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全懂

作品数:24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博士后基金河北省教育厅博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蛋白
  • 8篇帕金森
  • 7篇帕金森病
  • 6篇磁刺激
  • 5篇经颅磁刺激
  • 5篇氨酸
  • 4篇多巴
  • 4篇多巴胺
  • 4篇血浆
  • 4篇纹状体
  • 4篇老年
  • 3篇动脉
  • 3篇缺血
  • 3篇重复经颅磁刺...
  • 3篇小鼠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酪氨酸
  • 3篇胶质
  • 3篇梗死

机构

  • 10篇连云港市第一...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脑老化...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王全懂
  • 8篇王铭维
  • 6篇王彦永
  • 5篇董巧云
  • 5篇顾平
  • 4篇史璐行
  • 3篇刘力
  • 3篇崔冬生
  • 3篇孟云霞
  • 3篇杨华
  • 2篇赵志伟
  • 2篇张蕾
  • 2篇朱振龙
  • 2篇史中立
  • 2篇徐殿国
  • 2篇刘静
  • 2篇刘锋
  • 2篇李松
  • 1篇任国山
  • 1篇王彦霞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改变及丹参对其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刘宝军刘锋高云刘玲王全懂
关键词:癫痫海马丹参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参数设计因素被引量:2
2009年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1985年由Barker等[1]首先创立的一种非侵入性技术,通过诱导的磁场在周围介质产生空间分布的电流而兴奋神经组织,由此经颅调节神经活动[2].
董巧云顾平王全懂王铭维
关键词:帕金森病STIMULATION经颅磁刺激神经组织神经活动非侵入性
血浆TrxR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面积和神经缺损程度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浆TrxR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面积和神经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梗死灶面积大小分为不同的亚组。选取10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血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血清D-二聚体(D-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以上指标与NIHSS评分、梗死灶面积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TrxR、D-D、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梗死灶面积的患者的TrxR、D-D、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患者的TrxR、D-D、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rxR、D-D、Hcy与梗死灶面积和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TrxR活性水平与CI患者的梗死灶面积和NIHSS评分密切相关,或可作为CI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钱雪芬史璐行孟云霞王全懂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
磁刺激对帕金森病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及其机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磁刺激组,每组8只。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皮下注射,每次15mg/kg体重,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2h,建立急性PD小鼠模型。磁刺激组小鼠每天接受1Hz、1T的磁刺激治疗(共5个序列,25脉冲/序列),疗程为2周。经rTMS干预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GDNF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假刺激组TH免疫阳性(TH-ir)和GDNF免疫阳性(GDNF-ir)细胞计数、校正光密度(COD)值较生理盐水组减少(P〈0.01);磁刺激组TH-ir和GDNF-ir细胞计数、COD值均较模型组和假刺激组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黑质区TH-ir和GDNF-ir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r=0.836,P〈0.01),相应的COD值比较亦呈明显正相关(r=0.921,P〈0.01)。结论rTMS明显增加PD小鼠黑质TH-ir细胞数量和COD值,推测其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黑质区GDNF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董巧云王全懂顾平刘力王彦永孙秀巧崔冬生王铭维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酪氨酸羟化酶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磁刺激组和磁刺激组,每组10只。小鼠皮下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按15mg/kg体重每2h注射1次,注射4次,每次间隔2h,制作帕金森病模型;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进行干预,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及纹状体TH阳性产物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尼氏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尼氏小体(Nisslbody)的表达变化;利用嗜银染色技术显示纹状体区神经纤维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假磁刺激组和磁刺激组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平均数目分别为(55.20±11.60)、(23.60±9.90)、(21.30±8.40)和(39.20±12.40),磁刺激组较对照组的明显减少(P〈0.05),但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假磁刺激组(P〈0.05);模型组和假磁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中布满着深蓝色呈颗粒状的尼氏体,模型组和假磁刺激组多巴胺神经元内尼氏体大量脱失,存在的尼氏体着色浅淡,磁刺激组多巴胺神经元内尼氏体有一定程度的脱失,但明显减轻。磁刺激组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校正光密度(COD)值为(0.278±0.014)较对照组的(0.304±0.012)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和假磁刺激组相应的COD值分别为(0.247±0.014)和(0.243±O.030),磁刺激组分别与模型组和假磁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假磁刺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纹状体区可见大量呈束状、密集、排列规则有序的神经纤维;模型组和假磁�
王全懂顾平董巧云王彦永崔冬生王铭维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黑质纹状体帕金森病
不同月龄大鼠垂体前叶滤泡星形细胞S100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大鼠垂体重量、垂体前叶3类细胞比例及滤泡星形细胞(FS细胞) S100蛋白表达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取2~3月(青年组)、10~12月(中年组)、18~20月(老年组)3 组大鼠垂体经分析天平称重后,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垂体前叶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中年组垂体重量最大;垂体前叶嫌色细胞(其中多为滤泡星形细胞)所占比例以中年组最高(39.26%±0.10%);3年龄组S100蛋白阳性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细胞阳性率以中年组最高(27.13%±0.16%),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年组大鼠垂体重量、垂体前叶FS细胞的数量、分布与其它两组比较变化最大.在大鼠垂体前叶增龄过程中,FS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喜平王彦霞刘锋任国山赵长义王全懂
关键词:垂体前叶S100蛋白
MMP-9及VEGF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 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检测63例胶质瘤组织中MMP-9及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①MMP-9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为76.19%,MMP-9蛋白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胶质瘤组织的胞浆及细胞间质;低分化瘤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87.87%)显著高于高分化(63.33%)(P=0.037)。②VEGF蛋白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为74.76%,VEGF蛋白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胶质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低分化者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90.90%)显著高于低分化者(56.67%)(P=0.003)。③MMP-9及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9及VEGF蛋白可作为揭示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指标,并在胶质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全懂张蕾杨聪颖
关键词: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相关研究
2012年
目的建立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探讨该基因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化疗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其外周血标本进行ERCC1mRNA相对定量分析。患者分别接受4~6个周期的含铂类第三代方案的化疗(具体方案为吉西他滨+顺铂或多西他赛+顺铂),并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对患者化疗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进行评估,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结果 60例患者外周血均检测到ERCC1mRNA的表达。化疗总有效率(PR/PR+SD+PD)30.0%(18/60),总疾病控制率(PR+SD/PR+SD+PD)86.7%(52/60)。有效(PR)患者的ERCC1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1.790)与无效(SD+PD)患者的ERCC1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2.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6,P<0.05)。疗效为PR,SD,PD患者的ERCC1mRNA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中位值分别为1.790,2.883,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319,P<0.05)。ERCC1mRNA表达水平低于中位值患者("低"表达)的有效率(53.3%)与高于中位值患者("高"表达)的有效率(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mRNA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ECOG PS评分、临床分期、组织细胞病理学分型等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①外周血细胞ERCC1mRNA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具有显著负相关。②所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成功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ERCC1mRNA表达水平,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应用于临床检测工作,指导临床化疗。
张蕾刘素勤王全懂周涛
关键词:血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应用血栓弹力图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探讨TEG参数与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诊断TIA患者114例,行TEG检查,检测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凝固角、最大凝固振幅等参数指标。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脑梗死组78例和脑梗死组36例。比较2组参数并分析其与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反应时间[(4.58±0.91)min vs(5.03±0.86)min,P=0.007]、凝固时间[(1.61±0.52)min vs(1.86±0.54)min,P=0.017]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凝固角[(73.96±3.37)°vs(71.99±6.18)°,P=0.037]、最大振幅[(62.90±5.20)mmvs(60.09±6.39)mm,P=0.011]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反应时间、凝固时间与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r=-0.418,r=-0.314,P<0.01);凝固角和最大振幅与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r=0.188,r=0.3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越大,最大振幅越小,脑梗死发生风险越小。结论 TEG参数对TIA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风险有重要预测价值。
王全懂秦佩媛李松杨华
关键词:血栓弹力描记术脑梗死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模型小鼠纹状体VMAT-2和SY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rTM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及Ⅱ型单胺囊泡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和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方法6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假磁刺激组、rTMS-1组、rTMS-2组,每组13只。小鼠皮下注射MPTP(15mg.kg-1,每小时注射1次,注射4次)复制帕金森病模型,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测定纹状体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MAT-2和SYN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rTMS-1组和rTMS-2组纹状体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但显著高于PD模型组和假磁刺激组(P<0.01);rTMS-1组和rTMS-2组纹状体VMAT-2和SYN表达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显著高于PD模型组和假磁刺激组,其免疫反应产物校正光密度值(CO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显著高于PD组和假磁刺激组(P<0.05),TMS-1组和rTMS-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rTMS可诱导PD鼠纹状体区DA释放增加,并使VMAT-2和SYN表达上调。
王全懂董巧云顾平王彦永刘静王铭维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多巴胺纹状体SYN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