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来荣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腰椎
  • 5篇腰椎间盘
  • 5篇椎间盘
  • 5篇胶原
  • 5篇胶原酶
  • 4篇腰椎间盘摘除
  • 4篇摘除
  • 4篇经皮腰椎间盘...
  • 3篇突出症
  • 3篇介入
  • 2篇血管
  • 2篇腰间盘
  • 2篇腰间盘突出
  • 2篇腰间盘突出症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造影
  • 2篇摘除术
  • 2篇溶核术
  • 2篇盘移位
  • 2篇椎间盘突出

机构

  • 11篇连云港市东方...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作者

  • 11篇陈来荣
  • 8篇乔乃春
  • 6篇孙伟
  • 5篇王炳良
  • 3篇耿玉强
  • 1篇丁汇清
  • 1篇王波
  • 1篇朱云伟
  • 1篇刘希胜
  • 1篇张名忠
  • 1篇俞同福
  • 1篇李尤

传媒

  • 4篇当代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肾、盆腔巨大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肾、盆腔巨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收治的肝、肾、盆腔巨大囊肿患者16例,均予以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并观察患者预后。结果 1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无出血、发热、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查CT示残余囊肿腔均缩小至Ⅲ级。结论 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肾、盆腔巨大囊肿的临床疗效确切,适用于对无水乙醇耐受性差、高龄及体质虚弱的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来荣刘希胜
关键词:囊肿盆腔肿瘤聚桂醇
介入放射学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和导管定位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 9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表现 ,4例通过导管、导丝标记定位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9例血管造影 8例为阳性 ,4例导管均准确定位。结论 :血管造影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 ,导管、导丝定位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帮助。
乔乃春丁汇清陈来荣朱云伟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急性下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导管插入术
髓核造影在腰突症微创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髓核造影对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微创治疗前首先进行髓核造影,然后根据髓核造影情况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37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臭氧注射治疗;22例施行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臭氧注射治疗;7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7例单纯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13例单纯施行了臭氧注射治疗;5例单纯施行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臭氧注射治疗+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结果 所有10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髓核造影检查及微创治疗。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其中显效率86.3%(88/102),有效率10.8%(11/102)。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髓核造影对于选择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炳良耿玉强孙伟乔乃春陈来荣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胶原酶介入治疗
经皮摘除术联合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86例,L5~S1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l)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王炳良乔乃春陈来荣孙伟
关键词: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胶原酶椎间盘移位
大剂量胶原酶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胶原酶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盘造影后,经穿刺针向盘内缓慢注入50 mg/L臭氧30~50 ml,留针观察10 min,然后再根据突出物大小,注入溶于6~8 ml生理盐水的胶原酶1 800~2 400 u。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椎间盘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大剂量胶原酶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炳良耿玉强乔乃春孙伟陈来荣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造影胶原酶介入治疗
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PTV)患者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螺旋CT诊断该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彩色多普勒、MRI或手术证实的CTPV,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癌合并CTPV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扩张增粗,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扩张、紊乱的静脉血管影;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异常灌注;显示原发病灶。结论肝癌合并CTPV有特征性螺旋CT表现,螺旋CT可以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正确认识其CT表现对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在有CTPV形成时,经皮肝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王炳良乔乃春陈来荣孙伟
关键词:门静脉血管瘤海绵状螺旋计算机
经皮摘除术联合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86例,L5~S1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l)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王炳良乔乃春陈来荣孙伟
关键词: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胶原酶椎间盘移位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造影诊断及微创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髓核造影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02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微创治疗前首先进行髓核造影,根据髓核造影情况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32例患者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臭氧注射治疗;22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36例施行了臭氧注射+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2例患者单纯施行臭氧注射)。结果所有10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髓核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其中显效率51.0%(52/102),有效率45.1%(46/102)。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髓核造影对于明确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炳良耿玉强乔乃春陈来荣孙伟
关键词:椎间盘造影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胶原酶
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门静脉癌栓(TTPV)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结果36例TTPV患者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型",门静脉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36例中,门静脉主干合并右支癌栓12例,门静脉主干合并左支癌栓8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9例,单纯右支癌栓4例,单纯左支癌栓3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可以完整地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部资料。
王炳良乔乃春张名忠陈来荣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瘤栓螺旋CT
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院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的创新与实践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院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的创新做法和实践效果,为提高医联体建设水平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创新医联体体制机制、日常运行机制、健康管理机制,突出"技术、人才、管理"的对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结果:建立了三级医院带基层医院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扩大了医疗服务半径,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结论:院府共建、紧密合作的模式对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李尤王波陈来荣
关键词:医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