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旭东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民事
  • 2篇司法
  • 2篇仲裁
  • 2篇民事检察
  • 2篇劳动争议
  • 2篇检察
  • 2篇法理
  • 2篇城市
  • 1篇调解
  • 1篇新型城市化
  • 1篇一体化
  • 1篇争议仲裁
  • 1篇正义观
  • 1篇社会治理
  • 1篇审查
  • 1篇审判
  • 1篇审判监督
  • 1篇审判监督程序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城

机构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中共广州市委...
  • 1篇广州行政学院

作者

  • 9篇黄旭东
  • 1篇黄克亮
  • 1篇丁旭光

传媒

  • 4篇探求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人大法律评论
  • 1篇法治论坛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建立和完善广州生态城市建设保障机制的思考
2015年
广州正处于从快速拓展走向优化提升的转型时期,在具体开发建设行为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广州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政策法规保障、生态补偿机制、投融资机制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分析广州生态城市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环境治理的监管政策、引入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等对策建议。
丁旭光黄克亮吴瑞坚黄旭东
关键词:生态文明
新型城市化中的城乡土地统筹问题
城市化应该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终极目的,只有打破城乡分割,实现城乡之间在空间构架、产业布局、社会分工、人口流动等方面的一体化运行,城市化才是一个可持续、并且真正具有远景意义的历史过程.一旦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城市化也...
黄旭东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美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及其启示被引量:3
2013年
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是根据劳动争议的特性而建构的新型ADR,并分为权利仲裁和利益仲裁。权利仲裁属于自愿仲裁,包括怨情申诉程序和仲裁程序。利益争议事项涉及劳资双方的未来利益,仲裁往往是为促成劳资双方的集体协商。为保障仲裁的公正性,美国法院通过多个判例构成了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制度。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应正视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建立体现劳动仲裁特性的仲裁体制。
黄旭东
关键词:劳动争议司法审查
民事检察和解之法理思辨被引量:1
2012年
在当前的司法环境下,检察机关对不符合抗诉条件或没必要抗诉的民事申诉案件促成当事人和解,能动地解决纠纷,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基础。不过,民事检察和解只是一种检察实践创新形式,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检察和解过程潜伏司法行政化倾向,和解协议的效力有限。因此,为避免民事检察和解陷入"内卷化"危机,应将和解与抗诉相结合,促进检法合作,建立和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规范检察和解的具体程序,从而实现民事检察和解机制的整体化构建。
黄旭东邓娟
关键词:民事检察和解检察机关
整体正义观下的“诉前联调”被引量:1
2015年
诉前联调作为当前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司法策略,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整体正义观的视角来观察这一司法实践,不仅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也是对当事人诉讼成本、法院司法资源的合理考量。这一行动目前限于司法政策层面,各地根据本地情况展开了不同的做法,但也因此不约而同地面临着法理拷问、现实的人员和财政问题。从"权力分享"、"诉讼与非讼新法理"的视角进行思考,诉前联调将迎来更为包容的发展空间。
黄旭东
关键词:委托调解司法确认
论法治视域下的社会治理被引量:1
2015年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等多重转型,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凸显,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尤为突出,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结合国内外治理经验,最为重要的是要把法治思维模式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思维模式,注重法律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确立公共权力运行的规则意识和公民的契约意识,通过法治的方式来实现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和持续性。
黄旭东
关键词:社会治理法治
论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权的适用法理与制度构建——基于程序保障论的省思被引量:2
2018年
现行《民事诉讼法》全面强化了民事检察监督职能,赋予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这既是保障民事检察监督质量的现实要求,也符合权力制衡、检察官客观义务等深层法理。但目前立法的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的程序指引,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调查核实权时引发了不少问题和争论。对此,应以民事检察监督的诉讼法理进行思考,明确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的行使原则、目标对象、具体事项、启动方式、调查方式和证据效力,并以程序保障论来建构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制度。
黄旭东
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法理基础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法检顺位”规定之质疑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审判监督程序作了重要修改,特别是明确了检察机关监督的顺位问题,即规定当事人只能先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在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再审裁判有明显错误时,当事人才能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这就确立了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法检顺位"模式。但是,这一立法创新并不符合审判监督程序的立法目的,对当事人也构成了诉讼权利的强制行使,有违再审启动诉权化改造的初衷,也弱化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应该在未来的立法中予以矫正。
黄旭东邓娟
关键词:民事审判监督
劳动争议仲裁强制性之思考:台湾的经验与启示被引量:2
2014年
仲裁作为纠纷解决方式,其运用多以自愿为前提。但基于劳动争议的特殊性,台湾地区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设置了强制仲裁,对特定的调整事项劳动争议在申请仲裁、交付仲裁和裁决效力等方面规定了"强制性"。与之相较,大陆地区劳动争议仲裁机制虽在程序设计上以强制性为主轴,但由于在整个劳动争议处理体系上并没有实行"或裁或审",仲裁裁决效力的强制性反而十分有限,所谓的"强制仲裁",在着力点和效果上也就完全偏离了应有的场域。
黄旭东
关键词:劳动争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