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洋
- 作品数:9 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稻田保护性耕作研究——I.免耕对水稻产量、生长动态及害虫数量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5年
- 通过对水稻免耕与常耕栽培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水稻的产量性状优于对照(常耕移栽)和其它处理,产量比对照高3.95%~11.57%,处理4与处理1之间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4水稻的有效穗数多于其它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均大于其它处理.在分蘖盛期、拔节期、孕穗期和黄熟期,免耕处理的根系活力比常耕处理分别强28.1%、7.4%、28.3%和34.9%.常耕处理的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比免耕处理分别多16%和94%.
- 黄小洋漆映雪黄国勤张兆飞刘隆旺章秀福高旺盛
- 关键词:免耕水稻产量害虫
- 稻田保护性耕作的增产增收效应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
- 黄小洋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灰色关联分析
- 免耕对水稻根系活力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5
- 2005年
- 对早稻进行了免耕与常耕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栽培水稻相比,免耕水稻,根系活力高7.4%~34.9%,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占黄熟期干物质之比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分别高1.1%、5.1%、0.6%和10.0%.产量与根系活力和干物质积累的相关分别达到0.9和0.87以上.
- 黄国勤黄小洋张兆飞刘隆旺章秀福高旺盛
- 关键词:根系活力产量性状水稻免耕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
- 稻田种植效益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稻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22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总效益的加权和等权关联度均表现依次:为免耕抛秧,免耕移栽,常耕移栽,常耕抛秧。
- 黄小洋黄国勤
- 关键词:免耕综合评价
- 我国免耕农作制研究进展
- 免耕栽培可以省工、节能、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加上适度的秸秆覆盖,喷施有效低毒的除草剂,不仅可以保墒、保湿,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而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水稻的栽培...
- 黄小洋黄国勤余冬晖刘宝林胡恒凯刘隆旺
- 关键词:农作制免耕旱地水田草害防除覆盖栽培
- 文献传递
- 稻田实行保护性耕作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5年
- 在江西双季稻田进行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多年保护性耕作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连续8a稻田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传统耕作4.46%—8.79%,各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高于对照,而各处理间穗长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实行稻田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土壤容重低于传统耕作3.6%—5.6%,而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高出传统耕作1.6%—17.4%、2.4%—16.7%。与传统耕作相比,连续8a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2.9%—10.0%)、有效磷(4.8%—31.6%)、速效钾(9.7%—25.7%)。在2005年免耕+插秧的土壤真菌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对照处理51.6%,免耕+抛秧在2008年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54.1%。2012年免耕+抛秧、免耕+插秧显著高于对照126.1%、121.1%;另外,各处理间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8a间土壤转化酶活性变化范围在0.292—0.451 mg/g之间,其中2005—2007、2012年均是免耕+抛秧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增加范围为72.7%—137.7%,且差异显著(P<0.05)。因此,实行稻田保护性耕作是适合江南丘陵区双季稻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其中免耕+抛秧和免耕+插秧两种方式效果最为显著。
- 黄国勤杨滨娟王淑彬黄小洋张兆飞姚珍黄禄星赵其国
-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保护性耕作水稻产量土壤性状稻田
- 免耕栽培对晚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4年
- 对晚稻进行了免耕与常耕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栽培水稻相比,免耕水稻的分蘖出现早,茎蘖增长快,分蘖数量多;LAI大,且孕穗期以前LAI增长更快;群体质量优,经济性状好,产量高。
- 黄小洋黄国勤余冬晖刘宝林胡恒凯刘隆旺
- 关键词:免耕栽培晚稻经济性状
- 鄱阳湖湿地生态安全现状调研被引量:5
- 2007年
-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湿地数量、质量,调蓄能力、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湿地资源特征及生态功能变化进行现状调研,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黄小洋钱海燕
-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生态安全
- 江西省保护性耕作的现状与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江西省位于中国的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水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对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较少,虽然曾经推广过该项技术但由于技术集成度不高,再加上农民的认识不够等原因,使得目前的推广面积并不大。所以有必要对全省保护性耕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科学的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应用和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因地制宜的逐步推广应用。
- 张兆飞黄国勤黄小洋刘隆旺吴金发章秀福高旺盛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江中下游推广应用东南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