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静武

作品数:18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视域
  • 3篇周易
  • 2篇党员
  • 2篇党员领导
  • 2篇党员领导干部
  • 2篇哲学
  • 2篇政德
  • 2篇忠孝
  • 2篇忠孝思想
  • 2篇文化
  • 2篇理学
  • 2篇领导干部
  • 2篇干部
  • 2篇参同契
  • 1篇大学士
  • 1篇党性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建设
  • 1篇道德经
  • 1篇道德水平

机构

  • 15篇中国浦东干部...
  • 3篇厦门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8篇冯静武
  • 1篇詹石窗

传媒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文史哲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决策探索
  • 1篇中国道教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管子学刊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红旗文稿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4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刍议李光地视域中的阳明心学
2019年
李光地一方面“俱言王学”,在为学初期质疑程朱理学,对王阳明心学抱有“同情”;另一方面又认为“伯安之失大”,对王阳明心学展开批判,指出“王学病源”在于“心之即理”,“王学病根”在于“无善无恶为心之体”。李光地指出王阳明错解了朱熹的“格物穷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批判了王阳明的“良知说”。李光地在批判阳明学的过程中有两个转向:一是由批判王阳明心学转向批判王阳明的其他学说;一是由批判阳明心学转向批判阳明学派。李光地对阳明心学的态度转变原因主要有:明清之际社会环境的巨变、其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以及个人的儒学立场尤其是朱子学的立场。
冯静武
关键词:心学
二月初三祀文昌:文昌帝君信仰与民俗被引量:1
2014年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圣,诞这一天的文略,同不有会别差域地因君有文庙,昌文的地各然虽里有文昌帝里会。哪就昌形表昌哪上本基,一之式现要主的仰信君帝昌文是会形主要内容和但式是一样的,的成了独特形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圣诞。文昌帝君又称文昌梓潼帝君、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雷应帝君等,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文昌帝君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
冯静武
关键词:文昌帝君初三民俗信仰民间习俗农历
李光地的《正蒙注》及其哲学思想探析
2018年
李光地继承了张载《正蒙》的学术旨趣,在注解《正蒙》的过程中阐述了"太和之用,不离太虚之体"的宇宙观,"性者,理之总名耳"的性命观和"易即天道也"的易学观。其《正蒙注》有着显著的特征,他以谨慎谦卑的态度,在继承张载哲学的基础上,综合各家学说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折中而取之;他还融摄宋明理学家的思想,以一个理学家和易学家的立场批判了佛教和道教"溺于空,沦于静"的思想;李光地的注解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他对推广《正蒙注》及张载的哲学思想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冯静武
关键词:理学
试论李光地视域中的《周易参同契》
2008年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名臣和易学名臣,其学术思想十分丰富。他对《周易参同契》的研究很有见地,主张"契"合人身,同时他以儒解"契",以易参"契",提出了对《参同契》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参同契》讲的道理就是人身的道理,《参同契》只说一身,其实一身即天地;他还详细论述了《参同契》中的"魂魄论";他以儒家的立场分析《参同契》,认为儒、道、佛三教的根源不同,修行工夫却是一样的,这是对明儒的一种反驳。他认为《参同契》和《易》所言许多道理都是一致的,同时他还对《参同契》和《易》的具体关系做过一些考察。这些结论在清初是难能可贵的,对我们今天研究《周易参同契》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冯静武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儒学人身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传统文化基因--以"德政"为中心的讨论
冯静武
《周易》中“交感”思想的哲学意涵
2008年
《周易》非常重视"交"和"感应",咸卦很好地体现了《周易》当中的"交感"思想,我们认为"交感"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天地交感化生万物就是一种宇宙生成论,讲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如何产生的;男女交感始有人伦是一种社会伦理学,凸显了社会伦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而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则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交感"的思想在中国哲学上有重要的价值,对宋初周敦颐和二程的道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冯静武
关键词:咸卦交感阴阳
领导干部要把立政德摆在重要位置
2019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党员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以理想信念立根铸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冯静武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公德党性
叶法善的忠孝思想略论被引量:1
2011年
叶法善出生于道教世家,是唐朝武义县的著名道士。他十分重视道教修炼中的"孝",并以此为出发点,阐发道教的重要思想。他还身体力行,践行道教的孝亲观,在唐朝道教兴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他还致拜君王,尽行忠道,在践行忠道的同时,他用道家一些积极的思想影响唐朝的统治者。在叶法善看来,道教的"忠"与"孝"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相互影响的,尽孝与尽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致的。
冯静武
邵雍的“皇极经世”学及其历史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皇极经世》不仅探索天道、地道、人道,而且从天地之道那里引出"治道"。从这个角度看,《皇极经世》是一部以先天易学为基础、通过天道推演而确立人事治理法则的"传统物理哲学"书。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明确引述《皇极经世》的文献达667卷,先后出现了1114次,足见《皇极经世》在历史上所具有的深刻影响。
詹石窗冯静武
道家养生文化的多维思考——记国际养生旅游高峰论坛叶法善道家养生文化研讨会
2011年
道家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养生智慧在我们中华智慧的宝库中闪耀着亮丽的光辉,诸多思想对现代人的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叶法善是唐代著名的道士,浙江武义县人,是道教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对道教养生思想乃至整个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冯静武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养生道家旅游维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