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原

作品数:18 被引量:28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沉积物
  • 4篇污染
  • 4篇化合物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油源
  • 3篇原油
  • 3篇化学特征
  • 3篇洱海
  • 3篇表层沉积物
  • 3篇沉积环境
  • 2篇氮化合物
  • 2篇营养盐
  • 2篇油矿床
  • 2篇油源对比
  • 2篇源岩
  • 2篇烃类
  • 2篇盆地
  • 2篇重金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兰...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共兰州市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作者

  • 18篇李原
  • 7篇李任伟
  • 6篇罗斌杰
  • 6篇周世新
  • 3篇段毅
  • 3篇曾凡刚
  • 2篇林舸
  • 2篇周叶
  • 2篇张淑坤
  • 2篇刘士林
  • 2篇李智明
  • 2篇郭利果
  • 2篇龚发雄
  • 2篇李禾
  • 1篇李立武
  • 1篇孟仟祥
  • 1篇卢家烂
  • 1篇夏燕青
  • 1篇康仁华
  • 1篇王春江

传媒

  • 11篇沉积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云南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3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库车坳陷中生代海侵事件对有机质的影响被引量:9
1999年
对库车河剖面三叠侏罗系重要生烃组段进行了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单体烃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侵层位与非海侵层位在生物组成和生标特征等方面明显不同,海侵带来了不同的生物体,使有机质类型发生了改变。在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方面表现为Pr/Ph小于1,甾烷含量丰富,甾烷中C27化合物丰度与C29相当,三环萜烷有C21<C23>C24的分布特点,单体烃同位素表现出富集轻碳同位素的特点。中生代海侵事件对塔北隆起区及库车拗陷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世新李原张中宁罗斌杰罗斌杰段毅
关键词:中生代海侵有机质特征油矿床
南沙群岛海区现代海洋沉积物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1997年
南沙群岛海区第四纪沉积物的芳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NS90-109和NS90-103沉积物有丰富的芳烃种类,位于礁区上陆坡的NS90-109样品的芳烃相对丰度较高。低分子量的芳烃化合物含量很低,如萘系化合物低于检测限,与未被污染现代海洋沉积物的芳烃分布特征一致。芳烃各种热演化参数值较低、多环芳烃的烷基化程度较低,而古代沉积物成熟度较高,反映了有机质初期演化阶段的特征。NS90-109样品的甲基硫芴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于湖沼相和咸水—盐湖相。NS90-109现代海洋沉积物的三芴分布特征与其它环境不同,应属于未被污染的现代海洋沉积物,属于有机质演化的初期阶段,母质来源于海洋生物的多环芳烃前身物以及陆生植物自然大火燃烧物,后者经过风的长距离搬运。
李原周世新曾凡刚罗斌杰李智明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区现代沉积物芳烃化合物地球化学
指示沉积环境的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被引量:2
2000年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茫崖拗陷、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以及吐鲁番盆地油田的原油和油源岩非烃馏分的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分布特征, 发现不同形成环境的原油中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分布有着显著差异. 湖沼相形成的原油具有高含量的苯并噻唑、较高含量的烷硫基苯并噻唑和2(3H)-苯并噻唑酮、2,2′-二硫基联苯并噻唑含量较低的特征; 微咸水-咸水湖相形成的原油, 苯并噻唑和2, 2′-二硫醇联苯并噻唑的丰度都比较高, 而烷硫基苯并噻唑和2(3H)-苯并噻唑酮含量较低.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属弱碱-弱酸性化合物, 其稳定存在的条件与其所处的环境介质因素有关. 碱性环境利于氮碱类稳定存在, 而酸性环境中则以弱酸性的含氮化合物为主要稳定产物.
李原李任伟周世新罗斌杰
关键词:原油油源岩沉积环境
南沙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样品中甾、萜类化合物研究
1997年
本文对南沙及其邻近海区表层样品中甾、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饱和烃组分GS-MS分析,检测出丰富的甾、萜烷。甾烷和五环三萜烷的相对丰度和构型特征表明,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经历了一定的演化,具有丰富的"地质型"甾萜烷,一些样品的成熟度参数反映出有机质演化已进入生油门槛。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原生有机质在特定的物化条件下(温度、压力和粘土矿物催化)演化形成,与石油烃污染和再造有机质并无明显关系。
周世新曾凡刚李原罗斌杰段毅宋之光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南沙海区有机地球化学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中气体包裹体组成及其碳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0
2003年
通过分步加热法和真空电磁破碎法,对塔参1井深层(>5700 m)碳酸盐岩包裹体中微量气体组分进行了质谱计在线检测,并对真空电磁破碎法释放的气体进行了碳同位素测定。组分测定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获得的气体成分有差别,但总的情况是深层碳酸盐岩中包裹气体成分以CO_2为主,其次为烃类气体CH_4,C_2H_6和C_3H_8。非烃气体CO在分步加热法中丰度较高,而在真空电磁破碎法测定中含量较低,包裹体中N_2,H_2和O_2含量较低。在5713.7~6422m的下奥陶统和上寒武统中,气体包裹体δC_1表现出富^(12)C,类似于生物气的特点(-52.‰ ~-63.1‰),但其组分却没有生物气“干”的特征。深层包裹体中这一特征可能主要与烃类气体的运移分馏因素有关。塔中个别深层天然气中较轻的CH_4碳同位素特征可能也有类似成因。而在下寒武统7117~7124m处的气体包裹体则δC_1较重,为高成熟度CH_4的特点。深层碳酸盐岩包裹体中δ^(13)C_(co_2)主要表现出无机成因的特点,与塔中天然气的CO_2碳同位素值所表现的成因一致。
周世新王先彬孟自芳李原P.Farrimond李立武段毅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碳同位素二氧化碳烃类气体
渤南洼陷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9
2006年
质谱和质谱-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多呈单峰型,主峰碳多为C21-C24,无明显奇偶优势。受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因素的控制,两者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的Pr/Ph值低,而伽马蜡烷含量高,指示着半咸水-咸水甚至盐湖相的强还原水体环境;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的Pr/Ph值稍高,而伽马蜡烷含量较低,指示着淡水-微咸水的还原环境。奇偶优势比、碳优势指数、C32藿烷22S/(22S+22R)、C29甾烷20S/(20S+20R)和ββ/(αα+ββ)等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基本上达到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生成。
刘士林李原郭利果林舸龚发雄周叶
关键词:沉积环境成熟度油源对比
云南洱海的环境沉积学研究──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水流方向和能量被引量:25
1999年
根据粒度分布特征、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推测洱海存在以下几种湖水流动特征:第一、弥直河水流,方向由北向南形成了洱海北区水流向南部的原水动力,其沉积物在北区形成大的弥直河三角洲;第二、由洱海西岸向东岸,入湖的溪流召!起的辐射流,这种辐射流体现在太湖河流沉积物形成的扇三角洲上,沿西岸向湖心推进,在湖心和东岸被减缓;第三、存在沿西岸的南北向的湖水流动;第四、受水下地形影响,存在围绕湖心的环状流动,由粒度分布推测水流方向为反时针。它形成了现今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多向多源水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原李任伟尚榆民李宁波
关键词:洱海粒度分布表层沉积物
渤海沿岸环境沉积调查:As、重金属、氮和磷污染被引量:15
2008年
对天津,河北和辽宁地区沿渤海海岸沉积物进行了粒度,重金属、As、P和N的分析表明,在表层沉积物(<62.5μm粒级)中重金属和As的含量变化很大。在天津地区Hg、Cd、Cu、Ni、Pb、Zn、Cr、Mn和As的平均含量(μg/g)分别为0.15、0.19、31.6、46.5、29、112、82、1008和16.2,辽宁地区它们分别为0.08、0.44、24.2、34.1、29、96、64.4、976和13.1,在河北地区它们分别为0.03、0.13、20.3、28.7、22.7、58、63、888和8.5。天津地区Hg、Cr和As的高值(μg/g)为0.26~0.35,83.4~94.9和23.3。河北省个别地区Hg、Cd和Zn含量(μg/g)高达3.12,2.01和602。上述结果反映渤海沿岸沉积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As的污染。天津环渤海地区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mg/g)分别为0.7~1.5和0.7~1.0,它们在辽宁地区分别为0.5~1.0和0.5~0.7,在河北地区一般为0.6~1.2和0.5~0.8。但是,在河北个别明显遭受Hg、Cd和Zn污染地区的沉积物中TN和TP含量(mg/g)分别高达6.6和1.5,需要研究它对底栖生物的危害。
李任伟李原
关键词:沉积物质量重金属ASP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第四纪气候演化的非线性特征被引量:1
1996年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近18.5万年以来气候与环境非线性研究表明曾发生三次明显气候转变,形成四个映射区。其中氧同位素第5期与第4期转变较明显,其次是氧同位素第6期与第5期的转变,最后是第3与第2期之间的变化,这与全球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得到了氧同位素和古生物资料的进一步印证。半深海-深海海底沉积物有机质演化阶段在海进海退过程中表现出垂直分带和非线性变化。上陆坡以氧化堆积带为主,有机质供给多、但消耗迅速且水动力相对强;中陆坡为利于有机质保存的还原带;下陆坡为有机质缩合阶段,陆坡下缘-远洋为有机质沉降氧化带与沉积埋藏阶段的植烷形成带。这几个带在古气候、古海平面非线性变化中是沿海底向上或向下迁移的,其变化是非线性的。
李原孟仟祥罗斌杰罗斌杰
关键词:南沙群岛古气候古环境第四纪
全文增补中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烃类污染及来源被引量:34
2001年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游离(气态和液体)烃含量为0.01~0.14 mg/g.它们富集在黏土粒级之中.沉积物中石油成因的烃类主要来自三角洲地区,热解成因的烃类主要来自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工业和民用煤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多环芳烃应是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热解成因烃类的重要来源.在遭受原油污染地区,原油可快速地被微生物降解.
李任伟李原张淑坤李禾
关键词:沉积物烃类黄河三角洲原油污染水质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