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燕妮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定量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肾透析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病
  • 1篇透析患者
  • 1篇尿蛋白
  • 1篇尿蛋白定量
  • 1篇维持性
  • 1篇维持性血液
  • 1篇维持性血液透...
  • 1篇维持性血液透...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作者

  • 2篇刘迅
  • 2篇唐骅
  • 2篇王燕妮
  • 1篇卢刘灿
  • 1篇吕凛生
  • 1篇娄探奇
  • 1篇马惠娟
  • 1篇赵京
  • 1篇陈锦霞
  • 1篇王彩霞

传媒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患者,记录患者人组时基线及每年度变化的透析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及相关用药情况,随访至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或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和依时协变量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人组2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53.2±16.4)岁,男性138例(56.8%)。经混杂因素调整后,入组基线年龄增长(HP=1.040,95%CI:1.015~1.065,P=0.002)、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减少(HR=0.914,95%CI:0.846~0.987,P=0.022)以及透析治疗开始前合并心脑血管病史(HR=4.045,95%CI:2.074~7.890,P〈0.001)是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经过基线独立影响因素调整后,血磷升高(HR=1.722,95%CI:1.034~2.866,P=0.037)是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独立依时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增长、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减少和透析治疗开始前合并心脑血管病史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磷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依时协独立危险因素。
马惠娟唐骅吕凛生王燕妮王彩霞刘迅娄探奇
关键词:肾透析心血管疾病
基于尿蛋白肌酐比的24h尿蛋白定量评估方程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估用尿蛋白肌酐比( protein/creatinine ratio,P/C ratio)预测24 h尿蛋白定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138例,共199份标本,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若干亚组。将患者尿蛋白肌酐比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尿蛋白肌酐比相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为0.5 g、1.0 g及3.5 g的最佳诊断界点。同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24 h尿蛋白定量预测方程。结果:尿蛋白肌酐比与24 h尿蛋白定量有良好相关性(r=0.812)。其相关系数在CKD1-4期分别是0.791,0.925,0.872,0.893,而在CKD 5期其相关系数则较低(0.450)。高血清白蛋白亚组(r=0.817)比低血清白蛋白亚组(r=0.652)显示出更高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尿蛋白肌酐比相对应24 h尿蛋白定量0.5 g/24 h、1.0 g/24 h及3.5 g/24 h诊断界点分别为0.45 mg/mg (敏感性0.95;特异性0.88),0.81 mg/mg(敏感性0.97;特异性0.77)和3.92 mg/mg(敏感性0.97;特异性0.77)时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优。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24 h尿蛋白定量( g)=5.543+0.422×尿蛋白肌酐比( mg/mg)-0.104×血清白蛋白( g/L)。结论:尿蛋白肌酐比与24 h尿蛋白定量有较好相关性,可以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但在CKD5期和低血清白蛋白患者其准确性下降。
唐骅连天宇卢刘灿王燕妮赵京崔洪祝陈锦霞刘迅
关键词:24H尿蛋白定量慢性肾脏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