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兰香

作品数:2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小说
  • 6篇马克·吐温
  • 5篇游记
  • 3篇短篇
  • 2篇迪斯
  • 2篇短篇小说
  • 2篇权力
  • 2篇种族
  • 2篇种族观
  • 2篇自我
  • 2篇华顿
  • 1篇代文
  • 1篇狄金森
  • 1篇颠覆
  • 1篇短篇故事
  • 1篇心理
  • 1篇信任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分工
  • 1篇性别焦虑

机构

  • 26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6篇吴兰香
  • 2篇陈西
  • 1篇黄晨晨

传媒

  • 4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外国文学
  • 2篇解放军外国语...
  • 2篇海外英语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世界文学研究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辽宁教育行政...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阅江学刊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颠覆的权力关系——《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的后殖民解读
2014年
在短篇小说《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中,美国经典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讲述了一个千年木乃伊复活并与现代美国人对话的故事。电击实验之前,木乃伊是沉默的被凝视物;复活之后,木乃伊成了平等对话的参与者。通过安排这样一场对话,坡不仅颠覆了东方主义学者眼中的东西方不同形象,而且借木乃伊之口打击了现代美国人在文化、政治、科学和种族方面的优越感,对西方的文化霸权进行了绝妙的讽刺。
黄晨晨吴兰香
关键词:他者
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星期六》中的医患关系分析
2020年
在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星期六》中,身为神经外科专家的贝罗安和患有"亨廷顿舞蹈症"的社会青年巴克斯特有过三次交集。在第一次见面中,贝罗安利用了巴克斯特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成功地从冲突现场脱身;在第二次见面中,当贝罗安的体系代理人身份不再起作用时,女儿黛西朗诵的经典名诗《多佛海滩》唤起了巴克斯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他恢复了对贝罗安的信任。在第三次见面中,受到触动的贝罗安用自己的行动显示出对这种信任关系的珍视,把职业化的操作变成了对病人的真正关爱。星期六这一天发生的医患冲突改变了贝罗安对自身职业的认知,而贝罗安的故事也为处理医患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吴兰香
关键词:信任医患关系
被边缘化的“小人物”——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追日》评析
2019年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一向关注社会现实,其2010年的小说《追日》便涉及两位人物的边缘化处境--被诬陷入狱的装修工罗德尼·塔平和意外死亡的年轻博士后汤姆·奥尔德斯。塔平因经济和社会地位低下而在庭审中处于劣势,其后来的刑释人员身份则进一步恶化了他的处境。奥尔德斯虽有天分,但其创新理念不被学术权威所采纳,他遭遇的文化排斥在学术圈里颇有代表性。塔平和奥尔德斯都是阶层固化的牺牲品,前者的边缘化处境较易被人察觉,而后者受到的不公则更为隐蔽。在"排斥"的框架下解读《追日》这部小说,可以更清楚地探知小说中人物边缘化处境的成因。
沈珏莹吴兰香
关键词:边缘人排斥
无序而衰减的世界——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自然有着独特的看法。在《四棵树——孤零零地站在田野上》和《茧子里飞出一只蝴蝶》等诗作中,诗人质疑了智性设计的说法;在《一只垂死的老虎——呻吟着要水喝》和《我推断,地球寿命不长》等诗歌中,衰减与死亡又成为诗人讨论的重点。与培根等学者提倡的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这些理念不同的是,她的诗歌提醒读者,如果不能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狄金森虽然生活在上个世纪,但不可否认,她的思想依然能在当代读者中产生共鸣。
吴兰香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压抑的欲望、病态的自我——从《小同伴》看安格斯·威尔逊对边缘人物的关注被引量:1
2012年
安格斯·威尔逊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最有名的作家"。他的创作视野宽广,角度多样,对社会的观察深邃透彻,对处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尤为关注。短篇故事《小同伴》以老姑娘阿克赖特小姐的怪病为主线,写出了英国中产阶级"剩女"们被道德力量教化后的压抑和悲哀,揭示了束缚人性的道德实践对人的戕害,剥除了掩盖在宁静的英国乡村生活表面的虚伪假饰。威尔逊的作品对战后英国文坛的复苏有着重要的作用。
吴兰香
关键词:性压抑
小同伴被引量:1
2012年
村里有人说,自打战争开始,阿克赖特小姐就不大对头。不过,她自己知道,早在那之前就开始了——确切地说,是在1936年7月24日,她四十七岁生日那天。
安格斯.威尔逊吴兰香
关键词:小说文学作品现代文学
从马克·吐温的《苦行记》看十九世纪中期的在美华人境遇
2010年
作为一个关注种族生存空间的作家,马克.吐温在1872年出版的游记《苦行记》中真实地再现了在美华人日益被边缘化的艰难处境,揭示出当时的美国主流社会对待华人的态度。在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就业遭到排挤的艰辛生活压力下,很多华人选择了自我麻醉,选择了消极逃避,这更加恶化了他们的处境。
吴兰香
关键词:马克·吐温游记《苦行记》华人
菲奥娜的愿望世界及其冲突——可能世界叙事理论视野下的《儿童法案》被引量:1
2019年
《儿童法案》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20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故事中的女法官菲奥娜·麦耶在婚姻和职业中面临重重困境。文章借鉴玛丽-劳尔·瑞安的可能世界叙事理论,观察菲奥娜愿望世界的内部冲突,分析其愿望世界与其他可能世界之间的多重冲突,从而在根本上阐释菲奥娜这一叙事人物的行为目的和矛盾心理。通过分析作品中各个可能世界之间的运动模式,更好地解释叙事世界的内部关系以及故事情节的演化动力。
支婷婷吴兰香
关键词:叙事理论
《与橱中人的对话》中的残障书写
2021年
当代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与橱中人的对话》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一个"老婴儿"的悲剧故事。从残障研究的视角来看,他的不幸并非源于先天缺陷,而是家庭和社会共同影响的结果。就家庭层面而言,母亲一手营造的封闭性成长环境造成叙述者的"言语信息"和"态度"两种认知能力严重受损,产生心理障碍。就社会层面而言,在工作场所遭遇的"态度性"阻碍打击了他融入社会的信心,导致他更加畏惧人际交往,不敢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因为被社会边缘化,缺乏安全感,渴望变回婴儿的叙述者最后躲进衣橱不愿出来,成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从"老婴儿"到"稻草人"再到"橱中人",小说揭示了残障背后的非个人因素,揭示了残障人士受限制、被排斥的社会境遇。
吴兰香
关键词:边缘型人格障碍
从进化法则到文化阐释——马克·吐温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与批判
2014年
西方思想史上的"文明"概念在出现之初就隐含了高低、优劣的二元对立结构。这种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文明图谱以现代西方社会为模板,在确立西方霸权地位的同时,也为全球殖民扩张找到了依据。马克·吐温对西方文明的全球化现象非常关切,对土著文化的消亡表示痛心。在1897年出版的游记《赤道环游记》中,他对西方"文明人"的野蛮行径予以痛斥,对异域文明进行了"厚描"式再现,并建议西方人摒弃那种妄自尊大的殖民心态,在文化交流中完善自身的文明社会。而这一点和当代社会对文明的理解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吴兰香
关键词:马克·吐温西方文明阐释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