
血清TNF-α与IL-1β水平与肝肺综合征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TNF-α与IL-1β水平与肝肺综合征(HPS)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收集4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PaO2、SaO2、PA-aO2、肺动脉最大直径等资料,分为Ⅰ组(并发HPS)和Ⅱ组(未...
欧旸潘晨江晓燕甘巧蓉张鑫陈明胜
关键词:肝硬化肝肺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与肝肺综合征预后的关系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与肝硬化并发肝肺综合征(HPS)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的4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肺动脉最大直径等临床资料,按有无并发HPS分为Ⅰ组(并发HPS,20例)和Ⅱ组(未并发HPS,2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Ⅰ组患者再根据随访结果分成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8例),应用ROC曲线法评价TNF-α和IL-1β对HPS的诊断价值。结果Ⅰ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134.62和56.05 pg/mL,均高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81,P〈0.05;Z=-2.935,P〈0.01)。TNF-α和IL-1β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20和0.771。死亡组的TNF-α和IL-1β分别为(163.73±41.73) pg/mL 和(77.53±41.80) pg/mL,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0和2.431,P均〈0.05)。结论血清TNF-α与IL-1β水平对肝硬化并发HP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初筛肝硬化并发HPS的患者。
欧旸潘晨江晓燕甘巧蓉张鑫陈明胜
关键词:肝肺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可以预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拟建立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35例,接受替比夫定(600 mg,1次/d)治疗至少24周,每2周进行1次随访,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过程中的检测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无HBV感染家族史(P=0.000 3)、较高基线TBil(P=0.002 6)和AST(P=0.007 4)水平、较低水平的HBV DNA载量(P=0.002 3)更可能出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根据这些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在24周时共有18例患者取得早期病毒学应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62.3%,95%可信区间为38.8%-85.9%(P=0.049),最佳临界值为0.85。CHB患者的风险评分〉0.85的CHB患者更可能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结论通过家族史以及基线TBil、AST和HBV DNA水平4个变量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替比夫定初治CHB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
黄水文刘宝荣陈明胜林春周锐杨惠安江晓燕潘晨李东良
关键词:比例危险度模型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自然史阶段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CHB患者在不同自然阶段时血清HBsAg水平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建立一种基于HBsAg的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接受肝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145例,其中HBeAg阳性73例。比较在不同自然史阶段以及不同HBeAg状态下患者HBsAg和HBV D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评价基于HBsAg的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肝纤维化判别函数的预测价值。统计学处理采用ANOVA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HB患者在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激活期的血清HBsAg分别为(4.29±0.69)、(3.56±0.61)、(3.22±0.64)和(3.54±0.50) lg IU/mL(F=16.72,P〈0.01);HBV DNA分别为(8.48±0.58)、(6.69±1.44)、(3.80±0.59)和(6.21±1.06) lg拷贝/mL(F=76.73,P〈0.01)。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G1、G2、G3、G4时的HBsAg分别为(4.44±0.65)、(4.00±0.72)、(3.74±0.62)和(3.28±0.50) lg IU/mL(F=9.198,P〈0.01);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S1、S2、S3、S4时的HBsAg分别为(4.55±0.54)、(4.04±0.89)、(3.59±0.63)和(3.34±0.50) lg IU/mL(F=10.66,P〈0.01)。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91,95%CI:1.013~1.175)和HBsAg(OR=0.190,95%CI:0.066~0.542)是HBeAg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肝纤维化判别函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9,高于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0.749)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0.763)。结论血清HBsAg水平在CHB不同自然史阶段存在明显差异,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而降低,以HBsAg定量建立的无创肝纤维化模型可以初步判断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陈明胜欧旸甘巧蓉吕旭江李孝楼陈立
关键词:自然史病理损伤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7 d,观察抗感染治疗2周内的疗效,比较分析预防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预防性抗感染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38例(46.4%)患者发生继发感染,预防有效组和预防无效组在凝血酶原时间、入住ICU的比例、入住ICU时间、接受深静脉穿刺的比例、Child-Pugh分级和Child-Pugh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ild-Pugh分级和入住ICU是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455[95%可信区间(95%CI):1.01~5.97,P=0.048]和4.12(95%CI:1.32~12.83,P=0.015)。结论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率较高,入住ICU和高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孝楼陈明胜甘巧蓉江晓燕陈立
关键词:肝硬化胃肠出血头孢菌素类
抗纤Ⅰ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
2003年
笔者用抗纤Ⅰ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标准诊断。随机将其分两组,治疗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5~48岁,平均34.
余新华陈明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肝炎乙型慢性肝纤维化血清学试验
肝豆状核变性模型大鼠血清肌钙蛋白Ⅰ改变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铜负荷4周组)、C组(铜负荷8周组)、D组(铜负荷12周组)、E组(铜负荷16周组),采用铜过量负荷法即喂饲含硫酸铜1g/kg的饲料和0.185%硫酸铜的水建立大鼠WD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各组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分别为:A组(0.36±0.27)μg/L,B组(0.39±0.28)μg/L,C组(0.65±0.56)μg/L,D组(0.56±0.51)μg/L,E组(0.91±0.63)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C、D组肌钙蛋白I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WD模型大鼠可能存在心肌损伤,且造模时间越长,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I升高越明显,提示心肌损伤越严重,铜可能参与了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王洪燕林太杰柯坤宇魏大海陈明胜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肌钙蛋白I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666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肝硬化基础、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治疗基线时临床检测指标,分析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满足正态分布的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66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有125例合并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76%,病原菌以真菌最多见(54.84%),年龄≥60岁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1.18%,年龄<60岁发生率为16.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36,P<0.01).125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合并肝硬化和糖尿病者均高于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胆固醇、甲胎蛋白、白细胞计数、Hb、PTA、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清钠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出现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比例高于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自发性腹膜炎、年龄、白蛋白、Hb、血清钠对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存在重要的影响,其中白蛋白、Hb、血清钠为保护因素.结论 肺部感染作为肝功能衰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肝功能衰竭的预后影响显著,早期预测肺部感染发生至关重要,对于高龄,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低白蛋白、低血清钠、低Hb的患者应及时预防并监测肺部感染发生.
陈明胜甘巧蓉江晓燕杨惠安胡盈莹潘晨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功能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