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林雅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潜蝇
  • 6篇斑潜蝇
  • 5篇美洲斑潜蝇
  • 3篇气味结合蛋白
  • 2篇蛋白
  • 2篇乙酮
  • 2篇免疫
  • 2篇甲基
  • 2篇二甲基
  • 2篇甘菊
  • 2篇苯乙酮
  • 1篇蛋白酶
  • 1篇毒力
  • 1篇性信息素
  • 1篇烟粉虱
  • 1篇叶斑
  • 1篇乙基苯
  • 1篇荧光
  • 1篇入侵
  • 1篇三叶斑潜蝇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三亚市农业技...

作者

  • 8篇雷仲仁
  • 8篇张林雅
  • 5篇王海鸿
  • 3篇吴圣勇
  • 3篇邢振龙
  • 2篇吉青战
  • 1篇罗宏伟
  • 1篇李娟
  • 1篇王登杰
  • 1篇周国启
  • 1篇王凯歌
  • 1篇廉振民
  • 1篇张璐璐
  • 1篇于洁
  • 1篇张慧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美洲斑潜蝇气味结合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的美洲斑潜蝇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及其应用,该蛋白能结合包括4-乙基苯甲醛、甘菊蓝、3,4-二甲基苯乙酮、对乙基苯乙酮在内的气味物质,利用该蛋白和气味物质的结合可以进一步用于防治美洲斑潜蝇。
王海鸿吉青战张林雅雷仲仁
美洲斑潜蝇气味结合蛋白OBP13的鉴定与功能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克隆与鉴定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表达情况、系统发育及蛋白功能进行研究,为深入研究美洲斑潜蝇嗅觉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CR技术克隆美洲斑潜蝇OBP13编码区全长,用DNAMAN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用BLAST进行同源性比较,并使用MEGA6.0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对OBP13在美洲斑潜蝇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获取重组蛋白。设定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为337 nm,以1-NPN为荧光探针,研究OBP13与25种不同气味配基的结合特性。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制备的OBP13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对其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定位。将美洲斑潜蝇触角进行包埋、切片、免疫染色,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了解OBP13在触角感器中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获得了一个美洲斑潜蝇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LsatOBP13(Gen Bank登录号:KT250751)。LsatOBP13开放阅读框全长462bp,编码153个氨基酸,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17.80 kD,等电点为5.75,N-末端的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为Minus-C OB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地中海实蝇Ccap OBP99a-like位于同一小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检测LsatOBP13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发现LsatOBP13在触角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组织。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对25种气味配基的结合能力检测,发现LsatOBP13与反式-2-己烯醛、芳樟醇、1-辛烯-3-醇、α-紫罗兰酮、苯并噻唑、β-紫罗兰酮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解离常数分别为12.592、10.995、11.165、11.224、10.336、9.218μmol·L^(-1),其中与β-紫罗兰酮亲和能力最强。通过免疫荧光定位,发现其在触角中主要定位在毛形感器�
陈东凯张林雅邢振龙邢振龙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气味结合蛋白免疫荧光定位
三叶斑潜蝇入侵十年来在我国的扩散
[目的]三叶斑潜蝇于2005年首先发现于广东,随后逐渐在华南及沿海地区蔓延扩散:海南(2006)、福建(2006)、广西(2008)、浙江(2008)、江苏(2008)、上海(2008),而在我国的内陆地区却一直没有关于...
邢振龙张林雅吴圣勇王海鸿雷仲仁
关键词:三叶斑潜蝇
参与烟粉虱免疫反应的clip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解参与烟粉虱免疫反应的clip丝氨酸蛋白酶(clip-domain serine proteases in Bemisia tabaci,Bt CLIPs)基因,对已鉴定的8个Bt CLIPs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序列分析,与冈比亚按蚊、家蚕、黑腹果蝇、烟草天蛾4种模式昆虫的同源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通过q RT-PCR检测球孢白僵菌侵染烟粉虱4龄若虫后Bt CLIPs的时间表达模式。结果显示,8个Bt CLIPs基因均为含有CLIPs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Bt CLIP19、Bt CLIP20和Bt CLIP21独自聚在进化树的一支上;其它Bt CLIPs均与4种模式昆虫中的1种或多种同源蛋白聚在一起;与对照相比,8个Bt CLIPs基因受球孢白僵菌侵染后在不同时间的相对表达量均上调,但诱导程度不同,48 h的相对表达量达最高,其中Bt CLIP19上调表达最明显,为对照组的71倍。研究表明,8个Bt CLIPs可能参与烟粉虱对真菌侵染的免疫反应,并成为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靶标。
于洁王登杰张林雅雷仲仁王海鸿
关键词:烟粉虱丝氨酸蛋白酶免疫反应
一种美洲斑潜蝇气味结合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的美洲斑潜蝇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及其应用,该蛋白能结合包括4‑乙基苯甲醛、甘菊蓝、3,4‑二甲基苯乙酮、对乙基苯乙酮在内的气味物质,利用该蛋白和气味物质的结合可以进一步用于防治美洲斑潜蝇。
王海鸿吉青战张林雅雷仲仁
文献传递
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毒力和产孢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通过开展连续继代培养对高毒菌株产孢和毒力的影响研究,获得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毒力和产孢量均高且稳定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进一步提出有效防止菌株退化、优良菌株保存和改良的方法与措施,为高效菌株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室内条件下,采用浸虫法,用浓度为1×10^7个孢子/mL球孢白僵菌悬浮液处理西花蓟马初羽化成虫,分别测定28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将筛选出的4株高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分别涂布于玉米琼脂(CMA)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上,比较不同菌株以及不同培养基之间产孢量的差异,筛选出高产孢菌株与产孢培养基,以筛选得到的白僵菌菌株为初始菌株F_0,把F_0代球孢白僵菌分别接种于CMA培养基、添加蝉蜕的CMA培养基和添加西花蓟马虫尸粉的CMA培养基,分别测定经过不同培养基连续5代继代培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并测定产孢量。使用模型模拟分析球孢白僵菌菌株经过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后培养代数与产孢量的关系,并对不同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培养代数的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与其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中时(LT50)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毒力与产孢量的相关关系。【结果】经过室内毒力测定,处理5 d后,菌株DZDC-9、GZGY-5、WLMQ1-8、SZ-26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校正累积死亡率均高于90%,LT50均在3 d内,毒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比较高毒力菌株在两种产孢培养基上的产孢量,发现4株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菌株DZDC-9的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3株,4株菌株在CM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均明显高于SDAY培养基。随着白僵菌菌株在CMA培养基上连续5代的继代培养,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呈现下降趋势,从第3代开始致病力显著降低,而添加蝉蜕的CMA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培养代�
张慧吴圣勇李娟张璐璐张林雅雷仲仁
关键词:西花蓟马球孢白僵菌继代培养毒力产孢量
三叶草斑潜蝇幼期密度效应及其与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卵密度和幼虫密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其种内竞争的密度效应;明确三叶草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L.sativae)在不同1龄幼虫密度下,各自幼虫对食物资源的竞争能力,探索两种斑潜蝇之间的种间竞争取代机制。【方法】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用针刺死三叶草斑潜蝇多余的卵和幼虫,使其形成不同的卵密度梯度和1龄幼虫密度梯度,再继续培养。根据相关文献判定昆虫各种致死因子是否存在密度依存性的方法,令N1为该因子作用前的虫口数,N2为该因子作用后的虫口数。以lgN1为因变量,lgN2为自变量,求回归系数,再以lgN1为自变量,lgN2为因变量,求回归系数。如果这两条直线在b=1的等分线一侧,则认为作用于N1→N2之间的因子为密度依存因子,如果这两条直线在b=1的等分线两侧,则不认为是密度有关因子。选取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各1、2和3对成虫,在固定叶片面积上产卵24 h后,形成不同的卵和幼虫密度,统计后代中两种斑潜蝇的生长状况,分析卵密度和1龄幼虫密度对种间竞争取代的影响。【结果】三叶草斑潜蝇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的存活、生长发育以及发育速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实验室饲养条件下三叶草斑潜蝇卵存活率均在91%以上;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幼虫密度对幼虫的存活率、平均蛹重、化蛹率、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寄主植物矮生菜豆上,三叶草斑潜蝇1龄幼虫密度超过0.87头/cm2时,幼虫死亡率上升,平均蛹重减少,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1龄幼虫密度对三叶草斑潜蝇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没有影响,对羽化成虫的雌性比也没有影响;卵密度对两种斑潜蝇各自的竞争力没有影响,不同卵密度下两种斑潜蝇总的孵化率均在94.25%以上。两种斑潜蝇�
益浩王凯歌张林雅雷仲仁罗宏伟廉振民周国启
关键词:三叶草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密度制约种间竞争
美洲斑潜蝇性信息素结合相关蛋白的鉴定及其表达谱分析
[目的]鉴定美洲斑潜蝇性信息素结合相关蛋白基因并检测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日龄的成虫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从美洲斑潜蝇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性信息素结合相关蛋白基因序列,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扩增得到这些基因的cDN...
张林雅王海鸿邢振龙吴圣勇雷仲仁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克隆表达谱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