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福大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基因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4篇肠缺血
  • 4篇肠缺血再灌注
  • 3篇幼鼠
  • 3篇术后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肠缺血再灌注...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术
  • 2篇乳腺癌术后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腺癌
  • 2篇小儿

机构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肖福大
  • 4篇于明
  • 3篇董晓琪
  • 3篇高红
  • 2篇李春艳
  • 2篇蒋涛
  • 2篇张志波
  • 2篇李正
  • 2篇王练英
  • 2篇刘强
  • 2篇王慧贞
  • 2篇王伟
  • 1篇孙桂莲
  • 1篇张贺
  • 1篇韩玉昆
  • 1篇李欣芳
  • 1篇樊金辉
  • 1篇邹华伟
  • 1篇曲日斌
  • 1篇贾明轩

传媒

  • 6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年份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2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酮酸在幼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观察丙酮酸对急性阻塞性肠缺血再灌注 (I/R)的影响。方法  5 0只Wistar大鼠(幼龄 40只和成年 10只 )分为 5组 :手术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丙酮酸组、成年动物再灌注组。在 6 0min缺血和 12 0min再灌注后 ,进行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缺血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值和肠粘膜损害较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无明显变化 ;再灌注组血清ALT值明显升高 ,SOD活性明显减低 ,肠粘膜评分为 3.95± 0 .6 9,与手术对照组和缺血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丙酮酸组ALT值、SOD活性和肠粘膜评分与再灌注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幼龄再灌注组ALT值和肠粘膜评分均明显高于成年动物再灌注组 (P <0 .0 5 )。结论 幼鼠肠缺血可以引起肠粘膜和肝脏功能损伤 ,再灌注则加重这种损伤并导致肠、肝、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其机制与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大量产生有关。丙酮酸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 ;在相同条件下 ,幼龄动物比成年动物对肠I/R更为敏感。
韩鑫肖福大于明
关键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丙酮酸
豚鼠小肠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1994年
本研究利用豚鼠测定禁食时间不同和不同部位小肠对葡萄糖、乳糖、甘氨酸,亮氨酸吸收的诱发电位最大值(PDmax)及最大半饱和浓度(CK)。结果表明:空肠,回肠对葡萄糖,乳糖的吸收一致,对氨基酸的吸收,回肠的功能高于空肠,诱发电位均值与小肠吸收功能一致。提示,测定诱发电位可以定性定量地观察小肠对糖类及氨基酸的吸收情况。
王慧贞武君王伟蒋涛肖福大樊金辉
关键词:小肠诱发电位
先天性无肛畸形儿骶髓的异常改变被引量:4
1994年
采用连续切片的组织学方法,对10例先天性无肛畸形儿和5例正常新生儿的骶髓标本进行观察,发现10例畸形儿的末段能髓均存在不同类型的异常改变:6例中央管呈菱形扩大,实质变薄,1例中央管未发育,1例中央管内有一纵行隔膜,另外2例中央管横向扩大。除此之外,骶髓前用内侧群的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减少,高中位畸形儿和低位畸形儿分别为正常的34.4%和70.5%。本研究结果提示,肛门闭锁畸形可能是胚胎早期尾端神经管发育异常所致综合征的病变之一。
李龙李正王练英肖福大
关键词:肛门直肠骶髓儿童
无肛畸形动物模型病理、组织化学及其致病基因的研究
王练英张志波刘颖王伟李正肖福大高红
1)、用乙烯硫脲给Wistar大鼠胎鼠造成无肛畸形模型,发生率为50%-70%,实际工作中可用。2)、发现伴发畸形与无肛的低、中、高位顺序递增的规律。3)、观察到无瘘、有瘘肛门畸形及高、中、低位无肛与内外括约肌畸形的关系...
关键词:
关键词:无肛畸形肛门畸形动物模型病理组织化学致病基因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分析
1999年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erum trace elements in congenital bile duct dilatation.Methods The trace elements of serum including Cu, Zn, Fe, Ca and Mg were measured in sixty-six cases of congenital bile duct dilatation.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reacting bilirubin in blood were higher than normal.The concentration of blood bilirubin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Cu(r=0 4682,P<0 05) and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Zn(r=-0 6023,P<0 01).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Zinc before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fter operation(P<0 05).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Cu before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fter operation(P<0 01).Conclus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Cu and Zn can imply the extents of cholestasis and hepatic injury.
曲日斌肖福大王慧贞
关键词:微量元素先天性胆管扩张血清诊断
小儿横纹肌肉瘤p16基因缺失及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小儿横纹肌肉瘤 p16基因缺失及突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控制模板DNA量的银染PCR SSCP技术检测 18例小儿横纹肌肉瘤手术切除标本中p16基因第 1外显子。结果  18例中有 7例发生纯合性缺失 ,其纯合缺失率为 38.8% (7/ 18) ;1例发生突变 ,缺失 ,突变率为44 .3%。结论 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是 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
高红张志波李欣芳于明肖福大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聚合酶链反应P16基因缺失儿童
肠缺血再灌注时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探讨肠缺血 /再灌注时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α,TNF α)的来源及作用。方法 ① 4 8只雄性Wistar大白鼠体重 (130± 15 ) g ,分成 6组 (n =8) ,假手术组 ,缺血 30min组 ;缺血 30min ,再灌注组 ;缺血 30min ,再灌注 6 0min组 ;缺血 30min ,再灌注 90min组 ;缺血 12 0min组 ;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肠、肝组织TNF α蛋白表达和分布。③对肠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①肠粘膜免疫组化于缺血 130组 ;缺血 30min ,再灌注 6 0min组 ;缺血 30min ,再灌注 90min组时可见TNF α强阳性物质 ,缺血 30min ,再灌注 90min组 ;可见极强阳性物质 ;②缺血 30min ,再灌注 30min组 ;缺血 30min ,再灌注 6 0min组肝组织内可见阳性物质 ,缺血 30min ,再灌注 90min组 ;为强阳性物质 ;③肠组织HE染色显示I30’G肠粘膜轻度受损 ,缺血 30min ,用灌注 30min组 ;缺血 30min ,再灌注 6 0min组 ;缺血 30min ,再灌注 90min组肠粘膜中度受损 ,再灌注 12 0min组肠粘膜重度受损。结论 幼鼠肠缺血 /再灌注后TNF α在肠、肝内均有阳性反应 ,但肠粘膜内TNF α较肝内明显 ,因此推论幼鼠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早期TNF α可能主要来源于肠组织 ,并且介导幼鼠肠缺血
李春艳肖福大于明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肠缺血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转录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为探讨HIBD发病机制方法制备左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新生大鼠模型,用IL1β寡核苷酸探针,通过DNAR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IBD后海马、皮质不同时间IL1β及mRNA。结果斑点杂交技术敏感特异,最低可检出1pg总RNA,且IL1β寡核苷酸探针只能特异地与其相应核酸杂交。HIBD后1小时mRNA水平开始增高,3小时为高峰表达,12小时基本消失。其海马表达略高于皮质。结论IL1β转录水平表达在HIBD后早期出现,其作用可能与HIBD发病过程的炎性过程有关。
肖福大史金阳孙桂莲韩玉昆
关键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斑点杂交
大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后出血量的影响
1995年
大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后出血量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心脏外科(110003)张贺,王庆善,赵希武,肖福大体外循环术后出凝血功能异常并由此引起的术后大量出血是临床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1〕.本试验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儿应用大剂量抑肽酶(1...
张贺王庆善赵希武肖福大
关键词:体外循环抑肽酶出血量术后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的验证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IMRT)过程中剂量学验证的方法 ,保证IMRT治疗计划临床实施的正确性。方法 针对实施IMRT病人 ,使用CMSFOCUS92 0 0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出 5野IMRT治疗计划。利用固体水模板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建立三维等效体模。将待验证病人的IMRT计划移置到体模中重新进行优化 ,计算出体模中感兴趣点或平面上的剂量和剂量分布。将体模移放到加速器治疗床上 ,调用体模IMRT计划数据对体模进行模拟照射。使用 0 2 3cc电离室测量出体模中感兴趣点上的吸收剂量 ;使用RIT 113胶片剂量分析系统测量出体模中感兴趣平面上的剂量分布。然后和计划系统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验证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结果 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的测量结果基本上和计划系统计算的结果相一致。测量的绝对剂量误差在 3%以内 ,相对剂量曲线分布也是比较准确的。结论 IMRT计划剂量学验证是临床实施IMRT治疗过程中的可靠保证。
邹华伟贾明轩吴荣肖福大董晓琪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验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