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华

作品数:124 被引量:424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政府咨询委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经济管理
  • 42篇社会学
  • 40篇政治法律
  • 6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1篇社会
  • 12篇社会学
  • 9篇社会管理
  • 8篇文化
  • 7篇社会分化
  • 7篇内生
  • 6篇民生
  • 6篇和谐社会
  • 5篇人民
  • 5篇社会建设
  • 5篇社会结构
  • 5篇社会整合
  • 5篇社会组织
  • 5篇农民
  • 5篇民工
  • 5篇共同体
  • 5篇长三角
  • 4篇一体化
  • 4篇人口
  • 4篇社会治理

机构

  • 121篇浙江省社会科...
  • 6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共杭州市委...
  • 2篇浙江省政府咨...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上海青年管理...
  • 1篇杭州市社会科...

作者

  • 124篇杨建华
  • 4篇张秀梅
  • 4篇钟其
  • 3篇姜方炳
  • 3篇赵佳维
  • 2篇李传喜
  • 2篇谷迎春
  • 2篇王宇
  • 1篇叶菊英
  • 1篇李荫森
  • 1篇沙虎居
  • 1篇莫艳清
  • 1篇吴晶
  • 1篇赵东玉
  • 1篇赵凌云
  • 1篇周膺
  • 1篇刘建强
  • 1篇姚引妹
  • 1篇王尚银
  • 1篇范晓光

传媒

  • 17篇浙江学刊
  • 12篇中共浙江省委...
  • 10篇浙江社会科学
  • 9篇浙江经济
  • 8篇观察与思考
  • 7篇杭州
  • 6篇探索与争鸣
  • 5篇杭州(我们)
  • 4篇南通大学学报...
  • 3篇中共宁波市委...
  • 3篇浙江警察学院...
  • 3篇决策咨询
  • 2篇上海经济研究
  • 2篇中共杭州市委...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浙江青年专修...
  • 2篇治理研究
  • 2篇浙江省社会学...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 14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0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民工的称谓、流动及其社会学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成就,但浙江社会发展并没有仅局限于有形的物质世界的丰富,而是更注重建立起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则和制度体系,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经验就是浙江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身份和情感认同促进外来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这包括外来人口本地化、农民工同城同待遇、农民工享受社保套餐、新居住证制度、老乡管老乡等。农民工称谓的变化及其流动给我们带来的社会学启示意义就在于,农民工的不断增长是区域经济活力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农民工推进了社会流动,激励了社会整体进取向上的意识。
杨建华
关键词:农民工称谓
需求、行动与社会发展
2016年
从社会本体论角度来看,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动机,需求是验证个体存在和发展的本体论形式,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人的需求与生俱来,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利益是人的存在及发展的本性需求。人的需求具有不断更新上升的无限性。人为了要实现自我利益,又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结成社会关系。需求决定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制度变革,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
杨建华
关键词:人性社会行动
全面改善民生 凸显发展的人民性——以2007年浙江社会发展为分析对象
2008年
发展的人民性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根本理念,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尺度。发展的人民性意味着让人民的生计、福利及权利得到不断的改善与增进,意味着让人民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资源和成果,意味着让人民尽可能多地参与发展的整个过程。而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正是发展的人民性的最直接而具体的体现。2007年浙江社会发展的一条红线就是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人民群众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大社保"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文章提出了改善民生仍需重视的几个问题,即需牢固树立发展的人民性理念,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维护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构"民生财政",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产品。
杨建华
关键词:人民性民生
社会整合:从单位走向社区
2008年
现在浙江有70%以上的人生活、工作在非传统单位体制中,外来人口、社会组织、虚拟社会,给社会管理与整合带来了新的挑战。应迅速将社会管理、整合重心从单位转向社区。
杨建华
关键词:社区建设社会整合社会管理外来人口社会组织虚拟社会
当前社会发展面临三大倒逼态势
2008年
浙江尽管率先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先发的问题与矛盾,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社会整合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统筹与和谐地发展。
杨建华
关键词:社会整合能力生态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统筹
发展社会学研究的困境被引量:4
2014年
发展社会学曾经辉煌,但由于"发展理论"研究中,发展的本体是什么,谁在发展,什么在发展,并不明确。同时,对中国发展社会学研究来说,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先于社会发展理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理论缺场,理论滞后于实践。因此,发展社会学研究目前出现了一些列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作为发展社会学认识论基石的理性本身的困境,现代化理论二元两分范式的困境,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困境。发展社会学研究的困境在呼唤着发展社会学的深化,呼唤着构建面向更具本土解释力的发展社会学,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南,实现社会发展的理论自觉。
杨建华
关键词:发展社会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
浙江建构和谐社会的经验分析与瓶颈制约
2005年
和谐社会何以可能?这是干百年来人们苦苦思考、探索的一个经典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这六个“更加”中,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他各项发展、进步和繁荣的前提。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和谐”发展正在成为浙江的主基调。
杨建华
关键词:社会全面小康民主
精神富有的社会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被引量:1
2012年
精神富有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社会的和谐有序。社会和谐有序为精神富有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同时社会和谐有序还是促进精神富有社会建设的内在因素。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浙江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浙江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发展导向与目标理念。
杨建华叶菊英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991年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光辉的70年历程。为纪念这一庄严而有意义的日子,本刊特辟专栏,发表一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变迁中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党风建设、党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共产主义理想的树立,以及陈望道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贡献。
李荫森杨建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从马克思到卢曼: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及启示
社会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学的核心主题之一,社会学诞生以来,经典作家对社会分化整合的研究形成了一座座理论高峰。本文就是对从马克思开始到现代的卢曼几位重要而有代表性的社会学经典作家分化与整合理论进行的一番梳理,深入分析了马克思的...
杨建华
关键词:社会分化社会整合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